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公眾號推送機制有點凌亂,常關注區老師的家長,建議給我加個星標,這樣不容易錯過訊息。
前天晚上的特長生新方案,區老師也在第一時間發了解讀,想必關注特長生招生的家長們都看過了。沒看過的可以戳:。
昨天,欣然收到了市教育局領導的一份給到各媒體的通稿,解釋這份關於特長生工作方案的特點,以及各方看法。
其中提到四大特點,分別是四個“有利於”。
一是有利於和高校體育藝術招生改革接軌。
二是有利於多途徑增加學生選擇和錄取機會。
三是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四是有利於體育藝術人才集中系統培養。
另外還有不同專家關於這次特長生招生方案變化的一些看法和影響,他們不約而同提到一點,那就是藝體考生的文化成績應該佔據更重要的比重,這也是國家高等教育對體育藝術類招生提出的最佳化指導意見。廣州此次的變化,是合情合理的。
關於特長生,該講的已經講得七七八八了。我想談的其實是廣州教育部門一些積極的變化。
比如這次特長生自主招生的變化,除了一份冗長的檔案,還有配套的相關問答、“一個增加、四個調整與五個穩定”這個重要提煉用圖片的形式釋出,以及上文提到的為媒體準備的通稿,解釋制定這個變化的原因和用意。
尤其是這個用一張圖片可以全部概括的總結,其實已經使用有一段時間了,它顯然更便於理解,便於傳播。畢竟,有多少家長會去看那篇冗長的檔案原文呢?
而進一步解釋原因,可以讓家長們明白決策原因,避免一些可能出現的陰謀論。
我之前就寫過,政府部門,你做了什麼,如何決策,一段時間後有何變化,不應該藏著掖著,應當廣而告之,並且是實實際際地,視覺化地廣而告之,而不是打官腔,這樣才能提升民眾的信任度,你自己的工作才更好開展。
最明顯的例子,比如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這個過去幾年的重要舉措。
很多人覺得集團化純屬“換湯不換藥”,就是換個校名,營造一個全員名校的假象。但事實上,集團化辦學實打實地促進了名校和弱校之間的交流,學校領導、教師輪崗,教學資源共享,像越秀區一些傳統弱勢初中,這兩年明顯取得了長足進步,正是得益於此。
但這些,你不說,家長們不知道,負面訊息就容易廣泛傳播。之後,你要麼跑斷腿闢謠,要麼對自媒體禁言,既低效又不能服眾。
從效果上來說,很多變化的好處也是實打實的,比如去年中考有一個很成功的小改動,那就是把第一梯度線的12%調整成9%。
22年中考慘烈的錄取形勢和大規模的滑檔情況下,包括我在內,大家普遍對23年感到悲觀——因為23年考生增加1萬+,公辦學位卻沒怎麼增長。
但就是這樣一個12%變9%的妙招,在沒有改動其他任何錄取規則的情況下,23年一片祥和。我想這不是拍拍腦袋的一個決定,背後應該是實打實研究的結果。
我知道有的家長在孩子漫長的升學路上,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會習慣於罵兩句教育部門,個別人甚至到了“這國怎,虧總民,我陷思,定體問”的地步。
老實說,我太能理解了。做得不好的,我也罵,比如前兩週的這篇文章:,罵的就是對成績透明這件事,教育部門扭扭咧咧沒有規定,有的學校別有私心,投訴渠道踢皮球。不止我罵,其他行內大v也在罵。
但我同時明白,沒有一個政策是可以讓所有人滿意的,也許這個政策恰好你就是利益受損群體,沒得說。制定者要考慮和平衡的東西是很多的,只不過有的資訊你我不會掌握,就不能理解為什麼這樣決策。
所以我更主張少抱怨,政策定下來了,就從中尋找自己在現行規則下怎樣能做到最好,能努力做些什麼。
而教育部門,在制定政策的時候,除了深入調研,還應該在宣傳科普是哪個多下功夫,這樣能夠有效打消一些可能造成的誤會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