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美國國防部1月31日釋出公告稱,已根據美國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第1260H條款規定,更新了在美直接或間接運營的“中國軍事企業”名單,並表示這是為強調和對抗中國的“軍民融合”戰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絕大部分科技都能軍民兩用,美國國防部只是為打擊中國領先的行業和企業,找了一個無理的藉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2月1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對此回應稱,美方做法違背其一貫標榜的市場競爭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打擊外國企業在美投資經營信心,損害美國企業和投資者利益,終將反噬自身。
圖為美國五角大樓
路透社2月1日報道稱,在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關係緊張之際,美國政府近年採取許多行動限制可能會增強北京軍事實力的中國企業,這份最近更新的清單就是其中一項。根據美國國防部披露的名單,這次新增了包括儲存晶片製造商長江儲存、人工智慧公司曠視科技、鐳射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和科技公司東方網力等十多家中國企業。據美國彭博社報道,禾賽科技表示對美方此舉“深感失望”,並否認向軍方提供或出售過任何產品。該公司還表示,儘管美國國防部的做法是錯誤的,但“預計不會對我們的業務造成任何重大幹擾。”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2月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絕大部分科技都能軍民兩用,甚至“人吃的飯也是軍民兩用”,所以美國國防部只是為打擊中國領先的行業和企業,找了一個無理的藉口。實際上,這是一場“負和遊戲”,看起來美國政府算計的是中國,其實它們也正從中受損。
路透社提到,被美國防部列入黑名單不代表會立即產生制裁禁令,但此舉一方面可能會對相關公司的聲譽造成打擊,另一方面也是對美國實體和企業的嚴厲警告,提醒它們與這些公司開展業務存在風險。香港《南華早報》說,這會使得相關中企沒有資格獲得美國防部的合同,也可能會導致美財政部將這些公司列入黑名單,使其商業前景受限。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美國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明確要求美國防部將可能直接或間接與美國有生意往來的、與中國軍方關係密切或積極參與中國“軍民融合”戰略的公司列入黑名單。美國商務部可以據此限制美國公司與這些被列入黑名單的中國企業有生意往來,包括投資。美國國防部2021年6月公佈首批被列入黑名單的47家中企,當中包括華為和海康威視;2022年10月又將大疆創新和華大基因等13家企業加入這一名單。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研究員梁懷新2月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防部所依據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第1260H條款,最早可追溯到1999財年《國防授權法》第1237條,當時這一條款的誕生背景,就是美國試圖限制日益強大的中國。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發展,美國對於相關中國企業的恐懼也在“與日俱增”,具體看此次被美國列入名單的中國企業可以發現,其中大量的中國企業主營業務完全在民用領域,且長期堅持市場化、透明化的經營策略,此次美國的行為,完全是出於政治目的的肆意抹黑。梁懷新表示,這一行為也是美國政界近期對華“極限施壓”的系列手段之一,反映了現階段美國內部一些人對於美中關係改善,特別是文化經濟等民間交流開始全面復甦的恐懼和敵視。
拜登政府不斷加緊對中國的遏制與制裁。臺灣“中央社”報道稱,當前美國實施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中有近800家中國實體,其中超過300家是在拜登任期內被納入的。呂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的套路是:國防部先以《國防授權法》為依據,為制裁中企找到一個看似“正當”的理由,後續由美國財政部和商務部來具體執行。財政部主要負責執行凍結財產、切斷資金流動等措施,商務部則主要負責實施貿易限制、出口管制等。
汪文斌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
對於美方做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月1日表示,堅決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劃設各類名目的歧視性清單,無理打壓中國企業,破壞中美正常經貿合作。汪文斌說,事實上,美國政府才是軍民融合政策的主要推手。美國軍民融合政策可以追溯到一戰前,美國防部在矽谷等科技重鎮設立辦公室,指導高科技企業加快技術“軍事化”“實戰化”。很多美國大型跨國公司都是“軍民融合體”,其經營範圍、產品型別跨越軍民領域。我們敦促美方立即糾正上述歧視性做法,為中國企業經營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環境。中國將繼續堅定維護本國企業正當合法權益。
延伸閱讀
美國擁有全球最大最先進的網路戰部隊,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它們到底幹了哪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卻甚少有人知道。在360數字安全集團1月30日釋出的《2023年全球高階持續性威脅研究報告》中,老司機發現,以美國中情局(CIA)、國家安全域性(NSA)為背景的國家級駭客組織對中國伸出的黑手多次被抓了現行!
2023年全球高階持續性威脅研究報告
這份報告顯示,高階持續性威脅(APT)攻擊成為網路空間社會影響最廣、防禦難度最高、關聯地緣博弈最緊密的突出風險源,直接影響到現實國家安全。截至2023年12月,全球APT組織攻擊活動保持高活躍度,全球網路安全廠商以及機構公開發布APT報告累計731篇,報告中涉及APT組織135個,其中屬於首次披露的達到46個。
什麼是APT組織?簡單地說,當今網路空間肆虐的已經不再是早期的個人駭客,而是以國家級駭客組織為代表的高級別專業力量,其有組織、有背景的網路威脅行為通常是得到國家支援、甚至是有國家或政治力量直接參與。
憑藉先進的網路武器技術和複雜的攻擊手法,APT組織針對全球目標展開自動化、體系化和智慧化的網路攻擊,不僅對國家政府及要害部門進行持續監視與間諜活動,甚至對於一國政治、經濟、社會、國防軍事等方面的威脅也在不斷加深。
中國成為APT攻擊活動主要受害國之一
報告顯示,我國是APT攻擊活動主要受害國之一。360全年監測到13個境外APT組織針對我國的APT攻擊活動1200多起,相關APT組織主要歸屬北美、南亞、東南亞和東亞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發動的APT攻擊尤為突出。360在對美國APT-C-39(CIA)組織的持續跟蹤中捕獲到該組織針對我國晶片、5G通訊等領域目標的攻擊活動,顯然其目的是配合背後的政治勢力,在網路空間實施對我國高新技術發展的制約和打壓。
美國發動APT攻擊的型別
據介紹,APT-C-39(CIA)組織長期針對中國航空航天、科研機構、石油、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以及政府等關鍵領域進行網路滲透攻擊。該組織大量使用至今未被公開披露的後門和漏洞,在世界各地建立“殭屍”網路和攻擊跳板網路,針對網路伺服器、網路終端、交換機和路由器,以及數量眾多的工業控制裝置分階段實施攻擊入侵行動。360高階威脅研究人員在APT-C-39(CIA)組織針對中國境內目標實施的網路攻擊行動中,成功提取了多個“Vault7”(穹頂7)網路攻擊武器樣本。透過對樣本進行分析發現:CIA組織使用的後門程式和攻擊元件大都以無實體檔案的記憶體駐留執行方式執行。這使得對相關樣本的發現和取證難度極大。
同時,該報告還顯示,美國APT組織近年集中攻擊我國教育和科研領域,尤其以西北工業大學被APT-C-40(NSA)組織網路攻擊事件為代表。這類攻擊活動是以此作為突破口,對我國國防軍工科技創新體系的滲透和竊密。
此前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會同360公司配合偵辦西北工業大學被APT-C-40(NSA)組織網路攻擊事件過程中,成功提取了NSA組織使用的“二次約會”網路間諜軟體的多個樣本,並進而鎖定了一系列網路攻擊行動背後美國國家安全域性(NSA)工作人員的真實身份。
美國國家安全域性工作人員的真實身份被鎖定
2023年9月,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360公司對NSA組織使用的“二次約會”網路間諜軟體技術分析報告顯示,該間諜軟體可實現網路流量竊聽劫持、中間人攻擊、插入惡意程式碼等惡意功能,它與其他惡意軟體配合可以完成複雜的網路“間諜”活動。
在老司機看來,近年美國不斷在國際輿論場上毫無憑據地指責中國透過網路攻擊“竊取美國科技成果”,但事實卻是美國國家級駭客組織在不斷滲透和竊取其他國家的機密,如今美國伸向中國5G和晶片領域的網路黑手被抓了現行,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但必須承認的是,美國在網路竊取他國機密的問題上早已經陷入病態依賴狀態,單憑這些公開披露的資訊很難斬斷美國到處伸出的網路黑手。我們需要保持高度警惕的是,美國伸向中國的網路黑手中,除了這些已經被發現的,還有多少沒有被發現的?對於網路安全的防範,我們不能有絲毫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