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引娟
是土生土長的青浦金澤鎮金澤村人
文化水平不高
普通話也說不標準
青浦農婦楊引娟沒有想到
63歲這一年
自己在家門口
迎來事業第二春
圖說:楊引娟展示手機微信裡的租房群。徐程攝
轉折點在於——
華為來了
上海青浦練秋湖研發中心啟動
相較於那些
觸角靈敏聞風而動的投資客
楊引娟甚至沒有刻意打聽
只是站在長三角的“原點”
“潑天的富貴”灑來
伸手接住了其中的一捧水
“農業小鎮起飛”
“10萬人口匯入,青浦接得住潑天富貴嗎”
“租金漲了,一房難求,3萬華為員工,怎麼改寫青浦樓市”
許多人這樣描摹
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所在的
金澤鎮西岑板塊
房租漲了
大量人口匯入
城市交通能級提升
鏈主企業帶來的溢位效應未來可期
租金翻倍供不應求
本地人回鄉當中介找“機會”
金溪路上,有家不起眼的小店,門頭寫著“引緣房產”。
大多時候,楊引娟縮坐在屋內一角。推門而入的,常是閒著無聊前來嘮嗑的街坊四鄰。
24年夏天,一個炎熱的午後,蟬鳴聲不絕於耳,空氣中瀰漫著熱浪。楊引娟正犯困打盹,一個樣貌清秀的男孩走了進來。
圖說:楊引娟的小店。徐程攝
“阿姨,我想租房子。”
“聽口音你不是金澤人,城裡上班的吧,偶爾來住嗎?”
“公司很快就要搬過來了,我先提前轉轉,把房子找好。”
攀談間,楊引娟瞭解到,男孩是安徽人,在華為上班,剛畢業沒兩年。起初,她熱情推薦了幾套裝修好、面積大、月租金1500元左右的房源,都被婉拒了。後來,楊引娟帶男孩在滬青平公路附近的村裡看了一間月租500元、帶獨立衛生間的房子,對方當場拍板,簽了長期合同。
楊引娟詫異地問:“孩子,你工資應該挺高吧。怎麼這麼能吃苦,省吃儉用。”對方的回覆,讓她記憶猶新,“阿姨,我是努力考到上海的。家裡條件不好,在大城市上班,是為了賺錢改善家庭生活,不是圖自己一個人享受的”。
因與浙江、江蘇接壤,早期青浦區產業以服裝等傳統製造業為主。為了拉扯兒子長大,楊引娟早點在鎮上的服裝廠早起貪黑打工。隨著環保、淘汰落後產能等政策轉變,加之長三角一體化和上海城市功能向郊區拓展的戰略機遇,青浦區開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產業轉型升級。服裝廠遷出後,楊引娟在金澤古鎮的頤浩禪寺燒客飯。
2019年,楊引娟注意到,古鎮上有了些“異樣”,閒逛、打探訊息的人多了起來,很多都是從上海市區、周邊兩省開車來的,想買房子、租房子。
楊引娟不知道的是,2019年,青浦發生了好幾件大事。1月,華為青浦研發基地順利完成土地摘牌,正式開工建設;11月,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青浦舉辦;同年同月,由上海青浦、蘇州吳江、浙江嘉善三地組成的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揭牌成立。本就互動熱絡的青吳嘉三地“親上加親”,成為探索區域一體化發展路徑重要的“試驗田”。
2024年10月中旬,練秋湖研發中心第一批3000名研發人員入駐。預計春節前後,大約2.5萬人進駐辦公,25年底,完成約3萬人匯入。
多項重大戰略疊加下,楊引娟的家鄉金澤,從名不見經傳的偏遠小鎮一躍成為長三角的“原點”。過去三年,練秋湖研發中心所在地西岑,塔吊林立,熱火朝天。十幾公里之外,楊引娟的房產中介也做得有聲有色。
華岑佳苑周邊的小店。沈思怡 攝
華岑佳苑是華為周邊的動遷安置房,也是西岑社群方圓幾公里內、除農宅外的為數不多的住宅社群。
小區向東步行15分鐘左右即可抵達華為園區,向北是正在修建的示範區線,西南側是華為公司的單身公寓和一大片在建的工地。
除了社群樓下沿街幾家商鋪,周邊幾乎沒什麼商業配套。因“方便加班”的距離優勢,不少華為員工選擇住在這裡,讓這裡的房租在短時間內漲了不少。
50平米左右的一居室,從三個月前的2000-2500元漲到4500-5000元,還供不應求。
2024年11月初,練秋湖園區剛啟用不久,記者也曾來過這裡。當時居住在此的人還不多,多數以本地老人為主,正午扎堆坐在黨群服務中心門外曬太陽,整體冷冷清清。
一個多月後再去,感覺這裡年輕人多了起來。走在路上,能與不少在生鮮超市買蔬菜水果、臉盆、毛巾,買快餐、拿快遞的年輕人擦肩而過。小區裡的電動腳踏車、陽臺上晾曬的衣服被子也不少,生活氣息愈加濃厚。
聽說,半年前,這裡入住不足兩成,如今已達七八成,剩下的則是房東在抓緊裝修,趁早出租,整體上是“掛一套、出一套”。
有位將近60歲的中介老張,原本是西岑鎮本地人,20多歲時就離開家鄉去打拼。2016年,華為在西岑建研發中心的訊息公佈,老張回到幾十年不曾回過的家鄉,謀劃做房屋中介的生意。“以前西岑有啥呀,都是農田。現在不一樣了,遍地是機會,我肯定要回來的。”
其實,不只是華為周邊,整條17號線地鐵沿線片區的租房市場都紅火了。朱家角地區,澱山湖大道站周邊的房租,普遍也漲了1000-1500元/月。再遠一點,徐涇、趙巷這些地方也都有“華子”們的身影。
青浦專門為華為定製通勤線路
有人急著在周邊開酒吧
在虹橋火車站,記者發現了一個小變化。以往到青浦採訪,換乘地鐵17號線(東方綠舟方向),如今指引牌煥然一新,改為17號線(西岑方向)。到了終點站,更是大吃一驚,“這還是我認識的天黑後車無影、人無蹤,伸手不見五指的鄉下嗎?”
晚上近10點,西岑站燈火通明,人來人往,多是華為員工。站臺外,共享單車、電瓶車整齊碼放,多位保安站崗值守,還停了幾輛巡邏的警車。一位金澤派出所的民警告訴記者,他和同事要待到地鐵末班結束,守護華為員工下班回家。
11月30日,被稱作“華為專列”的上海軌道交通17號線西延伸工程西岑站正式開通初期運營。西岑站的啟用,不僅實現了與市域鐵路示範區線的無縫銜接,還提升了西岑科創中心的通勤效率。
圖說:“華為專列”,地鐵17號線西岑站。徐程攝
青浦還專門拿出一批公交車為華為定製通勤線路。夜晚10點,西岑地鐵站外,青浦DZ5線公交車排成一列。司機幾乎都是青浦本地居民,他們告訴記者,每天早上7點開始到附近幾個小區接華為員工上班,直接抵達練秋湖研發中心;再從西岑地鐵站、練秋湖研發中心接員工下班,最晚一班到23點。
圖說:青浦推出華為地鐵接駁公交,讓員工從家直抵公司。徐程攝
以往,在金澤,幾乎打不到網約車。現在,出了西岑地鐵站,手機平臺上下單,秒接!一位司機跟記者分享他摸索出的華為員工動向,“住在附近5公里以內的,基本是年輕員工和保潔、保安等後勤人員,因為騎電瓶車或者坐地鐵、公交就能到,很方便,不需要打車。每天上海、江蘇往返的,應該是中高層員工,因為攜家帶口,要住大房子,早晚高峰市區堵,更傾向於汾湖,跨城上下班,打車能報銷。”閒聊中,記者也打探出這位司機的“生意經”,他以前常年在東方綠舟地鐵站接遊客,如今多了筆收入,晚上在西岑地鐵站附近等候跨城的“大單”。
寒冬雖未過,春江水暖鴨先知。岑卜村距離練秋湖研發中心5公里,10分鐘車程,近水樓臺先得月,率先吃到人口匯入後的紅利。因水系縱橫,岑卜村被稱為“魔都亞馬遜”。優良的生態環境吸引大批新村民入住,村裡有水上運動俱樂部、咖啡館、農家菜、烘焙坊、圍爐煮茶等豐富業態。
圖說:張翼在岑卜村租了個小院開店。徐程攝
去年,張翼就瞄準了這塊好地方,幾經打聽租院子,6月籤合同,7月改造,8月試運營。如今,張翼打兩份工,工作日在市區上班,週末去鄉下當老闆。她告訴記者,從24年10月開始,陸續有很多華為員工在店裡吃飯。一次,有個從西安到上海出差的姑娘住在村裡,詢問有沒有商家可以提供茶歇,經人介紹找到張翼。“機會來了!”按照對方的要求定製做好下午茶套餐,第二天張翼開車送往練秋湖研發中心。這次合作開了個好頭。後來,出差的姑娘幫張翼分析了店鋪的產品優勢,羅列可提供的服務清單,備註具體聯絡方式,製作成幾頁ppt,分享在華為內部訊息群裡。
“國慶一開業,就爆了。來的客人很多,我們也意外,手忙腳亂的。”山今小院主理人楊宇超告訴記者,他在岑卜村時常碰到打聽租房想做生意的人,身邊也有不少朋友想到青浦創業,“他們有錢投資,但不知道有哪些需求”。
圖說:岑卜村近水樓臺先得月。徐程攝
社交平臺上,名為“華為周邊創業交流”的群聊已經建起來,有人關心華為員工下班後的娛樂活動,考慮在周邊開個酒吧;有人問華為內部流行哪個牌子的奶茶,打算租門面開個奶茶店;還有些著急的創業者來不及找鋪面,到處諮詢:華為園區門口哪裡允許擺攤?
青浦這個片區將匯入近10萬人
作為鏈主企業,華為來了後,青浦將可預見迎來一大波鏈上的企業和產業落戶。
幾乎每週都有意向落戶的企業來問詢接洽。有企業開門見山:因為華為在這,所以我們也要在這裡。也有企業暫未與華為有業務往來,甚至不是相關行業領域的,也想在周邊佈局。他們看重的不只是華為,更是華為重倉的西岑板塊的未來發展潛能。
元蕩慢行橋。海沙爾 攝
未來幾年裡,青浦都將迎來人口匯入的高峰期。除了華為,今明兩年,趙巷的市西軟體園、網易上海國際文創科技園,徐涇的美的、圓通、中電投、安踏、波司登企業總部專案都將逐步啟動。
青浦有一張宏大的藍圖。以華為專案為牽引,在金澤西岑區域規劃了一片佔地超過400公頃的產業社群,到2030年可基本建成,整個片區將匯入近10萬人,為上海建設國際科創中心提供關鍵支撐。
本文綜合自:上觀·解放、上觀·新民
作者: 楊歡 沈思怡 李創 趙明亮
微信編輯:Rong
校對:泰妮
◢ 猜你喜歡↓↓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