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1月29日,美國在敘利亞的坦夫軍事基地遭遇無人機襲擊,造成美軍3人死亡34人受傷。這是美軍在去年10月新一輪哈以衝突爆發以來,首次有軍人在襲擊中死亡。目前美軍在中東地區部署了海灣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軍事力量,為什麼還會接連遭到襲擊?
1月29日,美國在敘利亞的坦夫軍事基地——在最初的新聞報道中,說是在約旦的軍事基地,隨後約旦就澄清了,遭遇襲擊的基地不在約旦,而是在約旦敘利亞邊境,敘利亞境內的坦夫基地——遭遇無人機襲擊,造成美軍3人死亡34人受傷。這是美軍在去年10月新一輪哈以衝突爆發以來,首次有軍人在襲擊中死亡。目前美軍在中東地區部署了海灣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軍事力量,為什麼還會接連遭到襲擊?
美國在全世界80個國家總共設有750個軍事基地,在中東地區,美國多年來更是經過長期經營,已經在多個國家設立軍事基地,駐紮有軍隊。包括在沙特、阿曼、阿聯酋、巴林、科威特、卡達、約旦、埃及、伊拉克、敘利亞和以色列都有基地和駐軍。
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和駐軍都歸美軍中央司令部指揮,美國中央司令部(United States Central Command,縮寫為“USCENTCOM”),也稱中央總部,是美國國防部下屬的九大戰區性聯合作戰司令部之一,成立於1983年1月1日,前身為快速部署聯合任務部隊,由於1980年接連發生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人質事件和兩伊戰爭,促使美國決定在這一地區設立戰區司令部,以加強對這一地區的軍事控制和影響。
中央司令部總部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市麥克迪爾空軍基地,前進指揮部位於卡達的烏代德空軍基地。司令為四星上將軍銜。下轄二級司令部有:中央陸軍司令部、中央空軍司令部、中央海軍司令部、中央海軍陸戰隊司令部、中央特種作戰司令部和中東聯合特遣部隊司令部。
轄區涵蓋了位於歐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區之間的全球“中心”地區,東起阿富汗、巴基斯坦,西至埃及,南至肯亞、北抵伊拉克和伊朗,共19個亞非國家,外加紅海和波斯灣兩大海域。主要任務是保護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包括保護石油生產和輸出、進口和出口航運、蘇伊士運河和曼德海通道以及霍爾木茲海峽等國際水路。
儘管中央司令部所屬的常設部隊不多,很多部隊只是因為進入中央司令部轄區而臨時隸屬,但中央司令部成立四十多年以來,美國參與的幾場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都是在中央司令部的轄區範圍之內,所以中央司令部在美軍指揮體系中的地位是越來越重要。
在中東眾多軍事基地中,最重要的是三大基地:
第一個是卡達的烏代德空軍基地,是中央司令部在中東的前進指揮部所在地,也是美軍在中東地區最大的軍事基地,駐軍人數在1萬人以上,最新資料是1.3萬人。烏代德位於卡達首都多哈西南35公里,始建於1992年。建有長度長達4370米的跑道,可以起降美軍目前所有現役型號的作戰飛機。還有可以容納上百架飛機的地下機庫。駐紮在該基地的美國空軍第379聯隊是美國空軍規模最大、機型最多樣的遠征聯隊,編制飛機超過100架,“除運輸機、加油機和偵察機外,還裝備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
烏代德基地不但是個空軍基地,同時也是美軍的指揮中心,是美軍在中東的“神經中樞”,擁有一座耗費6000萬美元修建的要塞化指揮中心,有著最現代化的指揮、通訊和情報分析能力。
第二個是阿聯酋的哈弗拉空軍基地。這也是美軍在中東最神秘最低調的軍事基地。早在1994年,美軍就開始進駐哈弗拉,但雙方均對此高度保密,直到二十多年後的2017年,美軍才正式承認在哈弗拉有美軍駐紮。
哈弗拉距阿聯酋首都迪拜約60公里,建有兩條3600米長的跑道,規模雖然不如烏代德,駐軍人數也只有4000人,但現代化程度相當高,是是美國空軍在中東利用率最高的基地之一,而且是美軍第一個部署F-22隱形戰鬥機的海外基地。同時也是美國空軍在中東地區最大的後勤中心,建有美國空軍在中東及至全球最大的航空燃料庫。這個燃料庫隸屬美國空軍第380遠征聯隊,由25座巨型油囊組成,每天可以加油38.3萬加侖。
目前哈弗拉空軍基地駐有“全球鷹”無人機、U-2高空偵察機、E-3A預警機以及F-35隱形戰鬥機。專業是美國在中東收割部署F-35戰鬥機的空軍基地。
第三個是巴林的賈法勒海軍基地。在1991年海灣戰爭之前,駐賈法勒的美國海軍不足百人,停泊的艦船也很少,海灣戰爭爆發後,美軍立即運來大量重灌備,迅速將這裡建設為美軍在海灣地區最重要的前沿基地。
1992年,美國海軍成立第五艦隊,司令部就設在賈法勒基地。目前除第五艦隊司令部外,賈法勒還駐有美國中央司令部海軍司令部、中央司令部海軍陸戰隊分遣隊、特種作戰指揮與控制分遣隊等,駐軍人數約7000人。
賈法勒海軍基地可以同時停靠20艘大型戰艦,並提供必要的後勤保障和維護,可以輕鬆容納一個完整的航母戰鬥群,是美國海軍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軍事基地。
在去年10月哈以衝突爆發前,美軍在中東地區的駐軍總數約5萬人,衝突爆發後,美軍立即增調部隊,使得駐軍人數迅速增至7萬人,成為自海灣戰爭以來美軍在中東地區最大規模的軍事集結。
美國此舉本意是為以色列鎮場子,震懾某些國家和組織不要輕舉妄動,介入這次的哈以衝突,避免衝突外溢。但事與願違,在這一地區的美軍反而成了被襲擊的目標。從去年10月以來,美軍基地主要是在一樓和敘利亞的基地隔三岔五就遭到襲擊,迄今為止已經累計遭到140次襲擊,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這些襲擊導致了總共有超過50名美軍受傷。
而這次對坦夫基地的襲擊一下就造成了3人死亡34人受傷,不僅傷亡人數多,而且還第一次出現了有人員死亡。要知道美國是非常重視人命的,什麼裝備都可以丟棄,什麼代價都可以花,但就是不能死人。
雖然之前三個多月,美軍基地接連遭到襲擊,美軍的反應也就是出動戰機對懷疑是襲擊者的目標進行一番空襲,有點敷衍了事的味道。這是因為美軍在在中東集結了如此規模的軍事力量,並不是準備來打仗,而是威懾,想起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目的。所以美軍的反應相當剋制,就是表示一個態度,做做樣子而已。但這次3名美軍的死亡,對美國產生了巨大沖擊,美國再也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這次襲擊發生之後,美國總統拜登和國防部長奧斯汀都發表宣告,認為襲擊是由伊朗支援的什葉派民兵武裝所為,美國將按照自己的方式選擇時間和地點進行回應。
美國國內之前在紅海危機處置過程中,就有一些激進的國會議員要求不能僅僅打擊葉門胡塞武裝,還要打擊支援胡塞武裝的伊朗。
而這次襲擊美國又確定是親伊朗的什葉派民兵武裝所為,國內要求直接打擊伊朗的呼聲就更高漲了。這樣一下就把拜登政府頂到了槓頭上,面臨者打還是不打的兩難抉擇,而且今年還是美國的大選年,現任民主黨政府的任何舉動,都將會影響到大選的結果。這就讓拜登更加難以決斷。但是,這次襲擊事件必然會導致美國改變目前的中東政策,將是必然的,懸念只是改變的力度有多大。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