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緣上有這麼個觀點,認為19世紀是大西洋的世紀,20世紀是太平洋的世紀,21世紀是印度洋的世紀。這個觀點正確與否還無法證實,但印度高層精英們大概是很認同的,不僅因為印度洋就在印度家門口的便利,也是因為這在他們看來,是印度崛起的契機和先兆,所以印度一邊努力將印度洋變成本國勢力範圍,一邊警惕任何大國試圖向印度洋發展。但問題是,印度做法粗暴,比如最近剛剛按住斯里蘭卡這個“葫蘆”,馬爾地夫這個“瓢”又浮了起來,結果就是印度政府一通上下折騰,到頭來卻是白費勁。
《印度時報》1月23日報道,稱自從穆伊祖當選總統後,“印度與馬爾地夫的雙邊關係急劇下降”,馬爾地夫與中國的關係則迅速上升。而馬爾地夫同意中國科考船停靠首都馬累進行休整補給,被《印度時報》認為,這是穆伊祖首次國事訪問選擇北京後,兩國關係進一步升溫的證據。印度媒體之所以如此小題大做,根本原因還是不久前,中國科考船最常停靠補給點,即斯里蘭卡宣佈對所有科考船實施為期一年的禁止進入,當時印度普遍認為,這是印度“對抗中國勢力進入印度洋的勝利”,沒想到這麼快就有了“頭鐵”的,代替斯里蘭卡幫助中國。
這種行為被印度和印度媒體視為挑釁,《印度時報》的報道中也提到,目前印度正在密切跟蹤可能停靠馬累的中國科考船,“向陽紅03”科考船已在22號上午穿過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印度國防部預計這艘船會在2月初抵達馬爾地夫。同時提到至少還有一艘“配備先進監視裝備的中國調查和研究船”,正在前往馬累的途中。
顯然,這在《印度時報》看來就是馬爾地夫向中國靠攏的跡象,因為穆伊祖剛剛還要求印度撤走全部駐軍,將3月15日設定為最後期限。印媒的這類觀點看上去有點道理,但自說自話的意味實在濃厚了些,是否允許外國駐軍是東道國自己的國家權利,從馬爾地夫政府的意思來看,這些駐軍是否存在,要取決於馬爾地夫人民的意願。
至於採取怎樣的外交政策,是否允許外國科考船停靠,那更是一個國家的內政,莫非印媒是想承認,印度政府就是在公然干涉馬爾地夫的內政?還是打算公開宣稱,印度洋就是印度的政治範圍,印度害怕中國對印度洋地區施加影響?
除了意料之中的政治考量,印度之所以對中國科考船如此緊張,列出一大堆理由,首先是認為中國科考船會蒐集印度洋的深度、溫度、季風、洋流、含鹽量等水文資料,利用遙感雷達測繪海底地形。這一方面是為了給部署核潛艇做準備,比如《印度時報》在報道結尾格外聳人聽聞地提到,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超過360艘水面艦艇和潛艇,隨時能在印度洋“部署六到八艘軍艦”等等。說實話,希望他們下次這樣誇大描述中國前,先考慮考慮美國海軍的感受。
另一方面,也認為中國這是在幫印度的“世仇”巴基斯坦,建立海洋情報資料庫。意思就是中國幫助巴基斯坦發展海上和水下作戰力量,用來牽制印度,並認為印度的常規潛艇方面不如巴基斯坦——這就是純粹的製造焦慮,巴基斯坦海軍現役8艘039型常規潛艇,但印度海軍不僅有18艘常規潛艇,還有2艘核潛艇,美製P-8I反潛巡邏機和2艘航空母艦助陣,擁有南亞最大的神盾艦艦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弱於巴基斯坦。
更玄乎的是,印度還認為“向陽紅03”或者“遠望”這些船隻,配備的雷達、天線和感測器,可以用來監測印度的彈道導彈和運載火箭發射,也就是說認為中國在以海洋科考的名義進行“間諜活動”。最顯著的例子是天舟五號和神舟十五號發射前,“遠望6”科考船為了實時追蹤火箭進入印度洋,正好趕上印度試射彈道導彈,這下“中國間諜船蒐集印度導彈情報”的論調,在印度人眼裡就坐實了。
基本可以肯定,印度隨意汙衊中國的正常科考行動,利用綜合國力欺壓南亞和印度洋小國,吞併錫金,干涉尼泊爾和斯里蘭卡內政,在馬爾地夫駐軍,這種大國沙文主義行徑註定印度會白白折騰。
退一步說,即使印度現在動用本國在南亞的霸權和影響力,迫使馬爾地夫向斯里蘭卡那樣禁止中國科考船停靠,印度在南亞行業印度洋地區照樣不會得到尊重,印度的大國夢,不會揚帆遠航,只會沉沒在印度洋的深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