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1月27-28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政府主辦的“踐行教育家精神·提升學校治理水平”首屆書記校長辦學思想與實踐創新交流活動在成都舉行。該活動為2024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實驗區(校)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成果展示活動的重要內容,來自各實驗區(校)32位中小學書記、校長分享交流了所在學校的辦學思想和實踐成果。現選取主要觀點,陸續推出。
重慶市楊家坪中學教育集團黨委副書記、楊家坪中學C區黨總支書記石韜介紹了學校重構家長“治理式參與”的新模式,建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融合的新形式,將學校教育打造成為家長、學校共同治理的新樣態。學校正探索實踐以家長治理制度賦行、家長學校賦智、家長治理隊伍賦能和家長監督委會賦效的“四賦”行動策略,以“家長治理委員會+專業委員會”形式不斷最佳化家長參與學校治理路徑。
廣州市荔灣區樂賢坊小學謝兆華校長以“家校樂融,共育賢才”為理念,以“學校創立全國第一所家長學校、開啟家校共育先河的40年行動研究”為主題,分享了學校從家委會到樂賢家誼會的升級轉型,不斷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構築堅實堡壘。學校的家庭教育研修中心推動家長角色轉變,數字技術賦能家校社協同育人。學校創新方式方法,樂賢家風館、樂賢課程構建、樂賢微論壇等創新舉措進一步傳承弘揚了家庭教育文化,成為了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創新典範,引領了區域教育發展新風尚。
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外國語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姚曉英分享了德育課程的探索實踐經驗。她談到,“要將德育教育置於學校教育的首要位置,開發實施‘愛之力’課程,尊重兒童的身心特點,促進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為國家培養有用之才。” 學校以國家課程為基礎,融合地方課程的多元專題,開發出以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與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核心的校本課程,構建了“愛之力”德育課程體系,透過班會課、專題教育、主題晨會和節日課程等途徑實施。
廈門實驗中學校長邵水平以“激發貫通的力量”為題分享了“一貫制”辦學的實踐與思考,介紹了學校“整體視野、系統設計”的貫通式培養目標、“三段一體、分部負責”的管理機制、“素養導向、課程為基”的實施策略以及“五育融合、貫通培養”的育人路徑。學校以“惟精惟新”的辦學理念,構建十二年為一體的學校治理體系和“精新”課程體系。隨著學校“一校、兩區、三學段、四學部”格局的形成,下一步學校將進一步探索“2+4”學制改革,深化數字化實驗班、英才計劃班實驗,探索創新拔尖人才“貫通式”培養新路徑。
四川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米雲林從“堅定理想信念,夯實立德根基;紮實專業學識,築牢樹人基石;完善評價方式,發揮導向作用”三個維度,向大家分享了學校以黨建為引領,不斷加強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工作思路。學校以研究性教師開發實施研究性課程培育研究性學生,確立了“全面發展 學會研究”的育人目標、“培養-研究型”大學附中的辦學特色,逐漸形成了“全育·雙責”的學校發展核心理念,形成完備的研究性文化體系。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教育集團黨總支書記鬱明認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思政教育,“不僅是對傳統教育優勢的繼承與發揚,更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對教書育人價值的深刻挖掘與實踐。”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教育集團用23年時間,走出了中國傳統文化浸潤的育人之路;用20年時間,走通了運河地域文化涵養的育人之路;用114年的時間,走好了學校正道文化涵養的育人之路。在實踐路徑上,學校經過探索,形成了課程融入、活動體悟、環境薰陶、媒體引領、家校協同的五位一體實踐路徑,更好地引領了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學校長張年雄堅守“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人”的辦學核心理念,倡導“三自育人”模式,在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上精準發力,於地方課程特色化打造中巧妙構思,在特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裡精心雕琢,創新推出“館校結合與集團科學教育貫通”等特色模式,形成“點、面、場、域”閉環,為學生構築起全面且極具個性化的成長路徑。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朝陽實驗學校副校長陳波提出基於實際問題,立足學生髮展,形成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群有效支援的育人生態系統。在黨組織全面領導下,融合校家社課程體系,聚合五支隊伍,聯動五項機制,系統構建了以學校為主導的“一領、兩行、三合、五聚、五聯”校家社協同育人生態系統,形成了校家社協同育人新格局。
供稿 | 中國教科院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