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為何老是虧錢,無非即是犯了五類過錯:
1、沒有人有倉位辦理的概念。在我接觸到的散戶裡邊,簡直沒有人有倉位辦理的概念,他們的倉位一直都處於挨近滿倉狀況,他們賣掉一隻股市後會立刻買入另一隻股市,老是憂慮錯失賺錢的時機。
2、不止損的買賣。散戶遍及都沒有割肉的習氣,在他們看來,割肉即是賠本了。我很難理解這種邏輯。莫非不割肉就等於不虧本嗎?莫非賬面浮虧就不算虧嗎?這跟掩耳盜鈴有何差異?而最使我感到疑惑的是,他們居然能夠忍受賬戶浮虧90%,卻無法忍受賬面浮盈30%。一般他們賺了10%就急急忙忙的平倉,很少有人能夠賺到30%都不走。我心裡在想:大哥,你是來股市捐錢的吧?
3、依據臆想的買賣。許多散戶底子分不清啥是現實,啥是夢想。他們通常會依據捕風捉影的理由而買入某隻標的。
4、過度頻頻的買賣。許多散戶天天不買賣就手癢,就那麼幾萬元,天天還要折騰來折騰去。
5、依據所謂“內情”的買賣。散戶遍及都熱衷於打聽所謂的內情音訊,喜愛依據一些道聽途說的音訊而買入某隻股市。
真正的交易者,只關心兩件事:
1、我買入後走勢證明我對了怎麼做;
2、我買入後走勢證明我錯了又怎麼做。
未來的行情誰也無法精準預測,你唯一用到的東西就是規則——一致性的交易規則,它讓你站在這場機率遊戲的大樹一側。
盈利不是靠你預測行情的勝率來獲取的,而是依賴“你做錯的時候你儘可能少虧,你做對的時候你儘可能多賺”,這就是實戰家和分析師的最大差別。
你買入的目的不是為了虧錢,而是為了獲利且儘可能的獲利更多:當走勢對你有利的時候,必須貪婪、讓利潤奔跑;當走勢對你不利的時候,停止幻想、要截斷虧損。
什麼時候大盤方向明朗?任何時候都不明朗!任何時候的行情都是拿自己的籌碼賭出來的,儘管很多朋友從來不認為自己在賭,那也只是認為機率大算不上賭而已。
事實上,誰也不知道明天會怎麼走,交易就是下賭注,用確定的代價賭不確定的利潤,只不過當致命的風險來臨時遠離;當風險可控的時候,未來值得一賭。
交易大部分時候都是“計劃我的交易,交易我的計劃”:盤後去看走勢按規則確定怎樣做,交易時間做的就只是按規則去交易。如果要在交易時間中的波動裡,考慮那些哪裡買進或賣出問題,相信很多時候,我同樣也會讓自己不知所措。
我從來就不認為買進的具體點位在交易中佔據多大的作用,只有追求微利的買單才追求具體買入點位,非追求微利波段的交易過於注重具體買入點位,會得不償失,會損失更多的機會和利潤。
買入的具體點位不會是我交易的重點,我每天在盤後看看當天及之前的走勢,憑藉經驗判斷一個方向,找一個自以為合適的價格區,然後買入持有。我從來不會花很多精力去研究價格究竟會在幾角幾分止住,但卻有很多股友強調,在他們的交易裡具體買入點位是多麼的重要。
如果精確的買點在你的交易中佔據了很關鍵的位置,如果你不是以追求微利波段的操作,那麼只能說明你根本不知道交易策略為何物,你甚至不理解行情走勢是怎麼產生的,更不知道你要操作的是什麼。
華爾街有人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拿出幾張走勢圖,然後讓幾個小學生和幾個做了幾年交易的人選擇後面的方向,結果小學生的勝率壓倒性的高於那些做了幾年交易的。
精明的交易者就是利用市場的慣性來賺錢
成為一個優秀的專業交易員十分簡單,只要你能樹立在市場上生存的正確原理,並堅持恰當地運用它
"策略重於預測”的觀念,非常非常重要,策略可以在你預測不準的情況下挽救你的小命。
要有好的心態,信自己的理念和模式(當然是被證明正確的),不為暫時輸錢而隨便改來改去,我們終究能慢慢向羅馬爬去。
透過籌碼可以判斷主力持倉成本,找準高拋低吸點
一、透過籌碼來判斷主力是否在底部吸籌和吸籌後的持倉成本。
如果股價經過長期下跌,上部套牢籌碼大部割肉出局,基本形成底部單峰籌碼,但這並不代表主力吸籌。如果成交量開始明顯放大,而股價漲幅有限(一般在20%左右),股價在最底部的籌碼密集區內執行,籌碼的形態保持基本穩定,說明主力開始在底部吸籌。這種吸籌的效果比較差,因為籌碼的原來持有者獲利少或由於股價漲幅不夠沒有解放套牢盤,導致丟擲的意願不夠強烈。欲想取之必先與之就是這個道理
二、透過籌碼來判斷主力的洗盤動作。
無論主力如何做壞各項技術指標,但只要不大量動用自己收集到的籌碼,就不可能使籌碼的形態發生明顯的改變。而此時,股價依然沒有到達主力的預設派發價位,主力就不可能賣出收集到的籌碼。如果底部籌碼穩定,股價在相關的籌碼密集區邊緣得到支撐,現股價離主力成本區比較近等等,都可以判斷為主力震倉。
三、透過籌碼來判斷主力的持倉數量和價位。
1.當股價呈波段式上漲時,要進行多次上漲和休整的交替過程,所以籌碼會呈多峰形態,最下面的籌碼一定是主力的,而不是散戶的。因為主力操作股票是一箇中長期行為,所以這部分的籌碼就會被主力長期鎖倉,所以這部分籌碼的價位和比例保持基本恆定,暨獲利但不被拋售的籌碼是主力籌碼。我們還可以透過F10中的股東研究與這部分籌碼形成的時間來進行關聯比對。這樣,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確認底部籌碼,(因為底部既由下跌空間決定,也是由主力收集籌碼的價位決定。)也可以統計出,現股價被主力拉昇了多少空間。這個部位的籌碼就是我們學習過的底量等頂量或潛收集所積累起來的籌碼;
2.股票出現深度回撥時,股價介於多峰籌碼之間。當股票再次上漲時,股價穿透高籌碼密集區而成交量增加不明顯,說明這部分的籌碼是主力籌碼;
3.如果股票的漲幅在30%以上時,以現股價為基準,低於現股價30%以上的籌碼絕大部分是主力籌碼。因為短期獲利的籌碼很容易被主力的震倉行為所迷惑,而不斷地發生頻繁的換手,致使這部分籌碼無法在某一個價位區間長期沉澱。這部分籌碼的動態去向會隨著股價的不斷拉昇逐步上移,並和主力拉昇時買入的籌碼一起最先到達頂部區域;
4.在熊市行情中,主力機構會出現多次的誘多減倉行為,主力的籌碼數量和價位不容易判斷。因為此時的行情需要回避,所以分析主力的籌碼也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
四、透過籌碼來判斷主力的控盤度。
當股價突破壓力趨勢線或前頭部時,也就是股價脫離原來的籌碼密集區,如果成交量沒有出現明顯的放量,說明主力高度控盤(輕鬆過頭);
2.當股價形成持續波段性上漲時,籌碼出現多個峰值,而沒有出現明顯的增量量潮,說明主力高度控盤。也說明中間價位的籌碼發生鎖倉行為,這是主力在強收集過程中所獲取的籌碼;
3.當股價長期上漲浮籌比例依交易日延續而逐步減小時,說明中長期籌碼的比例在增加,則主力高度控盤。
對於投資者來說,在短線操作當中應儘可能地迴避風險、爭取收益,遵循以下風險控制原則
(一)不在股價的“兩端”(底部和頂部)做短線
當一隻股票處於底部時,其上下波動的空間是有限的,因此做短線很難有差價可賺;而頂部區域做短線是一件風險大於收益的事情,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不宜在這一區域做短線。對於一般的投資者而言,應選擇處於上升過程中的股票或經過暴跌之後的股票做短線(後者屬於搶反彈性質,應作為超短線來處理)。
(二)不投入自己全部的資金來做短線
短線做對了往往能給人們帶來快速盈利效應,但做錯了卻往往是投資者的虧損之源,因而短線炒作是一件收益與風險並存,有時甚至是風險大於收益的事情,因此對於投資者來說,分散投資風險是十分必要的。其具體做法就是合理分配中長線與短線投資的資金比例。一般而言,中長線與短線資金分配的比例以不超過6:4,並且隨著股指的升高、股價的上漲,這一比例應作相應的調整,而且是短線資金所佔比例應越調越低。
(三)不把短線做成長線
在實際操作當中,常常見到一些投資者往往在短線被套了的時候就轉為做長線,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不理性的,也是十分錯誤的做法。短線與長線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它不僅表現在持籌時間上的不同,在選股方式與建倉成本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做短線的股票就只能做短線,而不能因為被套住了進而轉為長線來處理,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只能是套得更深,從而使自己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因此,對於短線投資者而言,有兩點是應切記的:一是要適可而止,短線投資能有10%~20%的收益(弱市之中這一收益目標更應以10%為限)就應見好就收,以免白坐一趟回頭車,甚至將自己套牢;二是要設好止損位,發現行情不對時及時出逃,以免自己被下跌行情越套越深。
(四)不頻繁地進行短線操作
正如言多必失一樣,頻繁地進行短線操作,最終肯定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因為好運氣不可能永遠陪伴你。因此,投資者要謹慎地對待自己的每一次操作,特別是在自己對行情不能正確把握的時候,應停止操作,退出觀望與休息,切忌盲目操作。
最後,無論什麼時候,投資者在買入的同時一定要警惕風險
1、計算行情繼續上漲的空間
強勢上漲行情如果出現在股價低位整理區域,則未來股價能夠繼續上漲的空間有限,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買入股票的風險比較小。相反,如果同樣的走勢出現在股價上漲一段時間之後的高位區域,則未來股價上漲會有很多獲利盤出現,行情能夠繼續上漲的空間會比較有限,這時買入股票的風險就會比較大。
投資者買入股票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未來股價能夠繼續上漲的空間大小。對於上漲空間大的股票可以加大倉位買入,對於上漲空間不大的股票,則應該保持冷靜。
2、控制好初始投入的金額
參與漲停股票交易需要冒比較大的風險,稍有不慎股價經過強勢漲停後,有可能會以同樣強勢的形態向下跌停。為了迴避這樣的風險,投資者買入股票時,可以選擇分筆買入的方法。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投資者先使用少量倉位測試市場風險,等得到更多確認訊號後,再追加投入資金。如果發現訊號不對,還可以很快就退出,避免全倉進入帶來的巨大損失。
3、使用市價掛單的方法買入
投資者買入股票時,掛單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限價買入,也就是投資者給出自己能夠承受的最高買入價格。系統根據這個買入價格自動尋找最合適的賣單撮合成交。如果無法成交,則把投資者的買入委託單放在五檔買入盤口上排隊等待的委託單中。
另一種是市價買入,也就是投資者發出買入委託後,系統會自動為投資者找到當前賣出盤口中報價最低的足夠數量的股票成交,而不管成交的價格高低。
對於操作漲停股的投資者來說,目標股票的股價波動幅度會很大,限價買入指令雖然能夠限制投資者買入的成本,但是很有可能導致投資者最終無法買入足夠多的股票。所以這時投資者可以儘量多地使用市價掛單的方法。也就是無論買入價格高低,都儘量完成交易。
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股市浮沉,博學然後自省,方可為師。
我是一方聊市,分享自己所知所學,以眾生為鏡,萬相為師,提升自己境界的同時與各位散戶朋友互相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