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繼續跟大家分享有趣的,有用的,有深度的英國大小事兒~
為了緩解英國大學財政困境,就在本月初,教育大臣布里吉特-菲利普森(Bridget Phillipson)宣佈,從明年秋季開始,英國大學本地生學費將迎來八年來首次全面上漲,平均漲幅為3.1%。
訊息一出,公眾譁然:9250鎊的學費上限變成了9535鎊,讓本來就不富裕的工人階級學子雪上加霜。
然而今天釋出的一則報告卻指出,就算大學們被允許漲價,依舊逃不過缺錢的深淵,而且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BBC:英國大學就算是漲價,資金危機也會越來越嚴重
據BBC獲悉,儘管大學已被允許漲學費,但明年英格蘭近四分之三的大學依然將面臨財務問題。
英國高等教育獨立監管機構學生辦公室(Office of Student,簡稱OfS)今日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多數大學面臨的財務問題比之前預估的還要嚴重:至少1/3的大學可能面臨嚴重的現金流問題。
監管機構主席大衛·貝漢爵士(Sir David Behan)在接受BBC採訪時呼籲進行“徹底改革”,並稱大學“可能需要關閉課程和合並才能實現財務穩定”。
OfS的報告表示,在2025-26學年,72%的大學會赤字 —— 預計整個行業的總赤字額將達到16億英鎊。
而在這些財政困難的大學裡,又有40%的機構情況尤其糟糕,“銀行裡的錢只能支付一個月的賬單,包括工資”。
全面改革迫在眉睫
貝漢爵士表示,大學破產“不會迫在眉睫”,但為了降低風險,高等教育需要“徹底重塑”。他建議大學應該考慮“改變其課程的時長和覆蓋範圍”,並加強產學結:比如透過增加學位學徒課程為大企業定向培養人才,再透過僱主納稅來補貼學費。
與此同時,學徒在學習期間工作也能獲得收入並償還學貸,對學生來說也是件好事。
貝漢爵士還認為,擁有“高度雷同課程的臨近高校應該考慮合併”,減少沒意義的競爭。
一般大學:艱難求生
傳統強校透過降低分數招滿生源,所以暫時解除了一部分危機 —— 這就意味著一些中低端學校招不滿學生。
而一些位於大城市之外的大學附近並沒有合作機構,大部分生源來自本地和父母一起居住的學生 —— 如果財政問題惡化導致學校關閉,幾乎意味著這些孩子沒學上。
位於諾維奇(Norwich)的東英吉利亞大學 (UEA) 在過去18個月內削減了3000萬英鎊預算,幾乎佔其年度支出的10%。
校長David Maguire教授表示,這個“艱難的決定”導致課程數量減少20%,講座小組規模擴大,學者與學生之間的一對一接觸減少,學生支援人員(包括心理健康諮詢人員)減少。
而這一系列的削減則導致學生體驗降低面臨風險—:OfS對本科生的調查發現,英格蘭的確只有36%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課程“物有所值”。
Maguire教授表示,校方需要知道他們將在下次大選前能獲得多少學費或資金注入。
“我們不希望一年繁榮,一年蕭條,”他說,“這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
與此同時,在秋季預算公佈的經濟政策下,大學作為僱主需要支付更多國民保險 —— 對不少高校來說,這一部分支出已經抵消了學費增加帶來的利潤。
留學生: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貝漢爵士指出,高校招生數量不達標,是財政問題進一步惡化的最主要原因。
今年的Ucas資料顯示,和往年同期相比,申請就讀大學的本土學生只增加了1.3%,這與預估的5.8%差距很大。
而受通脹和移民政策變化影響,今年申請就讀英國大學的留學生總量下降了16%,生源大國印度的留學生更是下降了20%。由於留學生支付的學費要遠高於本地生,所以這個下降比例意味著一大筆錢沒了。
Enroly是一家為留學生提供申請錄取管理的線上服務公司。《衛報》援引該公司資料稱,截至今年7月初,系統收到的定金和錄取數量下降了41%。
其中,研究生授課型碩士課程(taught master)降幅尤其大,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5%,而本科生人數下降了23%。
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HEPI)指出,留學生兌減將會給英國教育界甚至整個經濟面帶來螺旋式負面影響。
HEPI認為,在經歷了脫歐、前幾屆政府的敵對言論以及最近極右翼抗議活動後,除了幾所頂尖大學,英國高校的聲譽已經很經不起打擊了。如果國際招生受到進一步影響,全球對英國的信心會“螺旋式下降”。
與此同時,一家高校倒閉,就意味著諸如養老金等負債需要轉嫁到其他機構,並最終由政府買單。
不能失敗的公共機構
無論如何,英國大學在社會中的作用不容小覷。其對經濟、社會進步、科學和藝術的貢獻意味著它們幾乎成了和NHS一樣“不能失敗”的公共機構。
但要解決如此嚴峻的財政問題,也需要決策者實事求是地考慮問題:畢竟,有了雞蛋牛奶才配談上層建築。
訊息來源:BBC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於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