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份《全球教師報告》中文版在上海正式釋出。報告聚焦全球教師嚴重短缺這一緊迫挑戰,呼籲立即採取行動,縮小師資缺口,改善教師工作條件,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擴大教師自主權。
全球存在4400萬名中小學教師缺口
《全球教師報告》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教育2030教師國際工作組合作編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翻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這份報告填補了全球教師資料監測領域的空白,提供了新的參考資料,倡導讓教師獲得尊嚴,推動實現該職業的多樣化和價值感。報告強調要縮小師資缺口,需改善教師工作條件,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並鼓勵教師參與決策。報告呼籲開展國際合作、增加教育投資,併為提升教師能力和尋找政策解決方案提供了路線圖,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合格、積極和有良好支援的教師指導。
據報告測算,若要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還需新增4400萬名中小學教師,其中小學教師缺口為1300萬人,中學教師缺口為3100萬人。在所有空缺崗位當中,58%是為了填補教師流失,其餘42%則是新增設的教學崗位。師資短缺問題對教育系統而言代價高昂。報告預測,每年需投入約1200億美元資金才能滿足為實現普及教育目標所增設的教學崗位需要。
教師是實現優質教育的關鍵。報告指出,應為教師提供充分且實用的教學培訓,以滿足相應學段和學科的資質要求。全球經培訓合格教師的平均比例在各學段都穩定在85%左右。然而,不同的教育系統對合格教師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很大的差異,這為國際比較和基準設定帶來了挑戰。報告呼籲,透過加快建設教師管理資訊系統,收集更多有關合格教師的資料,特別是特定學段和地區的資料。
中國鄉村教師支援計劃為全球提供參考
教師數量分佈是教育質量的重要衡量指標。自2000年以來,全球生師比普遍下降。然而,收入水平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間差異仍舊巨大。低收入國家2022年生師比仍高達52:1,是高收入國家的三倍有餘。過度擁擠的教室嚴重損害了教育質量,並且使教師承擔著過重的工作負擔,成為導致教師流失的一大原因。
相較於其他收入更高的職業,教師薪資水平低會讓許多優秀人才望而卻步。資料顯示,各學段教師與其他能力要求相近職業的薪資水平差距在各國間有極大差異。在一些國家,教師的薪資是其他職業的兩倍;但在另一些國家,包括歐洲和北美洲的發達國家,教師的薪資遠遠低於其他能力要求相近的職業。
報告提出,師資短缺的挑戰是多方面的。無論國家收入水平如何,缺乏吸引力的薪資、惡劣的工作條件和繁重的工作負擔都讓許多有望成為教師的人不願加入或不想留在教師隊伍中。各國採取了多種措施解決導致師資短缺問題的制度因素和個人因素,旨在提升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報告以中國2015年以來實施的《鄉村教師支援計劃》為例,說明透過提高農村教師工作待遇和生活條件,可以有效提高農村地區對優質師資的吸引力,提高農村教師留任率。
持續的專業學習機會提升教師幸福感
報告認為,為教育打造新的社會契約可能是提高教師職業聲望的關鍵。教育系統首先需要找到並招聘將教師視為理想職業的合適人選。根據經合組織的調查,2000年至2018年,教師一直位列15歲學生職業志願的前十名。但是,在青少年學業成就高的國家,教師教育專業新招收學生人數佔大學總體入學人數的比例卻很低。教育系統必須掌握那些有望成為教師的人的從教動機,以便更好地為職前教師教育量身定製招生策略。報告特別指出,對於中國選擇從教的中學生來說,專業發展機會、個人性格、對某一學科的感興趣程度以及助人意願這類利他主義和內在因素是關鍵。
為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專業部門需要建設貫通職前教師教育和職後持續專業發展的教師終身學習生態。研究表明,持續的專業學習機會有助於提升教師的積極性和幸福感。為確保教師的終身學習,教育系統必須確保教師培訓的實用性,並根據教師工作量靈活制定培訓計劃。
報告最後強調,要加強國際合作、增加教育投資,在國際層面吸引各界的支持者,共同解決師資短缺問題,擴大教師政策的影響力,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合格、積極和有良好支援的教師指導,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4“優質教育”和2030年教育議程的實現。
轉載請註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文字:常悅
編輯:張秋穎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郝彬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