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美國海軍陸戰隊釋出了2025年航空計劃,對F-35戰鬥機的採購計劃進行調整。
其中最顯著的變化之一就是F-35B和F-35C採購數量的重新分配。專為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作戰而設計的F-35C將從之前計劃的67架增加到140架,而適合遠征作戰的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STOVL)型F-35B的採購數量將從353架減少到280架。這一決定是基於戰略和作戰要求,旨在使海軍陸戰隊的作戰能力與美國海軍的作戰能力保持一致,並且考慮到同時裝備兩種型號的預算和後勤限制。
本文為“軍隊鑑定(Army Recognition)”網站釋出的介紹文章,本人翻譯並編輯給大家分享。
F-35B和F-35C擁有共同的技術基礎,但針對不同的任務和作戰環境進行了最佳化。F-35B主要為美國海軍陸戰隊和部分盟軍設計,其特點是能夠部署在兩棲攻擊艦、短跑道和簡陋基地上,特別適合遠征任務。升力風扇與推力向量噴口相結合,可以實現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為部署在偏遠地區的部隊提供前所未有的戰術靈活性。
另一方面,F-35C針對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的作戰特點進行了最佳化。它擁有更大翼展和麵積的摺疊機翼,可以增強升力並提高航程,可以在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執行遠距離作戰任務。其加固的起落架和著艦鉤使其可以使用航母彈射器、攔阻索。憑藉更強的續航里程和有效載荷能力,F-35C非常適合執行空中優勢和縱深打擊任務,確保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新型艦載戰鬥機與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的完全通用化。
F-35B和F-35C都擁有專為空空和空地武器設計的內部彈艙,確保了高度的多用途作戰能力。然而,F-35C的有效載荷能力更強,達到18000磅(8.16噸),而F-35B的有效載荷為15000磅(6.8噸)。兩者都配備了先進的系統,例如AN/APG-81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AN/ASQ-239“梭魚(Barracuda)”電子戰系統和AN/AAQ-37光電分散式孔徑系統(DAS),可以提供360°態勢感知和威脅檢測能力的。
美國海軍陸戰隊還計劃逐步進行Block 4升級,這是F-35計劃的一項重大現代化改進。未來還將升級到APG-85雷達、加裝用於發現高階空中威脅的被動紅外搜尋和跟蹤(IRST)系統,以及電子對抗和下一代分散式視覺系統(NG-DAS)的更新。這些改進對於確保F-35B和F-35C在對抗環境中,保持有效並能夠應對來自敵方的新威脅至關重要。
作為機隊現代化的一部分,美國海軍陸戰隊還計劃為其F-35B和F-35C配備新型精確制導彈藥。其中一個重大專案就是配備GBU-53/B“小直徑炸彈II(SDB-II)”,這種精確制導彈藥將於2025財年初投入使用。這種制導彈藥可以在惡劣天氣條件下使用,讓飛行員能夠同時高精度打擊多個地面目標。並且還可以使用AGM-88G先進反輻射導彈增程型(AARGM-ER)、AGM-158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增程型(JASSM-ER)、遠端反艦導彈(LRASM)和AIM-9X Block II+空空導彈,進一步增強戰鬥機的遠端打擊和空戰能力。
另一項重要改進就是Sidekick系統,增加F-35C透過內部彈艙攜帶AIM-120先進中程空空導彈(AMRAAM)的數量。該系統可以讓F-35C攜帶六枚AIM-120,而非現在的四枚,從而提高其空戰能力。該系統最初計劃應用於第15批次,目前似乎正在普及到現役的較早批次,不過這樣的升級可能會影響F-35C全面部署情況。
這些升級的成功取決於TR-3(技術更新 3)硬體系統的整合,這是實施完整Block 4升級計劃的關鍵部分。然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計劃的時間內認證該軟體時遇到了困難,這可能導致進一步延誤實現F-35系列戰鬥機的新功能。如果這些問題持續存在,它們可能會暫時限制先進武器和系統的整合,從而讓F-35無法擁有全部的作戰潛力。
美國海軍陸戰隊戰術飛機(TACAIR)過渡計劃的此次修訂,反映了增強自身實力,以及與美國海軍保持通用化的戰略轉變——優先考慮擴大F-35C機隊,而減少維護更繁瑣的F-35B。雖然F-35B對於遠征作戰和兩棲艦艇部署能力仍然必不可少,但其更復雜的維護要求和更短的航程導致計劃採購數量的減少。
F-35C的大量裝備符合美國海軍航母打擊群的發展戰略,促進了艦載航空兵之間更緊密的整合,並增強了聯合力量的投射能力。隨著Block 4升級的逐步完成,美國海軍陸戰隊將對其機隊進行現代化改造,以應對新出現的威脅,同時確保持續作戰和增強打擊能力。
然而,儘管取得了這些技術和戰略進展,但完成新系統和武器的時間表仍存在不確定性,這主要是由於認證F-35先進能力的技術問題。相關機型過渡的成功將取決於該專案能否克服這些問題,並交付一架針對未來衝突進行最佳化的全面作戰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