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市場全天衝高回落,創業板指領漲。截至收盤,滬指漲1.01%,深成指漲1.75%,創業板指漲2.53%。
板塊方面,醫療資訊化、DeepSeek概念、光伏裝置、算力租賃等板塊漲幅居前,銀行等少數板塊下跌。
全市場超4100只個股上漲,逾百股漲停或漲超10%。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96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放量4249億。
截至今天收盤,A股完成了蛇年首周“開門紅”。
已過去的3個交易日,市場週三調整,週四普漲,週五則午後出現衝高回落。
盤中,滬指3300點得而復失,再復得,相信大家也被搞得有點緊張。
本文就來拆解部分盤中細節。
第一階段(9:30~13:28),放量普漲
週四全天和週五的這一階段,有個很重要的細節——
從盤中預測值來看,兩天都是一開始縮量,但很快(1小時內)就轉為放量。
這說明,連續兩天,增量資金都有跑步進場的跡象。得益於此,大盤指數才能持續上行,個股情緒也保持亢奮。
另一個值得重視的點在於:
別看DeepSeek概念股從年前至今,已連續4個交易日領漲,但進入蛇年後的這3天,場內更多板塊先後有了起色。
一開始是與DeepSeek、人工智慧強相關的舊熱點;
然後是科技線的硬體端,如人形機器人;
再然後,智慧駕駛、新能源汽車乃至新能源賽道的光伏裝置,再到大金融、多元金融,都漸漸開始爆發。
這說明,不少踏空的資金開始“急”了,但出於“恐高”的風險意識,不願持續追高同一個熱點,轉而湧向那些前期有調整但熱度尚存的題材,或者市場比較公認的低估板塊。或者說,“FOMO”(錯失機會的恐慌)情緒正在蔓延。
這波增量資金從何而來?
我們的看法是:
1)去年9月底以來,市場潛在增量資金並不少,只是在等良好的入場時機。
比如春節前,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金融監管總局批覆開展的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就代表了其中一類資金。
另一方面,許多“只打順風局”的技術派資金,在市場震盪之際,通常也會選擇暫時休息。
但當遇到重磅的政策利好、突發訊息催化,或者技術面的“企穩回升”節點來臨,這些資金往往又會活躍起來,結果就是全A股成交額的提升。
2)春節假期,DeepSeek引發全球關注,海外市場的劇烈波動,帶來新一波“東昇西落”的討論。
近期,高盛、德銀先後釋出了看好中國股市的研報。其中,高盛預計今年MSCI中國指數有14%的上漲潛力,在樂觀預期下,該漲幅有望達到28%。德銀則預計A股和港股今年中期將超過去年的高點,並表示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將會消失。
這些機構的發聲,至少代表了短期外資的態度。去年9月底,A股顯著走強時,同樣也迎來一波外資看好的聲音。
據當時央視報道,高盛、瑞銀、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投行紛紛發聲,堅定看好中國資產。這些機構認為,近期在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現在是投資中國股市的好時機,看好股市回升。
第二階段(13:28~15:00),衝高回落再企穩
以史為鑑,當看好的聲音太過一致,或者說FOMO情緒達到一定峰值,往往就有“人貪我恐”的資金兌現離場。
一方面,從滬指日K圖來看,去年12月31日至今的“下跌→震盪→回升”結構,幾乎就是去年10月8日至11月5日行情的“縮小版”。
其他指數如萬得全A,也是盤中突破MA60後回落,印證了拋壓的客觀存在。
刻舟求劍地看,此前那波企穩回升的行情,大致在臨近收復10月8日陰線時戛然而止。因此也不難理解,場內各方資金在蛇年連續兩天(1天半)的普漲後,逐漸出現分歧。
不過,單日分歧並不會直接導致反彈趨勢的終結。14:24之後,主要指數紛紛止住了下跌勢頭。
實際上,3300點也不是今天非穩住不可的關口。大盤後續怎麼走,有待下週的前兩個交易日揭曉答案。
雲端計算ETF領漲
場內ETF方面,主題型產品漲幅榜仍是科技的主場,但領跑者從昨天的機器人、智慧汽車,切換到了雲端計算方向。
邏輯方面,仍是DeepSeek帶來的新催化。
有觀點稱,在AI時代下,GPU的供需缺口是導致眾多企業難以進行私有化部署的關鍵,當前,眾多中小企業和初創公司難以獲得高效能晶片以自建算力叢集;且雲上部署相較於自建IDC,開通效率更高。從長期來看,企業自建IDC的情況下,業務曲線和資源曲線之間容易產生短缺和浪費,雲上部署則可以根據業務情況靈活增減,實現資源按需付費,成本更加可控。
而算力作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重要底座支撐,具有帶動雲端計算發展的作用。DeepSeek、ChatGPT等AIGC應用引發市場關注,對算力的巨大需求有望進一步推動雲端計算的發展。
中信證券認為,未來推理端+強化學習的算力需求將接棒預訓練,支撐全球算力產業鏈穩步增長,對於國產大模型而言,國產算力是相對穩定可靠的選項,能夠支撐大模型從研發走向商業化。
值得一提的是,若大盤能保持反彈勢頭,寬基ETF也有望獲得資金持續關注。
同花順資料顯示,在今天最後半小時交易時間裡,“寬基ETF”指數就幾乎全是買盤,一定程度上助力滬指二度站上3300點。
截至收盤,多隻創業板相關的寬基ETF也有不錯漲幅。
實際上,場內單隻規模最大的滬深300ETF(510300,約3629億元),昨日資金淨流入額就達到了30億元,居全市場首位,為去年12月19日以來首次。
中原證券認為,經過前期的調整,A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已經迴歸至較為合理的區域,部分優質公司已經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隨著國內宏觀調控、促增長政策持續落地推進,未來股指總體預計將保持震盪上行格局,同時仍需密切關注政策面、資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變化情況。
投資有風險,獨立判斷很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行情軟體截圖
每經記者 肖芮冬 每經編輯 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