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均GDP不到2800美元的窮國,卻在一份權威移民統計中有著令人吃驚和不解的資料:那便是孟加拉國居然位列中國人移民的十大目的地,移民這裡的中國人高達16萬之多。
對於移民的定義,在我們普通人的概念裡,可能就是真的要去當地居住,並且獲得了當地的永久居民身份或者國籍。
但是很多統計機構還有不同的統計口徑,比如國際移民組織(IOM)對於移民的定義為:從一個國家遷移到另一個國家的人,不管是否是透過合法途徑、自願還是強迫遷移的。比如聯合國經社部的定義為:除各國正式派駐他國的外交人員、聯合國維和部隊跨國駐紮的軍事人員之外,所有在非本人出生國以外的國家定居1年以上的人。還有就是南非新世界財富的定義為:一年內在他國居住滿半年的人。
如果按照這樣計算,那麼在孟加拉國的中國人還真有可能高達16萬之多。因為孟加拉國在近些年來成為了中國企業出海開辦工廠的熱門國家。
對於中國的工廠主來說,孟加拉國地理位置有優勢,而且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這個國家人口1.69億,人口密度排名世界第七,15-64歲勞動力人口占比為67.61%。工人工資非常便宜,中級經理級管理人員在每月500-600美元之間,技工150美元左右,普工在80美元左右。
練習
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孟加拉國位於南亞次大陸東部,地勢低平,人口眾多,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也是“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較快。
哈德拉毛河流經阿拉伯半島東南部,暴雨時洪水氾濫,其上游為季節性河流。
(1)從水文、水系特徵的角度,探討該國河流對運輸業發展的影響。
孟加拉國目前能源供應主要依靠煤炭、石油、天然氣,但該國煤炭、石油儲量不足,需要進口。
(2)說明該國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途徑。
孟加拉國是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國。作為世界第一成衣出口國的中國,積極參與該國成衣製造業的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3)說明中孟兩國各自“贏”在哪些方面。
【答案】
(1)有利影響:河網密佈,河道縱橫,構成內河航運網路;無結冰期,全年可通航;水流平緩,利於航行安全。
不利影響:水位變化大,枯水期水位低,不利於大型船隻通行;河流含沙量大,淤積嚴重,不利於港口建設;河口淤積嚴重,通行困難,不利於河海聯運;河道寬闊、多變,對公路、鐵路建設造成不利影響。
(2)加強國際合作,發展本國經濟,增加能源進口量;開發利用新能源;加強化石能源的勘探,增加後備儲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約能源。
(3)中國:實現產業升級;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擴大市場佔有率;提高國際地位。孟加拉國:發展成衣製造可帶動本國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5分)
材料一:孟加拉國地形以平原為主,人口密度超過1100人/平方千米。2023年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三大產業佔GDP的比重分別為12.65%、28.79%和54.63%。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碳排放量遠遠低於發達國家。
材料二:圖1為孟加拉國示意圖,圖2為達卡市氣候圖,表1為孟加拉國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構成表。
(1)說出孟加拉國人均碳排放低的原因。(5分)
(2)從農業發展角度,簡析該國人口密度大的原因。(6分)
(3)從資源稟賦角度,說明該國發電總裝機容量構成中水電佔比低的原因。(4分)
【答案】
(1)國民經濟中農業、服務業佔比高,工業佔比低(1分),能耗少;經濟落後,消費水平低(1分),能耗少;冬季不需供暖(1分),能耗少;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比重高(1分):碳總排放量低(1分);(5 點任意取4點,總共4分)人口眾多(1分),人均排放低。
(2)地形以沖積平原為主,地勢平坦(1分),土壤深厚肥沃(1分):水熱條件充足(1分):河網密佈,水源充足(1分);農業發展條件好,複種指數高(1分),糧食產量大:技術落後,水稻種植業等需要勞動力大(1分)。
(3)該國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火電發展原料豐富(2分):該國地勢低平落差小,水能資源比較貧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