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蛇年開工第一天,多地召開“新春第一會”,提及房地產市場發展,並明確責任分工。
2月5日,重慶市委召開“新春第一會”,市委書記袁家軍強調,要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力推動房地產和建築業企穩回升。
河南省印發《關於明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5年重點工作責任單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2025年重點工作進行分解並明確責任單位,在加力穩住樓市方面,明確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援盤活閒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等政策,大力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房地產市場“鳴槍發令”
重慶市“新春第一會”提到,全力推動房地產和建築業企穩回升。
重慶市住建委資料顯示,1月28日~2月4日春節期間,重慶中心城區商品房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長25.5%。1月全市二手房成交25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3%;中心城區二手房成交13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0%。
得益於節前“迎新年購房安家”活動,成功吸引部分購房者提前入市。據克而瑞,春節期間重慶新房成交量達到近4年峰值,同比上漲281%,均價同比下降7%,成交專案多以特價房和新春特惠等活動為營銷點,“以價換量”促進成交。
具體來看,渝北區是成交主力,成交產品以價效比剛需、剛改產品為主,面積段在80~100平方米區間的產品成交佔比高達46%,總價在120萬元以下的產品成交佔比49%。
而在加力穩樓市方面,河南省政府釋出的《通知》提出,明確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援盤活閒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等政策,新增保障性住房5.7萬套。推動城市閒置房產向旅居長租功能房轉變。
充分發揮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推動“白名單”專案擴圍增效,全面完成保交房專案交付任務。擴大商品房“以舊換新”“賣舊買新”規模,大力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拓展“物業+生活服務”,更好滿足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
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方面,河南省明確開展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行動,加強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城市更新專案3910個,改造城中村416個、老舊小區1459個,統籌改造一批老舊街區、廠區。加強無障礙環境、適老化設施建設,建成一批完整社群。運用大資料、雲端計算等前沿技術,推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加強生活環境、交通秩序、低窪易澇整治,讓城市乾淨整潔、有裡有面、充滿生機活力。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地方政府“新春第一會”對全年工作部署有風向標意義,其中提及房地產相關內容,說明其對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明確責任分工與各地工作狠抓落實是有關係的,頂層會議提出持續用力發力穩住房地產市場,實際上要求節奏要快、行動要迅速,因此落實責任對於有序推進房地產工作有著積極作用。”嚴躍進表示。
房地產仍是經濟發展和調控重點
當日晚間,國家發改委官微釋出訊息顯示,國家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鄭柵潔在《學習與研究》雜誌發表署名文章,並提及“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文章指出,2024年,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力有效,房地產方面,多項房地產支援政策出臺實施,市場信心有所修復,房地產市場呈現止跌回穩的積極勢頭,前11個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降幅已連續6個月收窄,銷售額降幅連續7個月收窄;11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92.62,連續7個月回升。
鄭柵潔表示,2025年,要強化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置換工作。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聘導師柏文喜認為,開年以來,監管層再次提及房地產並明確責任分工,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首先,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明確的政策訊號和責任分工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增強購房者、開發商和投資者的信心。這種信心的提升對於房地產市場的穩定至關重要。
其次,促進供需平衡,透過明確責任分工,各地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政策,如盤活閒置土地、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更好地平衡房地產市場的供需關係。房地產行業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拉動作用,穩住房地產市場不僅有助於解決住房問題,還能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動力。
同策研究院聯席院長宋紅衛表示,“新春第一會”提及房地產,說明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仍然比較嚴峻,也關乎到經濟發展全域性,房地產在2025年仍然是經濟發展和調控的重點。
在其看來,2025年仍然是房地產政策、市場、購房者多方博弈的一年,但在2025年,市場風險一定會加速出清。如果上半年風險能夠出清,全國樓市有望在下半年築底。
需要注意的是,資產定價邏輯發生重大變化,未來房地產開發也好,購房者投資置業也好,一定要參考新的實體經濟面定價的邏輯。這也是為何2025年樓市資產價格會進一步分化的原因,一部分房子可能會創新高,大部分房價可能會面臨持續下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