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佈了三季度GDP增速,按年率增長2.8%,較二季度的3%有所滑落,但是依然保持較高水平,以美國的經濟體量,經濟增長為何還這麼快?這主要得益於旺盛的個人消費,個人消費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70%,三季度增長3.5%。
和美國旺盛的消費相比,中國的內需卻有點乏力,美國更擅長消費,而中國更擅長生產,中國生產了東西想盡辦法賣到美國去,美國人享受中國物廉價美的勞動成果,然後經濟還保持較快的增長,這個結果將進一步拉大和中國GDP的差距。
1、美國GDP將再創新高
美國的GDP曲線就和美股的K線一樣完美,幾乎是一條穩定的斜線向右上方延伸,顯示其經濟內在的穩定性和韌性,除了在2009年和2020年兩年出現萎縮之外,其他年份都在穩定增長。2009年是因為美國自己搞出來的次貸危機,2020年是受到新冠疫情的拖累。
我們以10年為期限會看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資料,從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間,美國GDP從2.63萬億美元增長到5.64萬億美元,十年增長114%;從1989年到1999年,GDP從5.64萬億美元增長到9.63萬億美元,十年增長71%;從1999年到2009年,GDP從9.63萬億美元增長到14.48萬億美元,十年增長50%。到2019年增長到21.52萬億美元,十年增長49%。
這個資料有什麼意思?美國的經濟以10年為單位都是在增長的,不斷創新高,這在全球的國家當中是極為罕見的。每一個十年間的增幅在不斷放緩,但是在最近的兩個10年間的增速基本穩定在50%,也就是每10年就會增長50%,這說明美國經濟在那20年的時間裡是一種非常穩態的水平。
要維持每10年增長50%的增速,這需要GDP每年的名義增速保持在4.1%左右的水平,但是美國的經濟體量決定了經濟實際增速的上限也就在3%左右,再加上1%-2%的通貨膨脹,那麼實際GDP增速只需要維持在2%-3%即可,這對美國來說,是可以做到的,那20年基本是這種狀態。
但是到了疫情之後,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2020年到2023年,美國的GDP從21.32萬億美元增長到了27.36萬億美元,創下了歷史記錄,短短三年時間,美國GDP的名義增速就達到了驚人的28%,以這種體量,只有中國曾經有過。
今年前三季度GDP的增速分別為2.9%、3%和2.8%,全年GDP增速預計在2.9%左右,再加上美國的通脹全年平均在3%左右,那麼美國2024年的GDP將再創歷史新高,達到驚人的29萬億美元,一年時間增長1.6萬億美元,相當於一個韓國的經濟體量。
二、和中國GDP的差距繼續拉大
從美元GDP資料上來看,中國的GDP就幾乎是停滯了,在2021年到達17.82萬億美元之後,就有點增長不動了,2022年僅僅微微增長到17.88萬億美元,2023年甚至還下滑了一點,萎縮到17.79萬億美元,較2021年還要低一些,相當於兩年時間在原地踏步踏了。
今年全年中國GDP會達到什麼規模?前三季度我們的GDP增速是4.8%,增速比美國高出了2個百分點,但是問題是,我們是通縮的,我們的名義GDP增速只有4.06%,相當於我們通縮了0.8%,也就是通脹是負的0.8%。
中國今年全年GDP總量大概是131萬億人民幣,比去年大概增長了5萬億人民幣,但是我們的匯率卻貶值了1.7%左右,換算成美元,我們的GDP也大概是18.35萬億美元,雖然創下了歷史新高,但是增幅卻有限,以美元計算,GDP名義增速只有3%,而美國的名義增速是6%,我們的經濟增速相當於只有美國的50%。
從體量上來說,美國GDP增長到29萬億美元,中國GDP增長到18.35萬億美元,美國比我們多出10.65萬億美元,這個差距差不多是歷史最高水平之一,和2005年到2008年期間的絕對差距差不多。
從中國GDP達到美國GDP的比例來看 ,2024年中國GDP佔美國的比重為63.3%,這個比值大致是回到了2017年的水平,較2021年的75.5%低了12個百分點,以往我們和美國的GDP差距是在縮小的,但是如今卻是在擴大的。
按照幾年前的預測,當時普遍預計中國GDP在2030年左右將超過美國,但是如今來看,這個時間點將被明顯延後,如果我們不改變通縮的問題,在GDP上超過美國將變得渺茫。從信心滿滿趕超美國,到當前的差距不斷拉大,就發生在短短几年時間,而且是拜登主政的時間段。這背後又是什麼原因?
三、中國會被美國甩開嗎?
看到這兩年的GDP資料,不少人是擔心中國會被美國甩開的,這種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從直接的原理上來看,主要是因為通脹和匯率引起的,美國通脹我們通縮,他們就顯得膨大,而我們就顯得縮小。同時,美元強勢升值,人民幣不斷貶值,換算成美元的GDP資料又被拉低了,最終的結果就是中國GDP被甩開了。
這是一個經濟學上的難題,我不知道經濟學界有沒有人對此有結論,按理來說,一個通脹的國家,他們的貨幣是要貶值的,因為你通脹意味著你的貨幣變多了,尤其是我們在通縮的時候,你的錢就應該變得更加不值錢,要相對我們的貨幣貶值的,也就是說,2022年以來,美國發生了較為明顯的通脹,創下了三四十年的歷史記錄,這個時候的美元應該是貶值的。
但是結果卻是美元升值,人民幣以及其他國家的貨幣是貶值的,當然這個原因是有接受的,因為美國加息嘛,美元迴流,甚至是中國出口賺的幾千億都不太願意回來,還有很多錢想出去吃美元的高利息,這就導致匯率市場上美元更受歡迎,人民幣反而被賣出,最終的結果是美元對人民幣升值。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說是中國要維持出口,尤其是特朗普加稅之後,我們需要透過匯率上的貶值來穩定出口,人民幣貶值能夠對沖關稅上漲之後的壓力,繼續刺激我們的出口,穩定社會就業,這個觀點也是有一定道理,但是是否真是背後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現在表現出來的矛盾就是 ,我們的匯率如果繼續貶值,那麼我們的內需就很難起來,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繼續刺激出口來穩定就業,繼續做大出口意味著我們的就業是要靠出口來維持的,這也說明我們的內需是不足的,因為內需不足,我們無法消納自己生產的豐富產品,所以就要倚重出口,越是依賴出口 ,就越是受制於人,因為是買家市場嘛。
內需不起來,我們就會繼續拼成本,工資收入很難漲,甚至還得跌,這會進一步形成螺旋式通縮,工資漲不起來,消費就起不來 ,企業在國內市場的消費訂單就起不來 ,又反過來更為誼眾出口,這是一個邏輯閉環。
當然現在上面也知道這個問題,早幾年就提出了構建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外雙迴圈的經濟發展模式,但是到現在為止,進展是不如預期的,今年發改委還特別強調要加速構建內迴圈,要促進消費對經濟的增長拉動力。
通縮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需要儘快解決,久拖不決,危害更大,美國按照當前這種增長方式,每年名義增長5%左右,差不多每年都能增長1.5萬億美元,中國要追趕就難了。經濟是一切的基礎,有經濟實力作為堅實基礎, 其他事情也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