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北京義務教育學校開始統籌最佳化建議落實課間15分鐘,在瀋陽、天津、青島等地也陸續有學校跟進。但在成都,天府新區母音小學(以下簡稱“母音小學”)早在今年3月就已經開始了這項課間改革。在開足開齊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學校不改變上下學時間,透過課程融合和長短課形式,保障學生15分鐘課間。
9個月過去,讓老師們沒想到,最初“課間延長5分鐘”的一個紅領巾提案,卻如同一條鯰魚,可以說,是攪活了一種教育生態,甚至衍生出一份可被借鑑的教改案例,能激發更多人深思。
今年3月,母音小學少代會收到一個紅領巾小提案:能否延長課間,將時長調整成15分鐘?
“上完一節課眼睛好脹哦,多5分鐘可以舒緩眼睛。”
“有時候去功能教室上課,既要收拾桌子,還要喝水上廁所,路又遠,根本來不及。”
“課間延長5分鐘的話,感覺安全事故的風險會增加。”
“我不贊成將課間變成15分鐘,課間太吵了,我喜歡安靜點。”
在三(3)中隊,學生展開了激烈討論,同學們各抒己見。這份提案最終得到了32名同學的支援,另有6名同學持反對意見,2位選擇棄權。
當“提案”擺在老師們的面前時,也有點炸裂,有的老師認為這有點“開玩笑”——前幾日才剛有孩子嬉戲摔倒,現在把10分鐘延長成15分鐘,不是將“風險期”增長嗎,怎麼可能!每節課中間多5分鐘,那上課時長是不是要縮短,效果如何保證?
“我們的學校理念是‘看見兒童’,改革的初衷是想回應兒童需要,讓兒童迴歸本性,既然已經因為孩子們課間可能如廁的時間都不夠、休息間隙少,期望做出改變,那就一起面對問題再破解它!”副校長嚴寒當時在負責這個領域,當即啟動課程質量中心、家委會調研,同時牽頭試執行。
一週後,在全校範圍內提案以超過90%的支援率成功透過。
課間變成15分鐘,確實迎來了同學們的“狂歡”。但怎麼解決在走廊上無意義的瘋跑和打鬧,除了設定師生安全監督崗,利用扣分的方式“威懾”學生,還有沒有其他解決方式?
正在校長團隊思索之時,三(3)班的“異樣”向全校提供了提升課間利用率的靈感:教室裡,學生們三五成群圍坐在一起下跳棋、五子棋,也有一些同學會到更為寬敞的空地丟沙包、跳皮筋……
“兒童天生喜歡遊戲,遊戲是他們交往、鍛鍊、學習的重要媒介,不如利用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三(3)班的班主任帶著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全校師生隨即開啟了一場遊戲“革命”。
第一步,為孩子主動創設自由探索的空間。於是,一個學期,走廊裡出現了引導地貼,教室裡多了益智玩具,樓道寬闊區域出現了羽毛球、乒乓球、沙包、皮筋等遊戲材料,戶外區域裡的果樹、中草藥也日益豐富。果不其然,同學們追逐打鬧的情況漸漸減少,更多用遊戲填滿自己的課餘時間。同學們的活動空間也延伸到了更遠的地方,可以去操場曬太陽、去橙園數果子、去中草藥園辨別植物。
第二步,讓家長走進校園參與創編遊戲。丟沙包、抓籽、跳皮筋、踢毽子這些民間遊戲是70後、80後的童年記憶,而祖輩家長們也有自己百玩不厭的遊戲專案。每個月,家委會成員都會前往學校,以民間遊戲為基礎,利用當前生活環境中更易獲得的材料為靈感,帶動學生一起製作遊戲器具,教孩子們怎麼玩。孩子跟著家長一起製作、商議、活動,不僅讓傳統的民間遊戲重現活力,家長們也被捲入、感染,找回曾經年少鮮活的自己。
第三步,設定提前預備鈴。豐富的遊戲讓孩子們一個猛子扎進了遊戲,如何快速“收”回來。調整課時兩週後,課間便響起了預備鈴。如此,前往操場的孩子知道該回教室了,而老師們也因為時間的充裕,即便更換班級也能從容地準備教具。
因為遊戲,母音小學的課間生態被盤活。
“過去,課間遇到同學請教問題,去廁所都沒時間。”三(3)班班主任康拙說,“現在有時能到辦公室小坐兩分鐘,給自己放個空,也是對下節課心態的除錯。”
最初,即便從教30年的老師,還是會擔心課堂效果,這可是比“課間安全玩耍”更難啃的骨頭!但看見試行期間孩子們並未因為課間玩耍時間增長而影響下一節課的狀態,教研會上,老師們達成了“向課堂要質量、建高效課堂”的共識。
4月,在新教材、新課程背景下的一場學術改革在母音啟動,以“看見學生 改變課堂”的教學主張入手,學校整體規劃課程方案,變革課堂教學方式,以系統設計學生綜合素養為牽引,持續深入建設學習共同體,讓深度學習在課堂中真實發生。
在“學習共同體”的變革當中,學科開啟多種教研形式,不限年級、每週固定時間進行,也有跨學科教研,將各科老師集中在一起,針對某一主題,各抒己見,為課堂帶來新的經驗。
與此同時,這場改革也吸引到全國同行前來學習。“多層次的教研方式讓老師在集中解決某一問題時,又能偶爾跳出學科的界限,讓課堂有趣有意又有質。學生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打破傳統分科教學的壁壘,實現跨學科、整合式學習。”校長高小蘭認為這一變革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教師的助學者角色,透過跨學科教研與多重學習方式的融合,不僅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還激發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創新活力。
從下了一個決定開始,母音先後破解了從“延長了5分鐘課間,如何保障安全”到“有了時間,如何避免‘瘋耍’”,再到“如何進行課程提質”,能否發展為“課間生態研究”等問題,進行了一場用時間換空間、用空間換活力、用活力奠基終身的校園課間生態變革探究,貫徹“雙減”落地,當屬全國課間變革的先行先試者,在實際成果調研中也真實減少了小胖墩、小眼鏡,緩解了學生壓力。
如何玩兒?如何控時?如何保質?多出的5分鐘如同一條鯰魚,重新調控了校園節奏,學子放鬆下來、家長參與進來,老師遊刃有餘,教研深度融合……2025年,母音小學已在籌備將六年級和一年級孩子搬到距離運動場所更近的教室,保證高年級活躍度,減緩升學壓力,同時進行“混齡課間”,激發榜樣互助的力量,在環境匹配與“學習共同體”打造上進行3.0版本升級,繼續圍繞“看見兒童”展開新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