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請大家帶著這樣一個問題閱讀——如果你是主力,那會怎麼收割市場?
A股為何只跟跌不跟漲?
我們印象中,幾乎每次外盤大漲,A股都不給力,以至於這麼多年,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A股對於外盤,只跟跌不跟漲!想想我大A股,跌宕起伏已逾30餘年,竟落下個“跟跌不跟漲”的罵名,還真讓人悲憤難鳴啊!
不過,我們也承認,只是印象中覺得A股“跟跌不跟漲”。事實上,A股真如此麼?有沒有跟漲的情況呢?
一、從A股與美股對比,看A股的跟跌跟漲性
我們取1993年以來周線週期標普500指數與上證指數的對比圖。圖中,可以看到,標普500歷史上有5個典型大區間。
區間1:標普處於上漲區間,漲幅近230%;上證指數先下跌後跟漲,最終漲了近80%。
區間2:標普處於下跌區間,跌幅近43%。上證指數先漲後跟跌,最終跌了近30%。
區間3:標普處於上漲區間,漲幅近78%,上證指數先跌後跟漲,最終漲了290%。
區間4:標普處於下跌區間,跌幅近47%,上證指數也處於下跌區間,最終跌了57%。
區間5:標普處於上漲區間,漲幅近210%,上證指數先跟漲,中間出現下跌,最後又跟漲,最終漲了近98%
透過對比,可以發現,在大的下跌區間,A股與美股節奏是較一致的,具有較強的跟跌性。在美股上漲區間,中前期A股跟漲不明顯,後期則以牛市跟漲,並最終縮小與美股的漲幅差距。
二、從A股與歐洲市場的對比,看A股的跟跌跟漲性
我們取1993年以來周線週期德國DAX指數與上證指數的對比圖,圖中,可以看到,德國DAX指數歷史上也分為5個典型的大區間。
區間1:德國DAX指數處於上漲區間,漲幅近386%;上證指數先下跌後跟漲,最終漲了近78%。
區間2:德國DAX指數處於下跌區間,跌幅近68%;上證指數先漲後跟跌,最終跌了近10%。
區間3:德國DAX指數處於上漲區間,漲幅近187%;上證指數先跌後跟漲,最終漲了近264%。
區間4:德國DAX指數處於下跌區間,跌幅近50%;上漲指數跟跌,最終跌了近60%。
區間5:德國DAX指數處於上漲區間,漲幅近196%;上證指數先跌後跟漲。最終漲了近102%。
透過對比,可以看到,A股與歐洲市場相比,在下跌區間上較一致,跟跌性較強。在上漲區間,A股前期不跟漲,後期則以大牛市跟漲,並最終縮小了與歐洲市場的漲幅差距。
三、從A股與亞太市場的對比,看A股的跟跌跟漲性
我們取1993以來周線週期恒生指數與A股走勢對比圖,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因恒生指數波動較大,其典型區間有7塊。
在上漲區間1、區間3,A股完全跟漲。在上漲區間5,A股先下跌後跟漲,並以牛市漲幅縮小了與恒生指數的漲幅差距。在上漲區間7,A股先跟漲,中間出現下跌,後期又以大牛市跟漲,最終縮小了二者的漲幅差距。在下跌區間2、區間4、區間6,A股完全跟跌。
總的來說,與外圍市場相比,在下跌區間,A股跟跌,在上漲區間,A股雖然中前期跟漲不突出,但後期也是跟漲的,且最終多以大牛市的形式跟漲,快速縮小A股與外圍市場的漲幅差距。
也就是說,拉長週期看,A股並非跟跌不跟漲,而是即跟跌又跟漲,且多數以後期大牛市的形式跟漲。所以說,對於中長線佈局的基金投資者而言,在外圍市場大漲,而A股沒有較大跟漲時,可以大膽介入,以獲得A股後市跟漲的牛市收益。
莊家主力是如何讓散戶“乖乖”把錢交出來的?
如果我是機構投資者,要想做一支股票,我認為我先要找到一支大小合適,前景無需多麼優秀,但幾年之內絕對不會倒閉的那一種。然後我去拜會該公司領導,告訴他我想投資他那支股票,請他們配合。如何配合呢?就是在我吸酬時,在公報時儘量將業績放平,或者適當隱藏利潤,這一點公司很容易做到,只要對報表進行適當調整就行了,例如,將某些損益一個季度提完,使其報表看上去虧損;或者將後面數年的費用半年攤完,這都使得當期報表非常難看。
在這之前,我肯定是要進一些籌碼的,這些籌碼主要用來砸盤的。怎麼收集這些砸盤的籌碼?我不會每天慢慢去收集,因為這樣會使股票天天上漲,反而難以收到足夠的籌碼,還容易被散戶搶酬,並使技術指標形成向上趨勢,更使自己收整合本提高。我會在某一天用大漲的辦法來收集,當連跌數天後,散戶都悲觀失望,猛然一個大漲,套牢的看到了希望,不會丟擲;而短線獲利的,可能就交槍了,其實,在這個價位我只是要砸盤的籌碼,不需要收集很多,因此用猛然大漲的辦法就很容易達到目的。
第二天來個低開。為什麼要低開而不高開,因為我昨天收集的籌碼並不準備獲利,而且要讓昨天追風進去的短線籌碼幫我砸盤,如果高開,很容易讓短線籌碼獲利,他們就會在下跌途中有更多的資金來跟我搶酬,所以一定要低開,消耗這些短線資金。在這個下跌途中,我將逐步用單託底,因為我要形成自己的底倉。經過幾天的連續下跌,有些割肉的籌碼就會回補自己的倉位,這時候我不能讓他們回補,我必須迅速的吃上去讓他們追風,當形成追風盤時,我將在底部的部分籌碼高拋,一是為了降低成本,二是騰出資金,然後再迅速的砸下去。
同樣的,我會邊託邊砸,這樣一來我就會得到更多價格更低的籌碼
當跌到很低位時,基本上就沒人和我搶籌碼了,因為在這個下跌途中,我透過不斷的高拋低吸,不斷的大幅度振盪,將大部分抄底的,搶反彈的都套在下跌途中,或者將他們虧損怠盡,使其不敢在來涉足這個股票,這時候我的目的就達到了。而公司的配合在這時就非常關鍵,長時間的業績沒有任何起色,使大部分散戶因懷疑其會不會ST,到恐懼驚慌,高位籌碼就會不斷的掉落,我就可以在底部橫盤當中不斷的高拋低吸來收集籌碼,這個可能需要較長時間,關鍵看頂部籌碼掉落程度而定,如果高位籌碼長時間的不鬆動,那我就不會去拉這隻股票(底部充分換手)。
當籌碼收集足夠多時,公司的業績也會轉好了,因為在我收集籌碼當中,公司將後面幾年能想的出來的損益,或者費用都在那一年半載中攤完了,後面的報表當然好看。這時候我拉起來毫不費力,也無需多大成本。當這個市場裡其他人看到這個股原來這麼優秀,必然跟風者眾,我就在這這當中逐步減倉。
公司能如此配合,那他能得到什麼好處?其實很簡單,我將股票拉到高位,他們也能賣個好價錢;在低位時,他們同樣可以購入自己的股票,還能掙得名聲,這樣一來收益會相當可觀,何樂而不為?
這當然要和大盤走勢相同,在這中間,散戶該知道怎麼辦了吧
當然,如果我做莊,還必需考慮很多問題,第一是證監會的監控,他們雖然老虎不敢碰,或者就是為虎作猖,但捏死個把蒼蠅還是不成問題的,所以,操控股票不能讓他們抓住把柄,這時候就要考慮多戶頭,或者拉幾個私募大戶集體作戰。
第二要考慮產業資本的問題,如果我們拉的時候,他們看到利潤可觀,結果大量丟擲籌碼,那我們就慘了,必然會虧本出局,在做之前就必需先和他們溝通好,而且還要了解他們手上的流通盤是多少,拋售意向如何,這就是大小非問題。
第三個要考慮的是老莊,如果這個股沒有被老莊放棄,那我是儘量不會去碰的,因為一但被老莊反做,那你死得就慘了,就像中國聯通套遊資一樣,那死得是非常慘的,所以,選股非常重要。
第四個就是大盤狀況,跟風的多不多,社會上的存量資金足不足,就像現在這樣,大部分散戶或者大戶都被大宰一刀,這時候就不適宜做股票,你拉人家賣,結果把自己套在裡面.那現在最適宜的就是砸股票。一般人都有個心態,20元買的股,跌到15元不賣,跌到10元不賣,跌到5元仍然沒多少會人賣,但是你要跌到2元再拉回4元,不少人一看翻倍基本上都會割肉的,特別是長時間的向下或者橫盤。
如果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砸盤就要開始。砸多少為適宜?根據大盤狀況,每天操盤必需跟著大盤走,當大盤大跌時,你必需深砸下去,這時候成本很低,只要用少量籌碼將關鍵點位砸開即可,會有止損盤幫你接著砸下去。但是尾盤必需進一些籌碼,防止第二天大盤走低或者走高,有一定量籌碼就好靈活掌握,也就是說,要在操盤時盯著指標股。
為什麼要盯著指標股去做?關鍵就在於成本,隨著大盤波動,你的成本最低,指標股跌時,你也跌,所用砸盤籌碼量最少,因為沒有多少人敢買,可以深砸。當大盤漲時你去拉,同樣無須買多少,只要將關鍵點位的籌碼買掉即可,有人會將股價推上去,到一定高點,你還可以將低位進的籌碼出掉一些,這樣可以騰出一點資金做一點差價。
所以,我們看到的股市局面就是要漲一起漲,要跌大家都去跌。
所以,為什麼主力不這麼做的?
大家都知道,主力洗盤時不會跌破重要均線,但如果我是主力,洗盤為什麼不讓股價有效跌破重要均線呢,比如20日線、30日線,這樣不是能把更多散戶嚇出去嗎?
另外,洗盤時跌破5日均線和跌破10日均線分別有什麼意義?是因為均線是很多散戶的止損線,破5日均線是洗短線散戶,破10日均線是洗中線散戶。
下面,帶著這兩個問題,南巷一個一個的為老鐵們解答。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跌破均線?
首先,我們都知道,莊家將股價推漲到一定價格就不再繼續往上做了,這是因為成本高。同樣的,"洗盤"跌破15塊再往下砸,也是要成本的。錢是錢,籌碼也是錢(它包含了你收集籌碼的時間成本和未來上漲的機會成本)。
我們假設,有很多人看好這家公司未來會漲(任何理由),大家手裡都攥著錢虎視眈眈想拿到頭寸。但是為什麼只有一個主力呢?因為他先人一步收集了足夠多的廉價籌碼,並不是因為他更加有錢。籌碼在他手上,而我們沒有,所以我們沒機會進場去做這支股票的主力。因為如果我們想要吃進籌碼,那必然伴隨著股價的升高。我們的成本是20,原主力的成本是15,如果不是極度看好這隻個股,未來會很吃虧。如果有一天這個傻子(主力),居然扔了他一半的籌碼出來,只是為了洗盤,那我們全要了,他扔多少我們就接多少。你說,主力會為了多洗掉幾個散戶而故意去砸盤嗎(除非他違法多賬號坐莊,左倒右)?他的對手盤可多了去了。
主力膽很小的,萬一他把散戶們全嚇跑了怎麼辦?散戶跑瞭然後主力接盤,他們手上的籌碼會不會太多了,怎麼出?萬一跑掉的散戶換來的是一個超強的對手盤怎麼辦?一定程度的散戶數量提供的流動性對於這個股票健康上漲和主力未來出貨都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例如,曾經看過一個美股日內大神,畫的坐莊難易度圖,這個就特別直觀。隨著這兩年監管的加強和遊資的興起,現在A股市場的全控盤的坐莊行為沒有了,同時在主流價值型個股中幾乎沒有主力能夠強力控盤一家獨大了。現在的均線支撐幾乎都是縮量的,比較符合行為學的定義。下跌——看好股票惜售——縮量均線反彈。具體到做交易上,均線系統可能會更復雜一點。你要知道你想買的這個股票到底是否足夠受關注,會有新的人進場使它到達前高或者是突破前高的可能性;前高空間和股票質地關係到了參與這個阻力位的價值。這就很主觀了,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系統。從認知角度來說,如果要用均線系統做交易,均線附近的縮量、小振幅滯跌訊號會比較好放止損一點。主要問題在,既然是縮量,在目標價位可以買入的股票額度就很少。
大盤點位為什麼那麼好判斷?因為它是無數個主力的博弈彙總,它體現了市場上大多數主力的想法。順帶說一句,反大盤個股的主力,要麼極厲害,要麼極蠢。一個不是很厲害的主力,偏偏還不跟著大盤去做,那他怎麼盈利……再說了,順著大盤做拉昇成本也低得多。
說到大盤,突然想到另一個件事:極其反對將大盤指數的均線作為整體倉位的主要擇時工具;僅適合已有想買的股票了,看看大盤和均線的位置,做個主觀的參考。
人在最關鍵的時候,傾向於用自己最擅長的東西。如第一點所說,現在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莊家了。而現在那些繼承了坐莊手段的人,他們大都會說,從這個圖形看,他知道莊家在裡面。其實,更加傾向於,現在的"坐莊圖形"是這些老一輩繼承者的自我實現。市場是由人組成的,如果手上握著錢的人,他們的做單邏輯還是沒有改變,那仍舊可以參考。當然,不建議任何人再去學所謂的"坐莊",主觀地認為,現在是"坐莊時代"的末期了。
第二個問題,"跌破有什麼意義?"
答案是:沒有意義。前面有說,不同的均線在不同時代的意義是不同的。不是5日均線和10日均線一定就是最有用的均線。3日、4日、6日、12日、18日,分別會出現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分時圖裡。如果用數學的角度來說,不同的均線只是在不同時期下最優的一個模型。舉例說明,一輪暴跌後,散戶都受傷回家了;一輪上漲後,散戶都搶著入場。這兩個時期裡的市場構成是不一樣的,他們所奉行的均線系統和交易方法也是不一樣的;還是要強調核心邏輯,市場是人組成的,它並不是客觀的真理,並且市場規則也可以被人為改變。
現在還是認為,每個時間段會有一條有用的均線。至於時間段是多長、是否真的可以構建出一個基於均線的系統,大家可以自己嘗試。在過往的經驗裡,做極強勢股用5和10日均線就夠了,刪除其它的。做中線有條件可以去自己擬合一下,大致的思路是,給進20、30、60日均線,讓計算機給出歷史各段行情中最好用的均線(或者你自己的經驗);然後主觀預測未來幾個月的行情,並使用和未來行情適應的這條均線。具體執行上,如果一條均線在當下每個個股都好用的時候,突然有一個股票跌破了,那就立即止損(如果你用的開倉或止損規則均線系統)。因為你的核心邏輯是,均線處會有反彈,而它已經違反了你的核心邏輯了。如果你不打算改變邏輯本身,那麼就執行它。如果你的系統真的好用,並且沒有執行,那麼等待你的就是一輪大跌。
區別主力洗盤與出貨,是與主力鬥智鬥勇,洗盤時主力總是挖空心思動搖投資者的持股信心,等到出貨時總以美好前景來糊弄投資者。當然,主力洗盤與出貨方法仍在不斷推陳出新,手法也越來越隱蔽和多樣。
洗盤和出貨的特徵
1、出貨的特徵
①股價在莊家拉抬下快速走高,之後緩緩盤下;
②上升持續時間短,成交量並不很大,有許多對倒盤,但下跌時伴隨著大成交量;
③股價盤跌,均線走平,終於跌穿10日均線,並以陰跌形式向下發展;
④盤面浮碼越來越多,成交量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
⑤最終盤局向下突破;但成交量不一定迅速放大,呈陰跌走勢,表明莊家基本出貨完畢,由散戶支撐股價,必然陰跌;
⑥整個出貨過程中利好訊息不斷,大多數人認為目前只是盤整而已,相信股價還會再創新高。
2、洗盤的特徵
①股價在莊家打壓下快速走低,但在下方獲得支撐,緩慢盤上;
②下跌時成交量無法放大,上升時成交量慢慢放大;
③股價始終維持在l0日均線之上,即使跌破也並不引起大幅下跌,而是在均線下縮量盤穩。
④盤穩之後迅速返回均線之上;
⑤盤面浮碼越來越少,成交量呈遞減趨勢;
⑥最終向上突破並放出大成交量,表明洗盤完成,新的升勢開始;整個洗盤過程中幾乎沒有利好傳聞,偶爾還有壞訊息,一般人對後市持懷疑態度。
主力洗盤與出貨的目的
洗盤的目的是儘量把心態不堅定的跟風盤甩掉,出貨的目的是要不擇手段儘可能多的拋掉手中的獲利籌碼,他們甚至不惜代價用拉漲停板的方式來儘量吸引買盤,透過各種手段穩定其他持股者的信心,而自己卻在儘量高的價位上派發手中儘量多的股票。區分兩者的區別是十分關鍵的,但在實際操作中,許多投資者卻把主力的洗盤當出貨;出貨當洗盤,結果賣出的股票一路狂升,死捂住的股票卻一跌一再跌,深度被套。至於到底是洗盤還是變盤,結合股市的歷史規律,可以透過以下幾種特徵進行綜合研判和識別:
1、價格變動的識別特徵。
2、成交量的識別特徵。
3、K線形態的識別特徵。
莊家洗盤方式
1、縮量下跌
儘管圖形被資金操縱的可能性較大,但成交量卻很難偽裝。因此從成交量辨識洗盤很重要。如果伴隨著股價破位下行,成交量從放量到越跌越縮量,其中,很可能創出階段性地量或極小量,那麼洗盤的可能很大。如果是變盤,那麼在股價出現滯漲現象時成交量較大,而且在股價轉入下跌走勢後,成交量依然不見明顯縮小。
2、委比大買單多
賣盤上掛有大賣單是否就說明賣盤多呢?未必。如果在關鍵價位賣盤很大,買盤雖然不多但是買入成交速度很快、筆數很多,同時股價也不再下挫,那麼多數可能是震倉。委比較大是否就說明買單強勁呢?也未必。主力出貨時可能在賣盤上不掛大賣單,但是下方買單反而大,以此顯示委比較大,造成買盤多的假象。
3、重心不下移式洗盤
重心是否下移也是判別洗盤與出貨的顯著標志。主力在洗盤時,並不希望將便宜的籌碼交到別人手中,因此會反覆地震盪,用難看又雜亂的圖形將投資者震盪出局。如果是洗盤的話則無論日線收烏雲線、大陰線、長上影、十字星等,或連續很多陰線,但重心始終不下移,即價位始終保持在某個區間之上執行。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可以逢低介入,但跌穿了該區間則需考慮可能是變盤。
4、箱型、旗型整理洗盤
箱型整理指當股價上行到某價位時即遭到主力打壓回撥,下行到另一個價位時又有主力護盤或新多頭吸納。上檔高點連線形成的水平阻力線和下檔低點連線後形成的水平支撐線水平平行。旗型整理指股價在上升到相當的幅度後主力開始控盤打壓股價,但股價下滑不多後主力開始護盤或者新多頭入駐,股價繼續上行。散戶如果吃透主力意圖,則可以享受可觀收益。
5、影線試盤
影線是觀察阻力和支撐力度的工具之一,不過也經常被大資金操縱。上影線長的個股不一定面臨巨大拋壓,下影線長的也不一定就有很大支撐。試盤是上影線的一種成因。主力在拉新高或衝阻力位時都可能試盤,以試探上方的拋壓大小。如果上影線長,但是成交量並沒有放大,同時股價始終在某個區域內收帶上影線的 K線,那麼主力試盤的可能性就很大。震倉也是上影線的成因,特別是對剛啟動不久的個股,主力可能用上影線將不堅定的持股者嚇出局。
洗盤結束的標誌
1、成交量大幅萎縮表明拋盤枯竭:獲利盤、套牢盤、斬倉盤、場外買盤全部出局浮動籌碼基本清除乾淨,留下的都是意志堅定的持股者。他們不會為各種振盪致虧的可能所嚇到和為獲取到手的蠅頭小利所誘惑。無奈,莊家只有獎勵他們,讓他們在今後的行情中賺到信心支援的膽小鬼,叛逃份子賺不到的大錢。
2 、均線系統的短期均線由向下變為橫向行走。它說明市場中短線持股者成本達到一致,後續發動行情過程中將無巨大獲利盤短期急於出局帶來拋壓。
3 、在30日均線仍然健康上揚的前提下,具備上述特徵後的某日5日均線帶量上揚,表明莊家洗盤工作正式結束。該股上攻能量已再次具備,新的上漲行情又重新開始。此時成交量越大越好。它表明了莊家再次投入巨資,橫掃一切拋盤的向上做盤的堅定決心和不可阻擋的大無畏氣勢。這是跟風盤千載難逢買進時機,該股未來的上揚空間再次開啟,輕鬆獲利的機會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