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002261.SZ)的走勢,只能用“瘋狂”形容。
2024年9月開始,短短一個多月,拓維資訊股價翻倍;
11月開始拓維資訊持續殺跌,距股價高點最大回撤超43%;
2025年春節假期結束,拓維資訊又“開了掛”,三個交易日連續漲停。
公司33萬股東估計看傻了,心情也跌宕起伏,不停坐“過山車”!
研究拓維資訊這輪炒作,可以發現:
1、炒作的主要邏輯是“概念”。
2、炒作的主力是遊資和散戶。
覆盤K線圖,可以發現拓維資訊本輪股價波動,與“華為概念”整體走勢接近同步。
拓維資訊這波炒作是如何跟“華為概念”強相關的呢?
要追溯到2024年9月19日,萬眾矚目的華為全聯接大會2024在上海開幕。此後華為相關利好頻出。
而就在這次華為全聯接大會上,拓維資訊作為首批夥伴,與華為聯合成立“鴻蒙生態應急產業聯盟”,併發布聯盟首項創新應用成果——昇騰大模型一體機。利好刺激下,9月20日,拓維資訊拉昇漲停。
自此,拓維資訊的走勢,無論上漲還是回撥,均與“華為概念”的整體走勢休慼與共。
春節結束後拓維資訊的連續漲停亦受到華為方面的利好刺激。
2月5日(節後首個工作日),華為董事長梁華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期間透露,2024年華為全年銷售收入超過8600億元人民幣。這是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標誌著華為已重回美國製裁前的收入水平。
於是,2月5日開始,A股的華為概念“嗨”了,連續三個交易日大漲,拓維資訊錄得三連板,成為概念龍頭。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這波炒拓維資訊的主力是遊資、散戶,機構其實一直“冷眼旁觀”。
2024年上半年末,拓維資訊有股東251324戶,平均持股數4997股,到了2025年1月10日,股東戶數增加到328479戶,平均持股數降低至3824股。
很明顯,突然“湧進”的大量股東,基本都是散戶。
此外,9月下旬以來拓維資訊共登上龍虎榜13次,知名遊資方新俠、呼家樓、成都北一環、章盟主……紛紛上榜。
然而,自去年9月拓維資訊開始炒作,到現在竟然沒有一家機構調研過公司,僅有的一篇研報在2025年1月7日,來自國投證券。
至2024年末,持有拓維資訊的基金為7家,2023年末這一數字為6家,幾無變化。
也就是說,機構對拓維資訊興趣寥寥。
原因很簡單:
公司基本面太差,與華為的所謂“合作”含金量也很低。
2022年,拓維資訊鉅虧10.13億元,2023年扭虧為盈,2024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又銳減84.85%。
近些年,公司銷售毛利率越來越低。2016年尚有64.54%,2023年已經下滑至20.52%,2024年前三季度更是低至15.94%。對“科技”企業而言,只能用“可憐”形容。
拓維資訊主營伺服器、行業雲等,與華為合作多年,自2017年12月簽訂《合作協議》後,逐步加深合作,參與湘江鯤鵬生態基地建設,旗下開鴻智谷也成為華為Open Harmony生態使能夥伴。
然而,在華為生態中,拓維資訊更像是“分包商”:藉助華為的晶片和系統,拓維資訊打造伺服器、PC主機板及軟體雲服務系統,再搭建軟硬體一體化模型服務華為生態,但其與華為相關業務的核心技術均掌握在華為手中,自身角色非常弱勢。
我們看看公司的研發情況,就更明白了:
2020年其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為14.32%,到2023年降至8.19%,2024年前三季度更是低至4.71%。
對科技企業而言,研發欠缺是根本性風險。
高度繫結華為,雖能獲得一定支援,但華為既是供應商又是客戶,這種“雙重依賴性”反而讓拓維資訊的處境更加危險。
從歷史上看,拓維資訊股價經常上演大起大落。
2015年牛市期間,因“重大重組”利好,拓維資訊一個月股價漲至三倍,成為“大妖股”,此後股價“腳踝斬”,留下一地雞毛。
這次熱炒過後,會不會再度上演同樣的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