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的美本放榜季,大大小小的ED offer陸續發到了申請黨手裡,不難發現,今年的申請季遭遇寒冬,藤校錄取捲上天,哈佛內地錄取人數居然只有0人,讓不少小夥伴感到焦慮,但其實接近60%的錄取集中在常規輪RD階段,尤其是頂級名校,在RD階段發出的錄取更多,所以放輕鬆,等待真正合適自己的offer......
From 穀雨星球
ID:guyujihua2021
今天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美國頂尖大學早申ED輪發榜日,無數學生蹲守在電腦前,不斷按著重新整理鍵,等待著這封18年來最重要的一封信:
我會成為被夢校選中的幸運兒嗎?
每每刷到同學們點開offer時的影片,興奮、大叫、擁抱和哭泣,我都情不自禁地跟著激動起來。
恭喜每個在早申階段成功上岸的同學們!每個為之努力過的深夜,終於不負所托。
同時,我也很想對收到拒信或被defer的同學說一聲:再堅持一下,曙光就在眼前。
我們在統計了往年資料發現,接近60%的錄取集中在常規輪RD階段,尤其是頂級名校,在RD階段發出的錄取更多。
就以去年的哈佛大學錄取為例,早申僅在國內發出了1枚錄取,RD則發出了8枚,加上從其他國家申請的中國籍申請者,一共發了24枚。普林斯頓ED輪發出了3枚,常規輪則發了5枚。
說實話,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心情總是非常複雜。
一方面是滿屏的「喜報」或「全軍覆沒」的分析,一會讓人驚喜一會讓人焦慮。
一方面我卻清晰地認識到:越是想爬藤,越需要從爬藤演算法文化裡「脫嵌」出來,這是所有成功的過來人告訴我最重要的一件事。
今天,我們統計了已經發榜大學的錄取,在數字之外聊一聊觀察,更重要的提供一個從爬藤文化中「脫嵌」出來的空間,緩解焦慮。
■在我們追逐發榜的時候,上週六哈佛新校長已經舉行了秘密就職典禮,而上一次還是越/戰期間,如今這般低調,更值得去探討藤校的價值以及在未來四年非同尋常的時期。
在今天發榜的大學裡,最知名的兩所就是普林斯頓和哈佛。
先來看看普林。
早在2022年,普林斯頓大學就宣佈,不再第一時間公佈錄取人數和錄取率,因為許多學生反映陷入焦慮,造成了心理恐慌,於是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但這也架不住民間八卦的熱潮。從資料來看,今年,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頓在國內發出的錄取跟去年類似,也是3枚,全部來自北方,其中兩枚來自帝都公立國際部,一枚來自瀋陽飛躍實驗學校(顧問是我們的好朋友,12月底我們會邀請來分享)。
除此之外,UWC海外校區和美高也有錄取。
再來看看哈佛。
每年在早申階段發出的錄取都非常少,大多數集中在常規輪。就今年來看,幾乎也都顆粒無收:
據悉,在國內高中,僅有外籍學校上海美國學校一位游泳特長生拿到了哈佛早申錄取,又給「體育爬藤」上了大分。今年第一枚藤校錄取,也被北京101中學另一位游泳特長生拿下。
早在幾年前,我們就分析過,從「藝術爬藤」到「體育爬藤」是趨勢,頂級學霸運動員是香餑餑。
在今年的奧運會上,美國國家隊幾乎都由大學生構成,而在歷屆奧運會獎牌榜上,哈佛大學以110枚的數量位列全美TOP10。
此外,我們還統計到4位來自海外高中的錄取。不過,有的offer就讀於公立高中,就是純ABC學生,跟有國內背景的錄取是完全不同的。
不難發現,從錄取學生人數來看,今年哈佛在早申階段仍然是非常謹慎的,幾乎跟去年持平。
今年哈佛有個不一樣的變化是,幾十年來首次沒有公佈申請者和錄取學生的數量。
這個變化早在11月就出現了,今年11月,哈佛大學宣佈推遲釋出新生資料。原因也跟去年敗訴的平權法案裁決有關係。
不過,從往年資料可以判斷出,每年早申被錄取的學生人數大約在690-750人左右,佔總錄取人數的三分之一。
僅從哈佛錄取來看,美高的優勢幾乎與國高持平,但是值得提醒的,國內高中不少錄取哈佛的學生也來自外籍學校。
我們曾經採訪過一位被哈佛錄取的美高學生,他開玩笑說,聽說他沒有綠卡錄了哈佛,很多人的反應都是不可置信。
究其原因,除了學霸這個標籤外,一方面是有著極強的個人特性,二是有改變世界的勇氣和超出同齡人的洞察,三是因為就讀的高中也是哈佛的feeder school之一,每年都有學生進入哈佛。
除了今年早申資料外,我們也統計了哈佛近十年來錄取國內高中學生的資料。不難發現:
其一,能被哈佛錄取的學生每年都是鳳毛麟角,是萬里挑一的幸運兒,這錄取率比清華北大還要低得多。
其二,學校分佈範圍特別廣,而當我們將其收縮範圍至近三年就會發現,出現了一些偏好學校,大多都是耳熟能詳的名校,如北師大實驗,南外,十一,UWC,平和,世外,北京101和深國交等等,外籍學校如上中國際,美國學校等。
其三,有的學校出現了斷層碾壓的優勢。從十年資料來看,南外和北師大實驗遙遙領先。從近三年資料來看,北京十一已經趕超了人大附中,北師大實驗是「哈佛錄取之王」。
除此之外,灣區有一波學校正在興起,如貝賽思,深國交等,趨勢非常之猛。
而上海名校眾多,幾乎平分哈佛這杯羹,包校,星河灣,世外,平和,wlsa等平分秋色,到了這個階段,就是最優生源之爭了,就看誰能留住和抓住最好的生源。
說實話,哈佛和普林斯頓這樣頂級名校,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也就是吃瓜看個熱鬧。
在藤校裡,可能更值得關注的是以一己之力將offer數量佔據八大藤校一多半的康奈爾大學。
截止到發稿,康奈爾大學發出僅國內高中的學生在早申階段就已錄取超過50人,再加上海外高中的,這一數字會更高,直逼80人。
相較於去年早申錄取的40多人,看得出康奈爾對中國學生的歡迎。這些學生分佈在全國各地。其中平和、上中國際、北師大實驗以3枚成為第一,也有多所學校拿下2枚錄取。
此外,我們更值得關注的是相對「友好」又有含金量的TOP30大學。
隨著以藤校為代表的第一梯隊名校錄取率連年下降,以TOP30大學為核心的第二梯隊大學迎來了更多的申請者,錄取率也在持續下跌中。
這才是越來越「卷」的核心本質:以前當作保底的學校,現在高攀都進不去了。
這兩天,有兩所非常熱門的TOP30大學發出了錄取,分別是中國家長的心頭好紐約大學,以及近年來越來越熱門的埃默裡大學。
先來看看紐約大學。
據資料統計,上個申請季有超過11.8萬人申請紐大,共錄取9440名學生,只有8%的申請者成功上岸,錄取人數進一步縮減。要知道十年前這個資料是30.67%。
其中,超過2.2萬份申請在提前錄取(ED)輪次中被稽核,過去幾年ED申請數量增長了56%。
入讀新生標化分佈,中位50%SAT成績達到1470-1570,中位50%ACT成績為33-35,未加權GPA均分達到3.7。
截止發榜,紐約大學在國內高中發出了錄取195枚+,而去年這個資料是250枚,這個降幅惹人擔心。
具體要怎麼樣,得到常規錄取才能見分曉。
再來看看埃默裡大學。
據資料統計,上個申請季埃默裡大學共收到34914份申請,共錄取 5058名學生,整體錄取率為14.5%,在ED1階段的總體錄取率為32%。
在今年申請季早申ED1階段,平均錄取率為23%。而且申請人數,也逼去年增長了13%。
整體來說,TOP30錄取人數也仍然很友好,早申錄取率遠高於常規申請率,早申是上岸的最好方式之一。
根據全網統計,今年約有60多名國內學生成功獲得錄取,仍然很友好。
在統計資料之時,我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感受:國際高中的名校的「二八效應」非常明顯。
簡單來說:
其一,像哈佛、普林斯頓這樣的頂級大學在國內有了自己的feeder school,雖然不排除大學偶爾會去二三線城市招零散的學生「試試水」,但是大部分錄取仍分佈在熟悉學校裡。
這跟美國高中越發相似。
最近哈佛校報《深紅》就透過新生資料的分析,公佈了「哈佛甄選」的高中名單,發現過去15年來有7000多所中學至少有一名學生考上了哈佛。
但是這之中有極具壟斷性的「21所預備校」,其中每11名學生中就有一名來自這些中學,自2009年以來,這些高中已經向哈佛輸送了至少2216名學生。
所以如果想要進哈佛,在這些學校裡就讀的機率自然就更高。
其二,名高中的定義不僅取決於有藤校生,也取決於TOP30的學生比例。
有的學校一年能出一個藤校,但是大多是曇花一現,我更推薦家長們關注的TOP30整體錄取比例。比如有的名校TOP30錄取比例能達到80%,而有的學校或許只有1-2個。
這也會導致名校的馬太效應和內部競爭。
比如我們從加州伯克利申請中發現,這些名校每年提交申請人數都高達150人+,證明學生的水平都達到了大學學術要求。但是同一所學校錄取名額並不會超過10個,而要從一群牛娃中脫穎而出不是易事。
所以,是做雞頭,還是做鳳尾呢?
其三,變局來自於誰有更高的格局和更好的生源。
到了高中,就是生源的競爭,如壟斷了全國最好A Level生源的深國交,在美本表現也越來越厲害,可以說是一出道就是巔峰。
美本申請的競爭不僅是錢和資源的競爭,也是格局的競爭。
有的學校摸透了底層邏輯,能跟頂級大學在文化上實現一脈相承,自然就會錄得越來越好,這並非是迎合,而是深刻理解大學想為世界培養什麼樣的人。
所以在今年預計有一些從小走國際教育路線的孩子會脫穎而出,在認知上同步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上文提到,為了緩解學生的焦慮,普林斯頓已經不再第一時間公佈新生資訊,哈佛、賓大、康奈爾等也紛紛加入了行列。
所以,對於頂級大學來說,想要的學生一定是有著獨立思考的靈魂。
在轟轟烈烈的爬藤文化之外,一個仍能跳出爬藤演算法,去以更廣博的視野,去反思藤校價值和爬藤文化的人,才是更稀缺的,也是大學想看到的。
本文系授權釋出,轉載自公眾號:穀雨星球(ID:guyujihua2021),邀你一起做內卷下的教育長期主義者。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 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