以前沒事的時候,吐槽兩句,現在有事的時候,跑來找雷軍求助,這是使用者對小米的態度變化:質疑小米,理解小米,信任小米。
01、雷軍社交賬號評論區,成了使用者們的“許願池”
自從雷軍創業做小米,就成了“攪局者”,做一行“攪”一行,讓好多年的不變的產品煥然一新,讓行業的整體水平提升一個檔次。
其中較為經典的是插線板行業,小米第一次做插線板,就讓做了幾十年的行業超級大佬公牛大吃一驚,其創始人阮立平感嘆道:“原來插座還可以這樣做?”
對友商來說,很怕小米進入自己的行業,曾經投資圈有一個很經典的問題,讓創業者抓狂不已:如果小米做同樣的產品,你要怎麼應對?
但對使用者來說,小米進入的行業越多,使用者的受益就會越大,因為行業整體產品質量都提升了,價格可能還會下降。
當使用者養成了用好產品的習慣後,就希望未來用到的都是好產品,這個好產品有兩個標準,第一是品質好,第二是能解決使用者痛點,滿足使用者需求。
當使用者覺得現在的產品,滿足不了自己需求的時候,就會給品牌方提需求,可能小部分品牌會採納,但大部分品牌不會採納,畢竟改動一款產品,成本不低,銷量未知,風險太大。
一般這種情況下,大家就會找雷軍,希望小米能造出自己想要的產品。
2024年9月份的時候,有網友給雷軍留言,能不能造一款三桶洗衣機,可以將內褲、內衣和襪子分開洗,沒想到10月份的時候小米就釋出了一款“米家雙區洗雙洗烘洗衣機”,在原先一個大滾筒的基礎上,加了一個小滾筒,專門用來洗內衣,滿足了使用者的部分需求,衝上了微博熱搜第四。
看到網友的需求被滿足,其他網友也坐不住了,紛紛當起了“產品經理”,開始為小米設計洗衣機,有四桶的,有五桶的。
讓小米做家電,這事還算比較正常,但慢慢大家就想什麼產品都想讓小米造。
2024年11月份的時候,爆出衛生巾缺尺短寸,有些品牌甚至以次充好,衛生不達標,這時候,大家又想起了雷軍與小米,有人給雷軍留言,款式、名稱、包裝都設計好了,就等小米造了。
越來越多的人把雷軍社交賬號評論區當成了“許願池”,紛紛留言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哪些行業需要雷軍的加持。僅在雷軍釋出的一條影片的評論區,筆者隨便翻了翻,看到不少。
有讓做魚竿的,有讓做零食的,有讓做助聽器的,有的人直接設計好了汽車,讓雷軍來量產的,竟然還有人讓雷軍進軍抗癌業。
中國企業千千萬,網紅企業家也不少,為什麼大家會來找雷軍?因為雷軍懂使用者需要什麼,小米的產品能為使用者解決其他品牌注意不到的問題。
當然,雷軍也更接地氣,親近使用者。在雷軍社交賬號下,能看到不少人稱雷軍是“軍子”、“爸爸”,也有人說雷軍比自己媳婦還好,做什麼都要告訴大家。
02、指揮所有家電幹活,小愛同學當上了“包工頭”
在雷軍社交賬號評論區成為使用者的“許願池”前,小愛同學早就當上了“包工頭”。
智慧家庭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現在價格貴一點的家電幾乎都會帶上“智慧”二字,但智慧的家電越多,管理起來就越混亂。
想要讓茶吧機泡茶,喊一句“小艾”,結果馬桶“小艾”掀起了蓋子,最主要的是,每個電器每個步驟都有不同的指令,如果記錯了指令,喊上可能沒有回應。如果家裡智慧家電的品牌比較多,指揮起這些電器來,比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還亂。
此時,小愛同學這個“包工頭”就上場了。
只要設定好指令,上班離家時喊一句,小愛同學就可以指揮所有家電關閉,下班到家再喊一句,小愛同學指揮所有家電開始工作。
對於米系的產品來說,小愛同學指揮起來毫無壓力,畢竟是一個系統的,但對於其他品牌的產品來說,小愛同學就指揮不動了,包工頭再厲害,也不能指揮別人家工地的工人。
但是,小愛同學有個功能“個人訓練”,可以透過設定指令,實現對其他品牌產品的控制。
比如,你給小愛同學設定“水壺燒水”的指令,在這條指令下面再設定茶吧機的指令,你給小愛同學下達指令後,小愛同學就會去給茶吧機下達指令,達到你所需要的結果。
就比如,你作為老闆,告訴你的副總,公司今年要賺1個小目標,你只需要下達這一個指令就可以了,怎麼跟下面的員工溝通,就是副總的事了。
以上這些,小白學習半個小時,也能學會怎麼讓小愛同學當一個合格的包工頭。有一些高手,開發出了很多隱藏功能,就比如用小愛同學控制傳統非智慧家電。
小愛同學有萬能遙控的功能,也可以發射紅外訊號,而家電的遙控器也是透過紅外訊號傳遞資訊,於是一些高手就將小愛同學的語音指令跟遙控器上的按鍵一一對應,透過一系列複雜的設定後,小愛同學也可以控制格力、奧克斯等品牌的空調。
為什麼家電“包工頭”的稱號被小愛同學收入囊中,而不是小度和天貓精靈呢?這就跟雷軍的佈局有關係了,小度和天貓精靈的東家是軟體企業,而小愛的東家是硬體企業,雷軍早就在佈局AIOT,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臺已連線IoT裝置(不包括智慧手機、平板及膝上型電腦)數達8.61億。早在2018年,雷軍就表示小米的AIOT裝置連線數量位於全球第一,且優勢持續保持,這就為小愛創造了良好條件。
03、以使用者為中心,其他一切紛至沓來
小米以手機為中心,拓展了很多家電產品,當初沒少被吐槽。友商說小米攪局,讓大家的生意不好做,使用者說小米在技術上不做顛覆,喜歡搞一些花裡胡哨的東西。
但多年過去,小米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已經發生變化,大家從質疑小米,到理解小米,信任小米。
從行業的角度來說,由於小米的入局,非常多的行業被動進行升級,在所有行業都可以用爆品重做一遍的口號帶動下,其他行業也主動進行升級。升級的結果是效率更高、品質更好,大家做產品的角度也發生變化,從內向外,開始注重使用者的心聲。
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說,當所有品牌都開始關注使用者需求後,產品的功能更合理了,品質也更高了,使用者的試錯成本也更低了。
小米在技術上投入少嗎?實際上並不是,小米在2024年研發投入超240億元,2025年預計超300億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米在全球獲得專利授權超過4萬項,在全球審查中專利數量超過3.2萬件。而小米成立的時間還不到15年。
那為什麼大家覺得小米的技術研發能力弱呢?因為小米在講產品的時候,少講技術,多講功能。對使用者來說,技術有多厲害是不可感知的,但功能對我有什麼幫助,是非常感興趣的。
小米在技術佈局上,有很多領先的技術,但在產品研發上,更注重實用性,考慮的是能為使用者帶來什麼。比如,前段時間釋出的小米空調,採用上出風設計,空調不用再對著人體直吹,讓大家在使用空調時更舒適。使用者痛點存在了幾十年,專業做空調的品牌沒有解決,小米卻解決了。
這一切的核心只有一句話:以使用者為核心。
使用者要什麼,小米就造什麼,結果就是大家用真金白銀為小米來站臺,2024年雙十一大促,小米GMV達到319億元,打破歷史紀錄,同時斬獲120餘項細分類目銷量/銷售額第一。
應了雷軍那句話:以使用者為中心,其他一切紛至沓來。
結語:
以使用者為中心,這句話所有人都懂,但能做到且做好的企業卻很少,雷軍用這句話,不僅打造出了一個市值8500億港元的科技巨頭,還影響了一個時代。
大家把雷軍社交賬號評論區當成“許願池”,這也是使用者的無奈之舉,如果好產品足夠多的話,大家也不必如此。但從另一角度來說,既然使用者還存在如此多的痛點與需求,說明其他企業的機會還有很多。
雷軍也表示,小米汽車是其人生最後一次創業,所以,使用者們的願望還需要其他中國企業來實現,用好產品來幫助使用者,同時也是幫助自己。
參考資料:
Vista交流電:“用小愛同學指揮全屋電器幹活”,小米快被捧成家電界秦始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