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按期簽約,每證將減少190萬-200多萬元獎勵費。”這是上海市虹口區虹宸易居小區拆遷的獎勵政策,這處位於和平路附近的小區,戶型在90-120平方米,按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業主那裡瞭解到的推算結果,單套拆遷款約1575萬-2100萬元。也就是說,拆遷補償標準差不多在17.5萬元/平方米。
看到這樣的補償標準,很多人可能會驚掉下巴。想一想,一個平方米就得補償17.5萬元,這在鶴崗等城市,可以買一套中等戶型的商品房了。而在大上海,竟然只是一個平方米的補償標準。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這裡的居民賺大發了呢?說不賺,也不實事求是,畢竟,這麼大一筆拆遷款,放在哪個普通家庭,都可稱作鉅款,稱作一夜暴富了。但是,要說賺大發,也有點言過其實。原因就在於,這些拿了鉅額補償的居民,要想在上海購買一套像樣的住房,恐怕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像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房價早就飛上了房頂,讓普通居民只能望其項背。
那麼,房價為什麼會達到現在的水平呢?顯然與前些年房價的過快上漲密切關聯。而房價上漲過快的關鍵,就是地價的飛漲。地價飛漲的得益者是誰?當然是地方政府。
也就是說,居民在城市拆遷過程中,看似拿到了不菲的補償款,實際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如果不是地價上漲過猛、房價上漲過快,居民拿到的拆遷補償可能無法與現在相比,但購房支出同樣會很低很低。
拆遷補償標準高,只對那些炒規劃、炒地皮的炒房者才真正有利,對普通居民來說,只是改善居住條件,而沒有真正享受到拆遷款反映的那種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