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麼內向,以後怎麼出息?”
“你這麼不會兒來事兒,長大是會被別人欺負的!”
“多和同學朋友出去玩,開心點兒,總悶在家裡幹什麼?”
“別總是像個悶葫蘆一樣……”
在很多家長的眼裡,內向,似乎是個貶義詞。
甚至,很多時候,會和不善言辭、孤僻懦弱、不易成功劃上等號。
於是,家長朋友們就想盡各種辦法,帶著孩子出去社交,創造機會讓孩子表現自己。
但事實上,強逼著一個孩子外向,是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
前一陣子,一則爸爸“教育”兒子的新聞,引發了廣大網友的關注。
臨近傍晚,一個名叫小旭的男孩在火車站獨自哭泣。
在巡視民警的追問下,才知道旭爸將他帶來後,轉身就走了。
任憑小旭怎樣哭喊,旭爸也沒回頭。
從未自己出過門的小旭,只能呆呆地等在原地,瑟瑟發抖。
好不容易聯絡上了旭爸,才得知,原來這是一大家子精心設計的一場“壯膽”活動。
平日裡,小旭性格內向,在學校一個朋友也沒有。
家長擔心他不會社交,就想著把他帶到人多的火車站來見見世面。
令旭爸沒想到的是,讓小旭單獨處於人群中,不僅沒見成世面,小旭的膽子反而更小了。
網友在留言中,透露出了滿滿的心疼:“這得給孩子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啊!”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像這樣,覺得“內向”不好,想方設法逼著他們外向的案例,並不少見。
爸媽看到自己孩子不會主動打招呼,開始指責:“這麼呆,怎麼進入社會?”
老師期末評語,內向的孩子永遠都是“勤奮踏實,成績穩定,希望能更開朗些。”
甚至,內向的孩子長大後,都羨慕那個左右逢源、一呼百應的同事。
在這個世界上,似乎熱情開朗的的人總會得到巨大的褒獎。
內向,好像就是一個二等性格,永遠和懦弱、自卑、沒出息掛著鉤。
但其實,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早在《心理型別》中就指出了:
內向外向根本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只是“獲取能量”的方式有所不同。
所謂外向的孩子,不過是喜歡從社交中獲取能量,所以他們總是看起來活躍而自信。
而內向的孩子,只是喜歡從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獲取能量,所以性情更內斂穩定。
而這,根本沒有好壞之分,家長也沒必要非得逼著孩子轉向。
畢竟,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花,也都擁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
還記得神童孫弈東嗎?
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年僅11歲的他,在“碎片尋蹤”晉級賽時,憑藉超強的觀察力和記憶力,僅僅用了29秒,就從在上萬塊形狀各異的碎片,找出了目標圖形的所有碎片。
當所有人都在感慨孫弈東天生聰明時,他母親卻說:
“或許是因為內向,孫奕東從小在記憶力和專注力上就要優於其他的孩子。”
孫母的聰明之處,是從沒覺得內向是孫弈東的弱點。
每次遇到問題,她從來不打擊,而總是默默在在一旁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決。
你看,內向從來不是一個孩子的缺點。
當你覺得命運為孩子關上了社交這扇門時,它也為孩子賦予了另一扇窗。
在《內向高敏者》一書中,德國知名性格諮詢專家西爾維亞·洛肯就說,內向者擁有極高的天賦:
他們謹慎、專注、獨立、善於傾聽及自我探索、擅長寫作且有同理心……
的確,我們熟知的許多名人,身上都帶著些I人的特質。
比如,村上春樹就說自己能筆耕不輟,主要得益於喜歡獨處。
在每天的獨處裡,他不僅能閱讀、跑步、寫作,而且還會讓內心覺得安寧。
而這一切,都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
在比如,愛因斯坦,也喜歡在獨處中思考。
他說:“年輕時,我過著痛苦的獨處生活。但成熟後,我發現獨處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就連廣受大家喜歡的脫口秀女王鳥鳥、李雪琴也都是因為內向,發現了生活的另一面,進而更好地成就了自己。
儘管內向的孩子看上去不如外向的孩子受歡迎、受喜歡。
但身為父母,我們不能因為看到了外向的優勢,而忽略了內向性格的力量。
你要知道,內向的人,因為安靜,他們能更清晰地認識自我;
因為獨處,他們有更充分的時間去思考;
因為專注,他們能更潛心去研究。
內向性格的人,正在用一種相對溫和的力量,撼動著這個世界。
美國有一項歷時30多年,針對社會精英的研究表明:
內向型性格的精英人才是外向型性格的3倍。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性格內向,不用緊張和擔憂,因為內向同樣也是上天的禮物。
只要用心澆灌,內向的小孩,亦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1.不要給“內向”貼負面標籤
由於社會偏見等諸多原因,內向的孩子難免會遇到歧視和冷落。
此時此刻,家長不能再給“內向”去貼各種負面標籤,幫著別人去欺負自己的孩子。
而是要學會給孩子建立自信,讓他們不因自己的性格感到自卑。
比如,在形容孩子的性格時,可以用“慢熱”代替“不會說話”,用“喜歡獨處”代替“孤僻自閉”。
這樣,才能避免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
此外,家長還應該多多鼓勵孩子,給他們積極的心理暗示。
就像心理學家戈登所提出的那樣:
內向的孩子需要別人理解並重視他們的能力。
當內向的孩子能夠自我悅納,Ta們也才會逐漸找到內在潛力,變得熠熠生輝。
2.尊重孩子的社交節奏
很多家長,想讓孩子變外向,是害怕他們交不到朋友。
但其實,對大多數內向孩子來說,他們的社交圈雖然不大,但能穩定。
他們不是不會社交,而是在選擇朋友上比較謹慎。
在交友時,他們一般會先默默觀察,然後再去選擇舒服的節奏進行社交。
所以,永遠不要強迫讓孩子去社交。
我們要接受孩子在社交上的喜好,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去建立愉快舒適關係。
當然,恰如其分地引導孩子去去觀察、去感受、去融入,也是不錯的方法。
3.尊重孩子的天性,發揮性格的優勢
很多內向孩子的父母都認為,鼓勵孩子變外向,是幫助孩子成長的不二法則。
只是,如果硬來,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就像,種下一棵蘋果樹,卻想強迫它長出桃子,最終什麼也得不到。
所以,父母要做的,是鼓勵孩子汲取內向性格的力量,在擅長的領域發揮自己的優勢,發光、發亮。
內向的孩子雖然不喜歡社交,但如果他們能夠享受獨處,不妨為他們營造一個獨處的環境。
讓他們在其中閱讀、繪畫、運動、寫作……
當孩子藉助內向的力量,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活法。
文森特·梵高曾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但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內向孩子的世界,亦是如此。
他們雖然不如外向的孩子像太陽一般,熱烈明亮,引人注目。
但是他們亦可以像月亮一樣,溫柔皎潔,安靜美好。
任何時候,性格內向都不是一種缺陷。
我們應該允許,內向的孩子擁有一個安靜的童年。
我們應該給予,內向的孩子勇氣與底氣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能在父母的愛裡,過適合自己的生活,才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幸福。
十點讀書開影片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影片裡學知識
歡迎點贊關注
本期解讀:李商隱《無題》
作者 | 納豆,我在彈指間環遊地球。個人公眾號:四五頁(dreaminggirls3)
主播 | 沙漠之狐,微博@狐狸愛CUC,公眾號:笙夜時間。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