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福利來啦
胡慎之 x 良師雅集共同創作的線上影片課
《家庭情商課》
搞好家庭關係,做人生贏家
原價199,限時秒殺價169元
14節課,每節20分鐘,永久回看
加贈《7場老胡專場直播》
作者 | 胡慎之
心理學家
家庭關係顧問
圖片來自網路
一部叫《孔雀》的電影講述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一箇中國家庭發生的故事。
在這個家庭裡,老大是個患有輕微腦疾的男孩,因為智力上有障礙,他無法很好地照顧自己,所以父母都更傾向於照顧他,把最好的東西給他。他輕而易舉地獲得了父母的關心和疼愛,導致弟弟妹妹對他這個哥哥頗有微詞。他們不喜歡哥哥,甚至還想拿老鼠藥毒死他。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發現,家庭中如果有一個人總是被照顧,可能會導致其他家庭成員產生心理負擔和怨氣。
另一方面對於被照顧者,這種照顧不一定是好事。
那在家庭中,誰是最需要照顧的人呢?
第一種,得到家庭資源最多的人。
我們可以發現,有時候在家裡被寵的那個人是被賦予最大希望的人,比如能光宗耀祖、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或完成父母未了心願的人。
國學大師老師說過一句話,大意是:我可能為社會創造了很多,但對家人幾乎沒有任何貢獻,家人一直在為我妥協。在中國家庭裡,性別期待導致男孩更多地成為這樣的人。
第二種,家裡貢獻最大的人。
很多丈夫在外面一力擔當,回到家就成了那個最需要照顧的人。比如,他因為工作很辛苦,當他回家後,全家人都會壓低聲音,給他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休息。休息時,他一有需要,其他家庭成員馬上就會去滿足他。
因此,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妻子抱怨自己的丈夫像個巨嬰,事事都需要照顧,可能就是因為他在某方面對家庭的貢獻最大,所以大家都圍著他轉。
有時候,孩子也會成為對家庭貢獻最大的人。他可能會被賦予維繫父母之間的關係或實現父親或母親自我價值的使命,通常這樣的貢獻是被動的。
孩子一旦被賦予這樣的使命,就會變成家裡最需要照顧的人。
第三種,家裡最強勢的人。
我有一位三十多歲的女性來訪者她的爸爸是一個喜怒無常的人,很喜歡插手她的事情,包括工作方面和感情方面。雖然表面上是爸爸在照顧女兒,但真正被照顧的是爸爸。她的爸爸一發脾氣,所有人就會附和他,滿足他的需求。
家裡最強勢的人往往容易令其他家庭成員產生沮喪、挫敗或害怕的感覺。基於這種情況,其他家庭成員就會順從他,照顧他的感受,給他一種可以掌控一切的感覺。
第四種,家裡最弱勢的人。
我們如果攻擊家裡最弱勢的人,就會產生愧疚感。所以,當家裡有一個人總是以弱勢的姿態出現時,那所有的家庭資源就都會向他傾斜。比如,家裡如果有一個弱勢的媽媽,她經常不開心、不舒服,其他人就總會想著去照顧她,因為當你不去照顧她的時候,你就會有種愧對於她的感覺。
因此,這四種類型的人在家庭中總是需要被照顧,不管這種照顧是其他家庭成員自願的還是被迫的。這種家庭動力就在無意識中形成了。
這樣的照顧,對家裡那個總是需要被照顧的人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第一,可能會成為被照顧者成長的阻力。被照顧者因為長期受到別人的照顧,沒辦法自我覺察,無法自主自立。
第二,可能令被照顧者處於“出事——被照顧——出事”的迴圈中。
家庭動力結構會變成這樣一種重複的狀態:被照顧者因為出事得到了其他家庭成員的照顧,他在潛意識中為了再次得到別人的照顧,可能會選擇再次出事。
這樣不斷地反覆,就會形成一種迴圈,而其他家庭成員就會被迫陷入這種迴圈,沒辦法抽離。
第三,可能會激發被照顧者的無用感。
當一個人的所有事都需要別人幫忙時,他就會產生一種羞恥和無用的感覺,認為自己對家人或家庭沒有貢獻。
當他聽到其他家庭成員竊竊私語時,他會下意識地認為對方是在說他,整個人變得特別敏感,還會恐慌,害怕因為自己無用而被其他家庭成員拋棄。
第四,可能會剝奪被照顧者的價值感。
長期的照顧會讓被照顧者產生一種“我自己是個累贅”的想法。比如,很多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很自卑,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處處依賴他人,自己是一個累贅。
第五,可能令被照顧者不被其他家庭成員真誠對待。
被照顧者會在有意無意中利用自己的強勢、所做的貢獻或者弱勢、痛苦來得到其他家庭成員的照顧,而照顧者很難真誠地對待被照顧者。因為照顧者心裡可能有怨氣,只是不敢表達出來。
這會讓整個家庭陷入一種無法坦誠溝通的狀態,家庭成員之間只是維持著表面和諧。
而如果家裡有一個需要被照顧的人,你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去幫助和陪伴他,這會讓你覺得很累。
我們該如何改變這樣一種家庭狀態呢?怎樣做才合理呢?
首先,我們需要思考,被照顧者是否真的需要被照顧。
其次,我們可以嘗試停止“餵養”被照顧者。
我的一位來訪者的哥哥是家裡一直被照顧的人,從小備受父母的寵愛。儘管哥哥成年了,但他生活的各方面還需要三個妹妹照顧和接濟。每次哥哥一出事,父母就會要求妹妹們去幫助他,這讓妹妹們的心裡很不好受。
我問她:“如果你們停止這種幫助,會怎麼樣?
她說:“爸爸媽媽會生氣。”
我說:“你哥哥會怎麼樣?你們一直幫助他,其實是在餵養他。你們三個妹妹給他最基本的幫助之後,需要告訴他:我們只會做到這裡,剩下的就靠你自己了。或許你的爸爸媽媽會很生氣,但這才是真正幫助你哥哥的方式,才是真正讓他在社會上立足的方式。”
當這位來訪者嘗試用這種方式對待她哥哥的時候,她發現她哥哥開始自己找工作,開始學會在各方面獨立,不再依靠妹妹們。
我們說,每個成年人都需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一味地“餵養”被照顧者,只會讓他越來越無助、越來越無力。
被照顧者的心裡往往住著一個無助的孩子,我們只有停止繼續“餵養”這個無助的孩子,他才有機會成長起來,有機會學會獨立,對自己負責。
只有這樣,家庭成員之間的愛才能流動起來。
作者介紹
胡慎之,心理學家。 家庭關係顧問。 向日葵爸爸發起人。 向日葵心理諮詢創始人。 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顧問。 20多年的諮詢實踐,超15000小時的個案經驗。著有《恰如其分的孤獨》等多本心理學書籍。
【課程福利】在這裡
胡慎之 x 良師雅集共同創作的線上影片課
《家庭情商課》
搞好家庭關係,做人生贏家
原價199,限時秒殺價169元
14節課,每節20分鐘,永久回看
加贈《7場老胡專場直播》
星標的方法在這裡
胡慎之
第二步:點選右上角的三個小點點,
就可以設定星標或置頂哈。
關注我 設星標
jin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