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從2015年“金融專家”提出來的在春節禁止放煙花並實施,到現在,慢慢的開放這個限制已經過去快十年了。
以前啊,每逢過年的時候都要放鞭炮放煙花這不僅給我們大家帶了精神上的價值,並且還有些許人認為放鞭炮可以除去本年的晦氣,為讓明年自己的家庭更加風順。
當年楊凱生提出這個建議時就譁聲一片為什麼還要堅持提出要禁止放煙花呢?
而如今楊凱生又過得如何呢?
楊凱生1950年生人,剛剛畢業的他就成為工行了資訊規劃辦的主任,後來經過多重的磨練,還憑藉著自己良好的業績成為了中國工商銀行的行長。
但是咱們這位工行行長似乎對環境保護有很大的興趣,於是為了減少環境汙染的楊凱生在10年到15年連續多年提出要禁止放煙花。
網友們都說“身為中國金融行業的大佬,不一門心思想想怎麼提高我們的經濟狀況,竟然跑來保護環境了”。
當然,他也並非亂說,原因是,在國外,空氣質量普遍比我們好,是因為在他國,即使是過節也從不放鞭炮。相比之下,我們每年過節都會放煙花,這也導致了我們這邊的霧霾問題是相當嚴重了。
誰又能想到,在當年楊凱生的這個提議一經提出不僅僅有積極環保人士的支援,更是有專家對他的認可。
放煙花,不僅僅是我們對新一年美好期待的象徵,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載著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之中,春節一直以來就是一個,舉國同慶、每家每戶都開心放煙花的節日,但隨著時間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無節制的放煙花,隨之而來的就是環境嚴重的汙染。
煙花爆竹的殘留物清理難度頗大,這可加重了清潔工人的負擔。這些殘留物如果不慎落入水中,還會汙染水資源,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除了對生態空氣汙染外。
煙花裡面有一種非常可怕的化學物品,名叫二氧化硫這是一種腐蝕性極強的酸性氧化物,當煙花燃放後在空氣之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到一些白色的氣體,這些氣體對我們人體各個部位都有著一定的危害。
這才導致了楊凱生要堅持提出“禁放令”,從而來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
但是在過年放煙花那是磕到我們的骨子裡的,這可是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啊,所以還是有非常多的人反對楊凱生的提議。
人們都覺的過年不放鞭炮和過年不吃餃子是一個道理,那是對老祖宗的不尊敬,但是楊凱生依然堅持著自己的看法,並聲稱是為了我們國家公民能夠有更好的生活家園,和對公民健康的保護。
在楊凱生和幾名專家不斷地堅持下去,這一提案最終被執行。
楊凱生
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在一線城市有著這個禁止標準,隨著事情不斷地發展到最後連農村也都被禁止放煙花了。但是依舊阻止不了有些人偷偷的在放,可他們等來的卻是更加嚴格的檢查與處罰。
就這樣在經過長達7年的煙花管控期間,在2020年時,韓國成功將燃燈會申請為他們的文化遺產,但是因為在燃燈會上很多人會放煙花隨著各路網友紛紛傳言“韓國將煙花申遺了”等一系列傳言。
由於在網路上越傳越離譜,故而就把矛頭指向了楊凱生和那幾位專家,直接將他們推到了網路的風口之上。隨即就是網友對他們的譴責。
甚至有人說疫情的到來,就是因為幾年沒有放鞭炮來祛除邪祟,要不是你提出的不讓放煙花,大家就不用受三年的苦。
古稀之年的楊老先生恐怕未曾料到,就因自己當年為了保護環境而提出的建議,從而導致了眾多網友對他的譴責。
雖然說是楊凱生提出來的“禁放令”,但在經過幾年沒有放煙花的緣故,好像確實能感覺得到,相比於以前國內天天的大霧霾天氣,使得整天在路上走路都要提心吊膽的,反而現在霧霾天氣是比以前少太多了,而且空氣也清新了不少。
就在去年年底,因為相關的政策原因,在經過7年沒有聽到的聲音,一些地方已經解除了禁止放煙花的條令,這可是給我們廣大群眾給高興壞了。
當時的大街小巷上,有數不清的人都在放著煙花,而且還時不時聽到鞭炮,噼裡啪啦的聲音,看著大家在過年期間臉上都洋溢著歡快的笑容,才知道過年放煙花才是對我們最好的精神安慰。
相信再過不了多久,煙花就會再次綻放在我們眼中,當然還有隨著煙花悄悄溜走的年味。
而每當春節前夕,楊凱生的名字都會出現在一些新聞的頭條。
現如今,楊凱生雖然已經是退居二線了,但他從來都沒有後悔提出的“禁放令”。
我們也應該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存在,畢竟大家都是為了祖國好的角度而出發的,凡事有利就有弊,不能魚和熊掌都兼得,從而對一個人進行網暴。
更何況楊凱生還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據報道說,他目前還專注於慈善行業,至今已經多次深入大涼山和大巴山地區。
他透過拍攝記錄下了這些地區的遷移和進步,並在今年出版了紀實攝影作品集《山風路;大涼山大巴山變遷紀實攝影》。該作品反映了當地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展現了扶貧路上的人與情。
大涼山
楊凱生拍攝這一部作品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夠讓更多人看到貧苦山區人的現狀,呼籲有能力的人進行支助。
結語
現如今,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我們大家的生活質量確實是有著顯著的提升,更是以“低碳”生活的方式來對環境保護做出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這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這是一種態度,而並不是一種能力,我們都應該提倡並實現“低碳”生活。
人類,僅用智慧稱霸世界了萬年,但是在這浩瀚的宇宙之中,令我們不為所知的神秘還有很多,如果不保護好我們的家園,誰又能知道我們還能再這個世界上存活多久呢?
保護好環境,從你我做起,更要從心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