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我國的房地產發展歷史從1998年正式進入到商品化時代!
在1998年之前全部都是以分配製度為主體,有些特別老舊的房子是70年代建造的,到今天為止都已經有50年時間了。
那麼老舊的房子肯定就是沒辦法居住了,即便有辦法居住,那整體的居住體驗感是非常的糟糕,非常的差的!
在2020年之前,許多老舊房子都是透過拆遷的形式拆遷就意味著貨幣安置化可以獲取很大一筆錢或者是可以獲取到多套房子,等等這種形式,所以不找老舊小區拆遷之後讓人出現了一夜暴富!
所以很多人都想買一些老小區,坐等拆遷,坐等升值!
那當然是過去的想法了,在2020年之後,老舊房子不再進行棚改,而是變成了舊改,並不是所有的老舊小區都具備貨幣安置化,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當然並不是指那些五六十年的老房子了,而是近這30年的房子)
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65%,已經在踏入到發達國家的行列當中,城市的規模已經逐步的形成拆遷速度,那就肯定就是很慢的了。
當然也有部分特定的房子會面臨著拆遷,那麼10年之後伴隨著房子的老舊,會以什麼樣的形式進行結束呢!
1、老舊房子繼續被改造升級
從2020年至2025年全國老舊小區大規模透過升級改造,改造潛力一般都是比較大,更多的都是集中在核心區域內的房子。
改造之後房子還可以繼續使用20年30年就不需要面臨著大規模的拆遷大規模的建設。
最簡單的假設房子就是1998年到現在過去了26年時間,整體的房子已經開始老舊了,有很多設施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那麼重新的把外牆、電線、水管、天然氣更換之後居住體驗最起碼能達到新小區的80%。
2、住戶自掏腰包重建
有部分老舊小區是不滿足舊改的條件的,又遲遲等不到拆遷款的,這時候整個小區的居民就掏錢重建了。
當然這種案例在全國範圍內都並不是特別多,在我最近的地方廣州是有這樣的案例的,每戶拿相對應的錢來重建房子。
這種形式也是挺好的,畢竟建一套房子平均下來成本算上土地出讓金等等稅費大概就是2000元左右,如果建一套130平米的房子,每戶攤出來的成本約為26萬,再加上自己裝修,可能40萬 50萬就可以住到很好的房子了。
關鍵的是自己的工作生活學習一成不變,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但能不能推開完全是靠政策。
3、老舊房子重返官方手中
房子都是70年產權的,伴隨著有些地方產權到期之後,房子年久失修就成為了危房,但是居民又不願意出資重建。
當地政府就會給予上面的居民一定的補償費用,然後把這些房子收回來。
對於補償的費用多少?這個根據當地的地價進行評估。
有人說這跟拆遷有什麼不一樣嗎?其實有很大不一樣的拆遷賠償的金額是非常的高,而且是由開發商進行補貼的,而這個補償是由當地政府進行補貼的,完全是不同概念進的差距很大,而且也沒有房子補貼,也沒有指定的地方安居。
4、有價值的老舊小區成為拆遷物件
有價值的老舊小區一般並不多的,要麼就集中在城市中心,要麼就是城市在規劃中,如圖書館、公園高鐵站火車站,飛機場等等這些。
對於老舊房子的處理表示贊同的,因為不同的處理方式,是能滿足不同的情況解決當下住房這個問題!
對於2025年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我們更抱有期待,因為最近這兩年整體的市場不太緊急透過舊改拆遷等等那些都可以很好的解決房地產經濟低迷等等這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