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12月17日,大清北洋水師正式成軍,丁汝昌為水師提督。時隔130多年的今天,我們來看一看當年亞洲最大的海軍什麼樣。
北洋水師共有25艘艦船,官兵4000多人,包括2艘鐵甲艦、7艘巡洋艦、十數艘蚊子炮船、魚雷艇等,我們一艘一艘的來看。
1874年,數十名琉球人在臺灣與原住民產生矛盾被殺死,是為“牡丹社事件”,日本以保護僑民為藉口派兵登陸臺灣,福建水師以僅有的木船運送清兵赴臺將其驅逐,暴露出中國海上軍事實力的不足。
▲1874年的亞洲格局
此事件促使清廷展開了一場“海防與塞防之爭”的國防政策辯論。主要爭論國防重點應該傾向東南沿海的海洋防禦還是傾向西北內陸的陸上防禦。
當時西北方,阿古柏的浩罕汗國入侵新疆,沙俄藉機侵佔伊犁,陝甘總督左宗棠一派主張加強邊境防禦,以應對沙俄入侵。
左宗棠曾上奏稱:“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若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匪特陝、甘、山西各邊時虞侵鐵,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安眠之日。”
▲左宗棠,1875年俄國考察團來華,途經蘭州時所攝
在東南沿海,日本侵佔琉球國,又找藉口對臺灣用兵,企圖佔領臺灣,直隸總督李鴻章一派主張加強海防,以應對未來的日本入侵。
李鴻章上奏同治皇帝稱:“泰西(歐洲)雖強,尚在七萬裡之外;日本則近在戶闥,伺我虛實,誠為中國永久大患”。
▲李鴻章與美國總統尤利西斯·S·格蘭特(1877年卸任),此照由當時的著名攝影師梁時泰在天津拍攝,梁時泰說服清朝官員拍攝了大量相關照片。
其實李鴻章和左宗棠兩人的主張都沒有錯,無論是海防還是陸防都非常重要,但朝廷財政有限,從而引發兩派的爭奪。
好在兩個方向清廷都沒有放棄,在撥款幾百萬兩白銀+借幾百萬兩外債的情況下,左宗棠與劉錦棠用兩年時間快速收復新疆。
另一方面,清廷決定每年撥款四百萬兩白銀作為建設海軍的軍費,其中每年一百萬兩為購置軍艦款項。
大清海軍計劃分為三支海軍艦隊:
北洋水師負責山東、直隸、渤海以及黃海北部。
南洋水師負責山東以南和長江之外的東海。
粵洋水師/廣州水師負責福建和南海。
後來因為經費不足,優先全力建造負責守衛京師的北洋海軍。下面,我們就按噸位從大到小,來看一看北洋水師的軍艦們。
▲定遠級鐵甲艦設計圖
定遠級鐵甲艦
定遠號和鎮遠號是姊妹船,從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購買,1881年下水,1885年服役,滿載排水量7355噸,全長94.5米,最高航速15節,有363名船員,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軍艦,也是大清的主力戰艦。
▲定遠號是北洋水師的旗艦。
定遠級鐵甲艦主裝甲厚度305-356毫米,有兩座雙聯裝305毫米主炮,兩門150毫米副炮,8門37毫米轉管時機炮,2門57毫米速射炮,2門47毫米速射炮,3門魚雷發射管。
▲鎮遠號
1886年,定遠號是當時遠東最大及最先進的軍艦,與威遠號、濟遠號組成艦隊,在朝鮮附近操演“以振國威”,又到俄國訪問,8月份抵達日本東京修整,這是中國海軍首次訪問日本,一度引起日本朝野震撼,之後北洋水兵上岸嫖妓鬥毆與日本人發生衝突,造成雙方數十人死傷,史稱“長崎事件”。
▲長崎事件,清軍死亡10人,日本死亡2人。
此事件中,大清依仗兩艘鐵甲艦態度強橫,北洋水師統領丁汝昌甚至致電全軍做好戰爭準備興師開戰。事後雙方互稱誤會,但此時種下日本民間仇視中國的種子,激發日本定製海軍擴張計劃,成為之後爆發甲午海戰的原因之一。
▲此圖為1883年服役時的模型,定遠級鐵甲艦雖然屬於大艦巨炮,但存在設計缺陷,只有艦首對敵時才能發揮最大火力,但兩座主炮向前方開火時,炮口衝擊波會危及前艦橋指揮塔。
在甲午海戰中,定遠號管帶劉步蟾下令向日軍率先開炮,在前艦橋毫無防備的丁汝昌和洋教員馬吉芬瞬間被震飛成重傷,無法指揮艦隊。
▲停泊在旅順船塢中的鎮遠號
甲午海戰中,定遠號中彈159發,17人死亡。鎮遠艦中彈220發,13人死亡,但因為裝甲堅厚,並沒有致命傷。按照《戰艦世界》裡的說法,就是被日軍的小口徑速射炮洗了甲板。
▲鎮遠號上被打出的彈痕
▲1895年日軍魚雷艇夜襲威海衛,用魚雷擊中定遠號左舷,被迫擱淺作為固定炮臺,日軍佔領威海衛後,管帶劉步蟾下令炸燬定遠號後自殺。
▲留洋學習期間的劉步蟾
定遠號的部分殘骸被日均打撈,舵輪被做成咖啡桌在日本長崎展出,1989年代一中國代表團訪日時發現並抗議,從此不再對外展示,至今仍在日本。
▲至今仍在日本長崎某倉庫中的定遠號舵輪。
▲在威海衛被日軍俘獲的鎮遠號,上面的白圈是標記被擊中的彈痕。鎮遠艦在日軍中服役到1912年。
▲鎮遠號管帶林泰曾,祖父是林則徐兄弟,甲午海戰後指揮鎮遠號撤入威海時觸礁,船身斷裂,林泰曾自認失職自殺。
經遠級裝甲巡洋艦
經遠號和來遠號是姊妹艦。1886年從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購買,造價86.5萬兩白銀,1887年服役,排水量2900噸,航速15節,全長82.4米,船頭有撞角,船員202人。有一座雙聯裝210毫米主炮,兩門150毫米副炮,8門小口徑速射炮,4具魚雷發射管。
裝甲巡洋艦在當時是新興艦種,德國此前沒有建造經驗,加上大清經費有限,所以這款經遠級巡洋艦上也存在部分問題。
▲經遠號裝甲巡洋艦,管帶林永升是大清海軍第一位陣亡的艦長級軍官。
甲午海戰中,經遠號英勇作戰,在與掉隊的日本比叡號擦肩而過時,管帶林永升組織海軍陸戰隊企圖跳幫作戰俘虜比叡號,在之後的作戰中,經遠號遭到日本第一遊擊隊圍攻,管帶林永升、二副陳京瑩等高階軍官先後中彈身亡,最終經遠號被擊沉,大副陳榮與艦同沉自盡,全船僅16人獲救。
▲來遠號裝甲巡洋艦,在威海衛保衛戰中,被夜襲的日軍魚雷艇擊沉。
來遠號在甲午海戰中大破,彈藥庫被擊中一處,導致後半部損毀嚴重。在之後的威海衛保衛戰中,日本旅團司令大寺安純少將登上剛佔領的摩天嶺炮臺接受記者採訪拍照時,來遠號一發210毫米炮彈直接命中,將大寺安純炸死,成為甲午戰爭中日軍最高軍銜陣亡者。
致遠級穹甲巡洋艦
致遠號與靖遠號是姊妹艦,之前經遠和來遠的訂單被德國獲得,因此英國故意挑出經遠來遠的缺陷抨擊,讓大清將後兩艘訂單轉交給英國阿姆斯特朗工廠建造。
▲致遠號
致遠級裝甲巡洋艦,裝有穹甲(水平裝甲)俗稱“穹甲快船”,單艘造價28.5萬英鎊,1887年服役,排水量2310噸,最高速度18節,有一座雙聯裝210毫米前主炮,一座單門210尾主炮,2門152毫米副炮,22門小口徑速射炮,4具魚雷發射管。
因為經費限制,側舷只有兩門152毫米速射炮,而後來日本從英國建造的吉野號上兩側裝有8門120毫米速射炮。
▲致遠號,拍攝於1894年
甲午海戰中,北洋旗艦定遠號發生大火,致遠號上前掩護,被擊中大量炮彈,之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下令全速衝向日本第一遊擊隊的旗艦吉野號,希望用船頭撞角撞沉,途中爆炸沉沒,管帶鄧世昌以下239人陣亡,只有7人獲救。
▲致遠號軍官合影,中間環手者為鄧世昌,洋人是大清海軍總查琅威理
▲致遠號上的部分水兵合影
▲靖遠號
靖遠號在甲午海戰中彈100多發,被迫受創撤退搶修,在戰鬥尾聲主動升起將旗,收攏被打散的各軍艦,陸續返回到定遠鎮遠兩艦旁邊。在威海衛之戰中,靖遠號再次擔任旗艦指揮戰鬥,被日軍擊沉擱淺,丁汝昌與管帶葉祖珪打算與艦同沉,被部下救出。為了防止被日軍繳獲,由廣丙號發射魚雷自沉。
▲濟遠號穹甲巡洋艦,因為德國沒造過穹甲艦,問題百出,造價昂貴,負責包辦的駐德大使李鳳苞因此被革職。
濟遠號穹甲巡洋艦是1883年從德國購買的防護巡洋艦,同款只有這一艘,是北洋唯一一艘參加了豐島海戰和甲午黃海海戰的軍艦。造價62萬兩,排水量2355噸,全長72米,210毫米主炮兩門,150毫米副炮1門,小口徑速射炮11門。
▲濟遠號上的120毫米炮
1894年豐島海戰中,護送運兵船的濟遠號遭遇日軍吉野號等三艘船圍攻,戰鬥中大副二副先後陣亡,濟遠號掛上白旗,之後又掛上日本旗撤退,並拋棄運兵船不顧,導致運兵船上拒絕投降的800多名清兵被日軍殺死。
▲三艘北洋巡洋艦在威海衛操演,最前方的是濟遠號
甲午黃海海戰中,致遠號為掩護定遠號被擊沉後,濟遠號立刻掉隊撤離,旁邊的廣甲號看到後跟隨濟遠號一同逃離,右翼的經遠號因此被暴露而遭到日軍集火擊沉,濟遠號在逃離途中還意外撞沉正在搶救大火的揚威號。
▲濟遠號管帶方伯謙,因“臨陣脫逃”被斬首。
▲濟遠號在威海衛被日軍俘獲,於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在旅順觸雷沉沒。
平遠號岸防巡洋艦,原名“龍威”,1890年服役,是中國大清福州船政局參考“超勇”“濟遠”首次自行設計建造的全鋼甲軍艦,是19世紀末中國造船工業的巔峰之作。造價52.4萬兩,排水量2150噸,有260毫米主炮1門,150毫米副炮2門,速射炮2門,魚雷發射管4具。
▲李鴻章一直看不上這艘自研自產的平遠號,在北洋水師中屬於第二梯隊。
在甲午海戰中,平遠號在外圍警戒,開戰後趕去支援,擊中吉野號一炮,自身主炮也被吉野擊毀,在威海衛被日本俘獲,1904年日俄戰爭中在旅順觸雷沉沒,包括艦長在內193人死亡。
超勇級無防護巡洋艦
超勇號和揚威號是姊妹艦,另外同型還有一艘日本的筑紫號,1881年服役,這是一種帶撞角的撞擊巡洋艦,當時稱為“碰快船”,兩艘造價共65萬兩,滿載排水1542噸,長64米,航速16節,為了快速撞擊,軍艦外形低矮,只適合在平靜海域航行。
▲超勇號
武器方面,有兩門254毫米主炮,4門119毫米副炮,魚雷4具,在北洋水師早期是主力軍艦之一,經常參加對外宣誓實力的任務。
▲揚威號的254毫米主炮
在甲午海戰中,超勇揚威因為效能老舊,只能達到7節航速,落在主力隊形後面掉隊被日本第一遊擊隊盯上,超勇揚威曾經發射一發254毫米炮彈擊中吉野號後甲板,超勇號則被日艦擊沉,魚雷艇左隊一號靠近丟擲繩索救援,超勇號管帶黃建勳拒絕,與艦同沉。
▲在船塢中施工的揚威號
揚威號在甲午海戰中中彈起火,被迫向外圍撤離自救,途中被正在逃跑的濟遠號攔腰撞沉,丟下揚威號未加施救奪路而去,揚威號管帶林履中跳海自殺。
▲揚威號主甲板
鐵脅木殼巡洋艦
廣甲號排水量1296噸,同級別隻有一艘,是中國廣東水師在福州訂購的鐵骨架木外殼的巡洋艦。1887年服役,造價22萬兩,有3門150毫米主炮,4門120毫米副炮。
▲廣甲號
在甲午海戰中,廣甲號與濟遠號一組,戰鬥中跟隨濟遠號逃離戰場,當天夜間觸礁擱淺後被迫棄船自毀,管帶吳敬榮被革職。
廣乙級魚雷巡洋艦
廣乙號、廣丙號、福靖號是姊妹艦,由中國清朝自行建造,1892年前後服役,限於技術實力和預算不足,該級雖有其合理性之處,然而噸位較小,防護薄弱,航速較差,雖然配備了比較強大的魚雷攻擊能力,然而終究沒能取得可觀的戰績。
▲廣丙號,該船排水量1000噸,全長71米,裝備有120毫米炮3門,速射炮7門,魚雷4具。
在豐島海戰中,濟遠號逃離,廣乙號獨自面對兩艘日軍軍艦併發射魚雷,日艦用速射炮殺傷大量廣乙號船員,廣乙被迫撤離擱淺,因救援無望,為防止被日軍繳獲,船員自行炸燬軍艦,成為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朝損失的第一艘軍艦。
▲自行擱淺炸燬的廣乙號,船上二副輪是黎元洪,他後來成為中華民國總統。
2號艦廣丙號跟隨北洋主力參加甲午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後來被日軍俘獲,在臺灣附近觸雷沉沒。3號艦福靖號屬於福建水師,1898年在一次颱風中失事全體遇難。
▲被日軍俘獲的廣丙號
Epsilon級倫道爾炮艇
▲被日軍俘獲後的鎮東號。
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這四艘軍艦是1878年從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購買,每艘造價15萬兩白銀,船員55人,排水量440頓,主體為木船包圍一層鋼殼。有一門11英寸(279.4毫米)前膛炮,速度10節。此類炮大船小的船,一般被稱為“蚊子船”。
▲被日軍俘獲後的鎮北號。
這四艘炮船原本是為南洋水師訂購,被李鴻章劃入北洋,將北洋使用數年的龍驤、虎威、飛霆、策電四艘軍艦大修後撥給南洋。
1895年中日甲午海戰之後的威海衛保衛戰,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四艘軍艦稱為日軍戰利品,被編入日本帝國海軍繼續使用。
▲被日軍俘獲後的鎮西號。
Iota級倫道爾炮艇
▲鎮中號
鎮中和鎮邊兩艘炮艇是1880年從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購,是Epsilon級倫道爾炮艇的改進型,在1895年威海衛保衛戰中被日軍俘獲,在日軍使用到1906年。
▲鎮邊號
另外還有一些炮艦和輔助艦,我們簡單看一下。
▲輔助軍艦有鎮海號、泰安、操江、湄雲,圖為操江號,在豐島海戰中被日軍俘獲。
▲福龍號魚雷艇。
▲右隊三號魚雷艇,同型號的魚雷艇共有6艘。
▲威遠號訓練艦,法國進口,排水量1268噸,造價19.5萬兩,在威海衛被日軍魚雷艇擊沉。
▲康濟號訓練艦,排水量1310噸,造價21.1萬兩,北洋水師在威海衛向日軍投降時解除武裝,管帶薩鎮冰用此船載著丁汝昌、劉步蟾等7名自殺軍官的靈柩和僅剩的1000多名海軍官兵離開威海。
康濟號號管帶薩鎮冰,當過清朝大臣、民國海軍總司令、北洋國務總理、還幹過李濟深的中華共和國省長,1949年他拒絕前往臺灣,之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協委員。
1951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攻下漢城,薩鎮冰得知此事,回想起50多年前的甲午戰爭,滿淚縱橫,當即作詩一首:
《步繼周即事原韻》
師入三韓大有聲,海東形勢一番更。
美軍屢敗終難振,華裔方興孰敢輕。
結日陰謀違夙約,援朝義舉洽群情。
中蘇兩國臨斯世,同德同心致太平。
還有一說是他作詩曰:
“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
龍游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