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宣誓就職後立即將目標對準了電動汽車,廢除了前總統拜登於2021年頒佈電動汽車行政命令,即要求到2030年,在美國銷售的所有新車中將有一半是電動汽車。
在擁有世界上最大鎳儲量的印度尼西亞,拜登此前的激勵政策為該國的鎳礦開採和下游生產帶來了更多投資者的希望。但是由於特朗普的逆轉,可能會改變這一戰略金屬的全球前景。
印尼鎳產業在過去十年經歷了戲劇性蛻變。這個曾以出口初級鎳礦為主的群島國家,憑藉2014年的原礦出口禁令完成了產業躍遷,鎳鐵產能從零飆升至全球第一,電池級鎳化合物產能佔據全球35%份額。
此舉也吸引了包括包括中國寧德時代、韓國LG新能源在內的跨國企業投入近300億美元,實現了從採礦到電池材料的全產業鏈。
儘管如此,考慮到印尼的森林砍伐和水汙染問題,美國一直不願意投資印尼的鎳產業。事實上,美國是印尼的第二大貿易伙伴,2023年兩國更是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印尼一直在尋求增加對美國的重要礦產出口。
拜登時期,這方面的進展停滯不前,而在特朗普上臺後,很可能會因為政策原因“倒退”。
在特朗普政府對電動汽車稅收優惠取消的組合拳下,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增速腰斬,將直接導致倫敦金屬交易所鎳價下跌。印尼國家發展規劃署測算顯示,每噸鎳價下跌1000美元,將削減該國年度GDP增速0.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印度尼西亞礦業協會曾釋出預測,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迅猛擴張,到2040年全球鎳需求將超過400萬噸。然而現實層面的變化正在改變供需預期,暴露了印尼這樣的資源型經濟體在技術路線更迭中的被動處境。
不過好在目前中國對印尼的鎳行業的影響更加重要,中國公司憑藉資金和技術能力主導了冶煉和精煉業務,這可能為中國的投資騰出更多空間。
然而隨著世界各國陸續受到美國關稅的影響,可能會減少中國對印尼鎳的需求,印尼必須透過實施政策變革來重點解決鎳供應過剩問題。
據悉,印尼礦業部已宣佈計劃將今年的鎳礦開採配額從之前計劃的2.4億噸削減至2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