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歐盟將降低美國汽車關稅。
(文/周盛明 編輯/高莘)
據英國《金融時報》2月8日報道,據一位高階議員透露,歐盟計劃降低對美國產汽車的進口關稅,以達成協議,避免與政府爆發貿易戰。
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宣佈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關稅,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隨後,特朗普表示,計劃很快對歐盟產品徵收關稅。
就在特朗普針對歐盟的威脅發出後,歐盟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伯恩德·朗格(Bernd Lange)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歐盟願意將目前對美國汽車徵收的10%進口稅降至接近美國對歐盟汽車徵收的2.5%。
“我們可以在成本和關稅升級之前,嘗試達成協議,”熟悉歐盟內部討論的朗格說道,他表示歐盟正在努力緩和與白宮的緊張關係。
朗格補充說,歐盟還計劃增加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和軍事裝備,同時考慮降低汽車進口關稅。
《金融時報》評論稱,歐盟希望藉此向美國示好,以保護本已陷入困境的歐洲汽車行業,防止特朗普的貿易措施帶來更大沖擊。
嘴上說著“公平”,但偏偏給中國“使絆”
特朗普曾多次指責歐盟對美國產品徵收不公平關稅,並以此為由威脅採取懲罰性措施。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歐盟曾降低對美國龍蝦的關稅,並承諾增加液化天然氣和大豆的進口,從而將貿易衝突限制在鋼鋁關稅問題上。
歐盟官員向《金融時報》透露,歐盟汽車行業對這一計劃持支援態度——他們擔心,特朗普可能兌現其加徵汽車關稅的威脅。
特朗普曾抱怨稱:“歐洲人不買我們的車,不接受我們的農產品,幾乎什麼都不進口,而我們卻接受他們的一切。”
據悉,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如果歐盟下調汽車關稅,那麼該決定不僅僅侷限於美國,也將適用於中國及其他國家。
“我們目前在WTO框架下的汽車關稅是10%,但如果想向世界展示我們秉持公平貿易原則,或許可以考慮降低這個稅率。”朗格表示。
雖然歐盟官員強調“公平貿易”,但其已經給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加徵了最高35%的關稅。所以,就算歐盟的一般汽車進口關稅在10%的基礎上下降,中國汽車仍然面臨高昂的關稅負擔。
歐盟官員顯然也知道這一點——他們認為,即便降低汽車關稅,也不會導致中國汽車大規模進入歐洲。
歐洲汽車行業態度如何?
作為歐洲汽車中心,德國的汽車巨頭目前對歐盟降低關稅的計劃持支援態度。
寶馬執行長奧利弗·齊普策(Oliver Zipse)曾公開呼籲降低汽車關稅。賓士執行長康林松(Ola Källenius)則表示,希望與特朗普達成一項“全面協議”。
歐盟官員透露,包括德國在內的主要汽車製造國都已就此事進行磋商,目前德國政府方面並未表示反對。
2022年,歐盟向美國出口了738436輛汽車,總價值374億歐元,而同期從美國進口的汽車為271476輛,價值87億歐元。
軟硬兼施,還是虛張聲勢?
歐盟官員警告稱,如果和美國的談判失敗,歐盟將動用新出臺的“反脅迫工具”(ACI)來回擊美國,目標可能包括美國科技和金融公司。
據悉,該工具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結束後製定的,旨在應對外國利用經濟手段施壓,迫使歐盟改變國內政策。
“有時候,把槍擺在桌上是必要的,”朗格說。本週,《金融時報》報道歐盟委員會正準備首次動用這一工具。
朗格指出,特朗普可能會利用關稅施壓歐盟,要求其放寬監管規定,並取消對Meta(原Facebook)、X(原Twitter)和Google等線上平臺徵收的數字稅。
“這正是ACI的用武之地,我們可以藉此手段應對這些科技巨頭。”
他表示,歐盟可以暫停美國公司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例如允許軟體免費使用,同時對流媒體服務和其他數字平臺加徵關稅。
朗格表示,ACI的啟動大約需要六個月時間,因為歐盟需要計算行業受損情況,並獲得多數成員國的支援。
不過,他提到,面對特朗普加徵25%的威脅,加拿大和墨西哥迅速反應,最終特朗普宣佈對他們加徵關稅的計劃暫停30天。
“我們的經濟實力當然比加拿大或墨西哥更強。因此,我相信我們有能力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朗格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