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釋出了2025年1月銷量資料。資料顯示,廣汽集團1月銷量為98437輛,同比下滑25.41%。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905輛,同比大幅下滑47.22%。廣汽集團銷量的下滑,除了受到春節假期的影響外,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其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表現均不盡如人意。
廣汽本田大幅下滑,逆勢增長
作為廣汽集團的兩大合資品牌,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的銷量表現直接影響了集團的整體業績。1月,廣汽本田銷量僅為15123輛,同比大幅下滑57.14%,成為拖累集團銷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廣汽本田近年來在電動化轉型上步伐較慢,產品線更新乏力,導致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
相比之下,廣汽豐田的表現相對亮眼。1月,廣汽豐田銷量達57000輛,同比增長11.70%,成為廣汽集團旗下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品牌。廣汽豐田的逆勢增長,得益於其在混動技術和燃油車市場的持續深耕,以及多款新車型的推出。然而,儘管廣汽豐田表現突出,但其增長幅度仍難以抵消廣汽本田和其他品牌的下滑。
廣汽埃安與雙雙承壓
在自主品牌方面,廣汽埃安和廣汽傳祺的表現同樣不容樂觀。1月,廣汽埃安銷量為7965輛,同比下滑27.62%。作為廣汽集團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廣汽埃安在過去幾年中曾是集團銷量增長的重要引擎,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消費者對智慧化、電動化需求的提升,廣汽埃安的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面臨挑戰。
廣汽傳祺1月銷量為18327輛,同比下滑45.78%。傳祺品牌近年來在SUV和MPV市場表現較為穩定,但在新能源領域的佈局相對滯後,導致其在市場轉型中逐漸掉隊。此外,廣汽集團旗下其他品牌如廣汽日野和合創汽車的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1月僅售出22輛,同比暴跌97.42%。
2024年銷量與利潤雙雙下滑
廣汽集團1月銷量的低迷表現並非偶然,而是其2024年整體業績下滑的延續。根據廣汽集團此前釋出的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2024年廣汽集團淨利潤預計為8億至12億元,同比減少72.91%至81.9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33億至-47億元,同比減少192.37%至231.56%。這一業績表現與2023年形成鮮明對比——2023年廣汽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287.57億元,同比增長17.48%;淨利潤為44.29億元。
廣汽集團將業績下滑歸因於汽車行業的價格內卷和競爭格局劇變。2024年,廣汽集團為應對市場競爭,追加了約180億元的銷售補貼等商務政策投入,但這一舉措並未能有效提振銷量。資料顯示,2024年廣汽集團全年銷量為200.31萬輛,同比下滑20.02%。其中,廣汽本田銷量同比下滑26.52%至47.06萬輛;廣汽豐田同比下滑22.32%至73.80萬輛;廣汽埃安銷量同比下滑21.90%至37.49萬輛;廣汽傳祺銷量同比微增1.99%至41.5萬輛。
新管理層能否重振旗鼓
在銷量和利潤雙雙承壓的背景下,廣汽集團的管理層也發生了變動。2月4日,廣汽集團宣佈選舉董事為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原董事長曾慶洪因到齡退休辭去職務。馮興亞的上任被視為廣汽集團在轉型關鍵期的戰略調整,其能否帶領廣汽集團在智慧電動化時代實現突破,備受業界關注。
行業轉型陣痛與市場競爭加劇
廣汽集團的銷量下滑並非個例,而是整個汽車行業轉型陣痛的縮影。隨著汽車行業向智慧電動化加速轉型,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逐漸萎縮,而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則日趨激烈。包括長安福特、上汽大眾、東風日產等合資品牌,以及眾多自主品牌,均面臨銷量下滑和利潤縮水的困境。
對於廣汽集團而言,如何在電動化、智慧化領域加快佈局,提升產品競爭力,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廣汽埃安作為集團新能源板塊的核心,亟需透過技術創新和品牌升級重塑市場地位;而廣汽傳祺則需加速向新能源轉型,以應對市場變化。
本文源自:金融界汽車
作者:AI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