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編自《紀錄片簡史》後記。)
作者近照(攝影:金貴榮)
單萬里,1964年生於江蘇徐州,祖籍山東單縣,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紀錄電影,已出版《紀錄電影文獻》《紀錄電影分析》《中國紀錄電影史》等。
什麼是紀錄片?
紀錄片從哪裡來?
紀錄片到哪裡去?
為尋求答案,一代又一代紀錄片工作者,在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起源的過程中,畢生求索,孜孜不輟,本書亦試圖回應紀錄片的這三大終極問題。
本書源自我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紀錄片簡史”課程的講義。從2005年開始講授這門課程至今已經20年了。當初推薦我講授這門課程的陸紹陽教授早就建議、鼓勵和催促我寫書,但我遲遲沒有完成。如今,這本書終於要出版了。
本書主要介紹了20世紀20年代以來的紀錄片百年曆史,將紀錄片的起源、紀錄片觀念的形成與演變、紀錄片的創作規律等穿插其間,輔以紀錄片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創作流派、理論主張和美學理想。歷史使人明智,理論滋養靈感。希望本書有助於讀者瞭解紀錄片百年文化,生髮紀錄片創作興趣,知古、明今、創未來。
首先要感謝陸教授的建議、鼓勵和催促,尤其是他的理解、寬容和隱忍。從2015年初春的一天晚上我在電腦上敲下“紀錄片簡史”這幾個字,到2024年立春之夜寫完本書的後記,他的理解、寬容和隱忍整整持續了十年。
感謝20年來選修“紀錄片簡史”的所有同學。古人云“教學相長”,在教學互動的過程中,我對紀錄片史論問題的思考逐漸深入。很大程度上,《紀錄片簡史》是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與我共同完成的。感謝這門課程的組織者,尤其是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務處的高忠欣老師,以及各位助教和課代表,你們的熱情周到與耐心細緻為這門課程的教學提供了有力保障。感謝北京電影學院孫紅雲老師,北京師範大學喻溟老師、武亮宇老師,以及英國林肯大學王遲博士為這門課程提供的熱情幫助。
感謝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生部全體師生,尤其是李迅老師。2001年,研究生部主任李迅老師建議我給中心的研究生開設“紀錄電影研究”課程,這門課程可以說是我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開設的“紀錄片簡史”課程的前身,而且這兩門課程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係:研究生教學與本科生教學的互動,普及與提高的互動。感謝我在電影中心的所有研究生弟子,2005年以來,每年夏天你們都冒著酷暑,與我一起評閱上百份“紀錄片簡史”課程作業。
感謝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王競先生。王競先生於1986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新聞攝影班,這是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定向招生的攝影班。他在入學不久便將我介紹給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主辦的內部刊物《紀錄電影》編輯部,這家刊物發表了我最初翻譯和寫作的多篇紀錄電影文章。此後,我經常與王競先生探討紀錄電影問題。2018年,王競先生約我為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研修班講授“紀錄片簡史”課程,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線創作人員為這門課程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
感謝我的部落格的所有訪問者,本書中也包含你們的貢獻。我於2006年開通部落格,2007年開始將“紀錄片簡史”課件釋出到部落格上。許多博友透過部落格與我討論紀錄片問題,這些討論令我受益匪淺。我經常與國內外的紀錄片專業人士與愛好者透過部落格交流紀錄片的各種問題,這些交流對我來說十分珍貴。由於種種,我於2020年關閉了部落格,但是這段歷史永久留在了我的記憶中。
最後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相關人員付出了大量艱辛勞動,尤其是社會科學編輯室副主任周麗錦女士,以及《紀錄片簡史》的責任編輯董鄭芳女士,你們的敬業和專業精神令我感動。
圖書是學術成果的重要載體,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其中飽含編輯的大量心血,但是經常被作者的光芒掩蓋。由於經常與編輯打交道,我深知編輯的甘苦。“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總覺得詩聖的這首《春夜喜雨》是專門獻給編輯的,後四句尤其如此:“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2024年立春
於北京五棵松五書房
#獨家簽名版
限 量 發 行 中
11
紀錄片簡史
單萬里 著
董鄭芳 責編
ISBN 978-7-301-35421-6
定價:88.00元
製作:駱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