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 肖新新 ●本報記者 李 萌 ●任 重 柳玉鵬
“疑問多於答案?”一架俄羅斯伊爾—76軍用運輸機24日在別爾哥羅德州墜毀後,不少國際媒體稱,俄烏雙方開啟了新一輪資訊戰。
莫斯科表示,機上載有65名烏軍被俘人員,烏方在“非常清楚”即將進行換俘行動的情況下依舊選擇擊落飛機。而基輔目前採取“不承認、不否認”的態度,強調他們不掌握機上人員的“全面資訊”,並稱“在戰區起降運輸機並不安全”。在分析人士看來,大規模換俘本是俄烏雙方僅剩不多的“合作事項”,墜機事件勢必將給雙方的溝通進一步蒙上陰影,為和平談判前景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俄烏局勢動盪加劇之際,北約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軍演拉開帷幕,歐洲多國最近也頻現“要為與俄羅斯開戰做準備”的聲音。
在這一敏感時刻,俄羅斯總統普京25日抵達位於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的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俄方表示,此次訪問並不是向北約國家發出“訊號”,但鑑於最近歐洲出現軍國主義言論,加里寧格勒存在戰略危險。
圖為普京資料圖,他於25日抵達位於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的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
“簡直駭人聽聞”VS“俄方蓄意採取行動”
俄羅斯塔斯社25日援引俄緊急情況部門的訊息稱,被擊落運輸機的兩個黑匣子狀況適合進行解碼,它們將於本週五透過專門航班運送至俄國防部一個專業實驗室。
訊息人士告訴俄《生意人報》,專家在檢查殘骸時發現了明顯由彈片擊中造成的孔洞。據介紹,起初,俄方基本不使用軍用運輸機來運送戰俘。烏軍戰俘主要被關押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及羅斯托夫等地,交換時由陸路運輸,而換回的俄軍人員則由伊爾—76送往莫斯科方向。但最近,由於被俘烏軍人數大幅增加,俄方不得不將他們送往許多其他地區,因此換俘前的運輸方式也發生變化。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5日表示,烏方殺害了被俘的本國公民,他們本應回到家中,此事“簡直駭人聽聞”。前一天晚上,俄外交部在宣告中說,烏軍從哈爾科夫州利普齊地區使用防空導彈系統摧毀了這架飛機,“這是烏方公然實施的又一樁暴行”。事件發生後,他們立即宣稱“取勝”,但當得知機上有烏軍人員正前往交換地點時,其言論發生變化。俄方認為,此次襲擊“直觀地表明”,基輔缺乏談判意願。
法新社說,在25日午夜釋出的影片講話中,烏總統澤連斯基既未承認、也沒否認俄方說法,只是稱24日是“非常艱難的一天”。他說,“俄羅斯人正在玩弄烏克蘭俘虜的生命、他們親屬的感情以及我們社會的情緒”,在查明真相上,烏方只能盡力而為,因為事件發生在俄境內。
澤連斯基稱俄在“玩弄烏克蘭戰俘的生命”(影片截圖)
烏國防部情報總局24日晚發表宣告說,烏方未掌握有關機上人員是誰、有多少人等可靠、全面的資訊。同時,烏方此次並未被告知需要在一段時間內確保別爾哥羅德地區空域的安全,而過去俄羅斯曾多次發出此類通知。宣告稱,一系列跡象“可能表明俄方蓄意採取行動”,“戰區起降運輸機並不安全”。
烏空軍司令奧列修克25日在社交媒體上稱,俄方24日“瘋狂地向外部受眾散佈虛假資訊”,試圖在國際社會抹黑詆譭烏克蘭,以減少對烏支援。他強調,烏空軍正在盡一切努力打擊空中和地面的敵人,他們“有越來越多的手段和機會去攻擊敵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必然趨勢?
“神秘的俄羅斯飛機墜毀事件帶來了更多疑問,而不是答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5日稱,這架伊爾—76運輸機失事的原因尚不清楚:是被導彈擊落,還是遭遇了災難性技術故障。有烏軍方訊息人士曾稱,這架飛機上運載的是俄羅斯導彈。
文章提出一些“令人費解”的細節,比如此次只有3名俄羅斯人(除機組人員)看守烏克蘭戰俘。報道稱,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導彈防禦系統24日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另外,在烏方眼中,一架沒有反導防禦系統、飛往別爾哥羅德的大型俄軍用飛機是一個誘人而有價值的目標,這本身“就是一次風險相當大的飛行”,除非烏克蘭人確實事先被告知飛行目的。
圖為社交媒體上流傳的墜機影像
俄新社引述軍事專家科爾涅夫的觀點說,西方國家很可能借此事汙衊俄羅斯阻止換俘。據塔斯社24日報道,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表示,烏方不可能不知道交換戰俘的準備工作。他並不在乎西方不相信俄方有關該事件的說法。“2022年早些時候,西方在沒有提供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譴責俄方涉嫌殺害烏克蘭布恰市的居民。”
美國《紐約時報》24日說,如果烏克蘭確實擊落了這架載有本國士兵的飛機,即便是無意為之,也將是該國在困難時期遭遇的一次痛苦挫折。美國《華爾街日報》25日說,目前,烏克蘭正試圖抵擋俄羅斯在東部和南部前線的攻擊,西方的政治僵局和黨派爭鬥阻礙了向烏提供關鍵援助。
對於俄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主席卡爾塔波洛夫稱,擊落飛機的可能是美國“愛國者”導彈或者德國IRIS-T導彈。外媒認為這是一項“重大指控”,如果屬實,這意味著基輔嚴重背離承諾——不使用外國提供的武器攻擊俄領土上的目標。
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秘書長王曉泉25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在俄烏軍事衝突處於相持階段之時,雙方的衝突已經不限於戰場,而是擴大到俄方領土,這是一種“必然趨勢”。此類事件肯定不利於俄烏局勢走向緩和,使得雙方的和談希望更加渺茫。
英國“沒有徵兵計劃”
墜機事件為俄烏衝突前景增加不穩定因素的同時,北約正渲染地區安全威脅。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海軍“岡斯頓·霍爾”號船塢登陸艦24日從弗吉尼亞州諾福克啟程,這標誌著北約自冷戰結束以來的最大規模演習“堅定捍衛者2024”正式開始。報道說,儘管北約在關於演習的宣告中沒有點名俄羅斯,但在其最高戰略檔案中,俄被列為最重大、最直接的安全威脅。
圖為北約歐洲盟軍總司令卡沃利資料圖,北約自冷戰結束以來的最大規模演習“堅定捍衛者2024”已正式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要為與俄羅斯開戰做準備”的論調最近在歐洲甚囂塵上。英國陸軍總參謀長桑德斯24日稱,預計到2025年,英國陸軍將有7.25萬士兵,但即便增加到12萬人,也不足以與俄羅斯進行全面戰爭。因此,英國需要訓練和裝備一支“公民軍隊”。他將當前的英國民眾稱為“戰前一代”。無獨有偶,挪威武裝部隊總司令克里斯托弗森日前警告稱,挪威必須增加國防開支,以應對3年內與俄羅斯的潛在戰爭。他接受當地報紙《每日新聞》採訪時說,面對日益不可預測的俄羅斯,建立國家防禦的時間不多了。
另外,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上週宣稱,普京可能會選擇在5到8年內攻擊北約國家。本月早些時候,瑞典首相、國防大臣、武裝部隊總司令都公開稱“瑞典可能發生戰爭”。法國24小時新聞臺說,這並非瑞典第一次警告有關俄羅斯的威脅,但這是他們首次明確提出,瑞典可能成為戰區。
不過,此類聲音也處處“碰壁”。比如,英國首相發言人24日表示,唐寧街10號不同意陸軍總參謀長的觀點,“談論衝突的假設情景沒有幫助”,英國目前“沒有徵兵計劃”。
法國24小時新聞臺稱,瑞典政府和軍方領導層呼籲為戰爭做準備被描述為“爆炸性時刻”,它激起了恐慌情緒,並招致“製造恐慌”的批評聲。瑞典民防局發言人博曼表示,該機構的防空洞網路地圖訪問量一度增加3500%,資訊手冊“如果危機或戰爭來臨時”的下載量也增加900%。“利用戰爭威脅作為政治輿論戰的一部分是不道德的,但誰會對此感到驚訝呢?”反對黨瑞典社會民主黨成員卡爾·譚在《瑞典晚報》上撰文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