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被當選美國下一屆總統的特朗普在人事任命上層出不窮的花招吸引之時,本年度的阿拉伯——伊斯蘭國家領導人峰會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
作為峰會東道主,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在會上針對當前處於危機之中的中東局勢發表了立場鮮明的發言,稱以色列在加沙的所作所為屬於屠殺、巴勒斯坦的正當權利必須得到捍衛、對以色列攻擊伊朗的行為表示反對。
雖然小薩勒曼的講話內容只不過是對早已重複過多次的沙烏地阿拉伯官方態度老調重彈,倒也不難看出沙烏地阿拉伯希望成為在中東地區事務上獲得決定權地位的決心。不過,嘴上說的是一回事但實際水平卻往往是另一回事,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這種表態國際社會普遍持觀望態度,究其原因主要在於沙烏地阿拉伯在中東事務中實際表現、特別是其軍事力量的實戰記錄,實在是與其在中東地區的領頭地位不太相稱。
沙烏地阿拉伯的實力到底有多少斤兩,是個讓人很摸不著頭腦的問題。外界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刻板印象普遍是石油多得遍地流、賣油賣到數鈔票時手都抽筋,同時政治上卻是代表落後與腐朽的封建獨裁統治、且統治該國的沙特家族執政能力普遍不怎麼樣。這種刻板印象不無來頭,現代歷史上沙烏地阿拉伯捲入其中、並作為主要當事方的軍事衝突確實以敗多勝少且場面難看著稱。四次中東戰爭中,沙烏地阿拉伯幾乎按兵不動、主要作為參戰阿拉伯國家的支援力量,其軍事力量水平拉胯的問題姑且沒有暴露。然而在近幾年對葉門胡塞武裝的打擊行動中,沙烏地阿拉伯作為反胡塞多國聯軍的主力,卻在兵力物力均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屢戰屢敗、甚至還被胡塞武裝多次反攻本土或遭到遠端攻擊;在干涉敘利亞內戰時也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實力,有限的攻擊行動限於空中打擊,作戰效果也遠達不到預期。
沙烏地阿拉伯是個典型的因資源所生又受資源所困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國土面積有225萬平方千米之大,但人口僅有約3200萬。這個人口密度直觀一點說,就是1.35個新疆的面積上生活著的人口總量僅相當於只有1.3個上海人口,其地廣人稀的程度可想而知。由於沙烏地阿拉伯所在的阿拉伯半島地處西風帶、西側又毗鄰廣袤的北非地區,沙烏地阿拉伯境內能從海洋暖溼氣流中獲取的水份極小,其約200毫米的年降水量使其境內沙漠廣佈、大部分地方因缺水而難以成為人類聚居地。
如此貧瘠的土地下卻蘊藏著令人驚異的財富,沙烏地阿拉伯境內探明的石油儲量超過2600億桶、佔全球總儲量的約16%到18%,在成品油作為主要能源的20世紀到當下,如此巨大的石油儲量自然會轉化成巨大的財富。到2022年時,沙烏地阿拉伯國內生產達到11081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4萬美元,可以說是字面意義的“富得流油”。
自然而然,充裕的經濟條件使得沙烏地阿拉伯在軍事力量建設上也不含糊。沙烏地阿拉伯的軍費開支規模十分巨大、位居世界第四,目前沙烏地阿拉伯陸軍裝備有500輛M1A2主戰坦克、760輛履帶式步兵戰車、332輛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和卡車炮,空軍有231架F-15戰鬥機、71架“颱風”戰鬥機和81架“狂風”IDS戰鬥轟炸機,海軍有7艘導彈護衛艦和9艘輕型護衛艦。
以上只是沙烏地阿拉伯軍隊中先進裝備的一部分,其餘諸如大型無人機、重型武裝直升機、自行遠端火箭炮等等不勝列舉,且數量都不少。而作為中東地區唯一常設戰略火箭部隊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雖然不具備彈道導彈生產能力,卻在該地區中最早裝備中程彈道導彈,打擊範圍覆蓋包括以色列、伊朗、土耳其等其他域內主要國家的中東地區全境。同時,沙烏地阿拉伯還在不遺餘力地更新其武裝力量,主戰武器更新速度很快,且由於自身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特殊地位得以能夠從不同渠道選取先進裝備。那麼,是什麼問題導致看似強悍的沙烏地阿拉伯卻在戰場上落得如此田地,乃至影響到了沙烏地阿拉伯在中東事務中的話語權?
其實,如果對沙烏地阿拉伯的武裝力量進行剖析,就不難發現這支表面光鮮的軍隊實際上存在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是源自沙烏地阿拉伯的建國基礎、堪稱結構性弊病。如前所述,沙烏地阿拉伯地廣人稀,由於人口本來就不多、且事實上石油財富掌握在以沙特家族為首的少部分人手裡,目前沙烏地阿拉伯武裝力量可以動員的適合服役人口規模有限,且由於大城市居民參軍意願偏低、而貧困地區居民又面臨受教育程度等問題,整體來說兵源素質水平不佳。
另外,由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家機器結構落後、權力分配上類似封建制又門閥眾多,很多掌握部分國家權力的部族、派系都在軍隊中安排有中高階指揮官,這些高階軍官不但互相之間往往互不配合甚至有所衝突,同時自身軍事素質也不高、既不瞭解現代軍事衝突的技術特徵也欠缺作戰指揮能力。同時,過多的軍官數量也導致官兵比例嚴重失調,實際上能調動的作戰人員數量並不多,且指揮體系混亂。這樣一支軍隊,能維持表面上的一致性,其實已經相當不易了。
另一方面,沙烏地阿拉伯雖然從國際渠道獲取先進武器裝備相當容易,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恰恰又反映了沙烏地阿拉伯缺乏軍事工業基礎的窘境。中東地區並非沒有具有較為完善的軍工體系的國家,以色列、土耳其和伊朗都具有一定水平的各軍兵種主戰裝備研發生產能力,甚至阿聯酋都能研製生產一些陸軍裝備。然而作為中東地區首富的沙烏地阿拉伯,卻在軍工生產方面乏善可陳,除推出過幾款輪式裝甲車外並沒有取得過比較亮眼的成績,且這些國產裝備也幾乎沒有被沙烏地阿拉伯軍隊採用過。
從這個角度來看,沙烏地阿拉伯的軍事力量在物質層面上立足不穩,由於只能選擇市面上的現成裝備、頂多根據中東地區環境對賣方提出一些適應性改裝要求,實際上沙烏地阿拉伯難以獲得完全適合自身需求、特別是貼合部隊實際水平的武器裝備,這令本來就不高的沙烏地阿拉伯軍隊作戰能力進一步受到限制。因此,當前沙烏地阿拉伯軍隊的作戰能力上限並不高,以這樣的基礎企圖讓中東地區其他國家俯首帖耳,恐怕終究是難以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