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摘要:10月28日,年代劇《小巷人家》開播。這部劇以蘇州棉織廠家屬區的兩家人家,從1978年恢復高考開始,在幾十年的時代大潮中,以孩子們的命運發展為主線的故事。這部年代劇充滿了煙火氣,80年代的氣息撲面而來,不禁讓人想到了那個難忘的年代。
圖1:《小巷人家》海報10月28日,年代劇《小巷人家》開播。這部劇以蘇州棉織廠家屬區的兩家人家,從1978年恢復高考開始,在幾十年的時代大潮中,以孩子們的命運發展為主線的故事。這部年代劇充滿了煙火氣,80年代的氣息撲面而來,不禁讓人想到了那個難忘的年代。年代劇一直都是很火的題材,這些年來也不乏相當經典的作品,如《金婚》、《人世間》、《父母愛情》等,這些膾炙人口百看不厭的經典,共同點就是講述普通人在時代大潮中的柴米油鹽悲歡離合,如果摻雜了太多高大上的正能量,反而會使得原本讓普通觀眾所熟悉的煙火氣變了味。這次的《小巷人家》就是相當成功的佳作,所以播出才兩天收視率就破2,豆瓣評分也高達8.2分,好評如潮,甚至被稱為今年的黑馬大劇、這部劇透過莊家、林家家長裡短的故事,將時代的一些重大事件,諸如恢復高考,福利分房、知青返城,知青子女落戶,個體經濟,星期天工程師,停職留薪等等等,都有機融合在各種故事中,滿滿的時代氣息,幾乎瞬間把觀眾拉回到了80年代。
圖2:《小巷人家》海報那些早已淡忘的時代詞彙,在劇中重現,一下子就勾起了很多回憶。這些曾經耳熟能詳的詞彙,對於90後、00後來說,基本上就是聞所未聞的。比如說定量,就是糧食定量,計劃經濟年代實行糧食配給,每人每月根據性別、年齡、工作性質,給予一定的糧食配給,發給相應的糧票。上海1970年代從事重體力勞動者的每月糧食定量是44斤。憑糧票可以到糧店裡平價購買糧食。這個定量不能保證敞開吃飽,但七八分飽還是有保證的。當然,黑市上也可以高價買到糧食,但黑市不但價格高,而且有風險,一旦被發現可能會受到罰款、拘留等處罰。所以一般不到萬不得已,很少會去黑市上買糧食。在劇中,初中生莊圖南每個月的糧食定量是28斤,老週記憶裡,當年上海初中生的糧食定量是32斤,這顯然是為了保證青春期孩子發育時的熱量攝入。一個月32斤,差不多一天一斤糧食,這可是還沒有煮出來的生米重量,今天看起來,簡直是非常驚人的,現在普通人家一個月也吃不到30大米。但是在那個年代,一天一斤都不夠吃。原因很簡單,油水太少,所以就特別能吃飯,一頓吃半斤的都很常見。
圖3:全國糧票這就說到了糧票,不但到糧店買米要糧票,就連所有的食品,從飲食店裡的包子、麵條,到點心店裡的餅乾、點心,都需要糧票,買一斤包子就要一斤糧票,光有錢是不能買的。糧票還分地方糧票和全國糧票,地方糧票是由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發行,僅限於在本省範圍內流通。全國糧票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在全國範圍流通。主要是提供給出差到其他省市的人員使用,用自己訂量的地方糧票根據出差時間長短從單位換取全國糧票。所以,全國糧食的含金量肯定要比地方糧票高。同樣用糧票換雞蛋,同樣面值的全國糧票就要比地方糧票能換到更多雞蛋。說到地方糧票,上海糧票流傳最廣的段子就是竟然有面值只有半市兩(25克)的糧票,這麼小面值的糧票可以買什麼啊?所以這就成了嘲笑上海人小家子氣的經典段子了。這半兩糧票就用來買一根油條時用的。
圖4:上海的半市兩糧票除了最重要的糧票,還有副食品票,主要有肉票、油票、糖票,顧名思義,就是買肉買油買糖時需要的票。上海1970年代的肉票配給,是每人每月2元,當時肉價大約是0.9元,2元可以買兩斤多一點的肉。1976年以後,不再是2元金額,而是改為每人每月兩斤肉。一個月才兩斤肉,確實是很低的標準。所以油水明顯不夠。肉是有很多品種的,後腿肉、肋條肉、大排骨、小排骨……在數量有限的情況下,首選必然是脂肪含量更高的肥膘肉,也就是俗稱的大肥肉。當然這樣的大肥肉,主要是用來熬豬油。所以,60後70後的印象裡,熬出豬油之後的豬油渣,是兒時最美味的零食。尤其是當焦脆的豬油渣還殘留一滴兩滴豬油,在舌尖上爆漿,頓時濃郁的油脂充滿了整個口腔,絕對是幸福的體驗。而要想買到肥膘肉,還得一大早就去排隊,因為人人都想要買肥膘肉,去晚了就沒有了。這在今天簡直是無法想象的——天不亮就要去排隊,而且買的竟然還是肥膘肉!不僅是肥膘肉,當時物資供應匱乏,稍微能看得中的魚呀,雞呀,甚至熟菜,都是需要排隊的。
圖5:當年的肉票所以在菜場裡排隊就是每天買菜人的必修課。有時候一個人要排兩三個隊伍,就有了用磚頭、菜籃子、小板凳來代替的辦法。今天股市裡有個術語“掛籃子”,就是從當年排隊用菜籃子排隊演化而來。在劇中就有孩子們替大人排隊,連林棟哲都希望長大了到副食品商店當個賣肉的,有了肥膘肉就可以利用職權便利,偷偷藏起來賣給自己的親戚朋友。而由蔣欣飾演的宋瑩,對於80年代的期望就是:“少吃蛇瓜多吃肉。”她的這個願望果然實現了,從1980年開始上海取消了肉票,只要有錢,就可以敞開買肉了。那個年代,除了糧、油、肉等必需品都要票,可以說樣樣東西都要票。大到手錶腳踏車,小到毛巾肥皂,甚至連火柴都是要票的。
圖6:小到火柴都要有票在《小巷人家》中,電視機票是著墨最多的。而1970年代末,電視機剛剛進入普通家庭,所以電視機票是非常緊俏的。由於不是生活必需,所以電視機票的數量很少,各單位都是用來作為獎勵,獎給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宋欣就因為沒有評上先進工作者,沒有獲得電視機票的獎勵,就非常懊惱。
圖7:電視機票而那時的電視機,還都是9英寸、12英寸,那就是電視機熒幕對角線距離9英寸(約合22.86釐米)、12英寸(約合27釐米)。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太小了!當年一個樓裡有一家人家買了電視機,往往鄰居們都會去看電視,主人甚至還會準備茶水、糖果零食來招待,非常熱鬧也非常融洽。現在想來,這麼多多人擠在一個小房間裡,看這麼小的電視,能看到什麼?但在當時,這是最快樂的時光。劇情就隨著莊家、林家的幾個孩子的人生經歷,從中考、高考、戀愛、工作,一路鋪展開來,非常接地氣,就像是在身邊發生的故事,不僅有戲劇衝突,更有著滿滿的時代感。演員的表演也很到位,蔣欣和出演黃玲的閆妮,兩位女主非常出彩,將刀子嘴豆腐心,外表潑辣但內心善良的宋瑩,還有內斂但又剛強,原則問題寸步不讓,為了子女的利益而不惜和丈夫決裂的黃玲,塑造得極為成功。
圖8:蔣欣扮演的宋瑩和閆妮扮演的黃玲兩家人的男當家,林武峰(李光潔飾演)和莊超英(郭曉東飾演),這兩人的性格也很典型,林武峰人情練達,尤其很會哄妻子開心;莊超英則是愚忠,又有著幾分小知識分子的酸腐。同樣也令人印象深刻。不過這裡有個硬傷,“超英趕美”是1958年大躍進的口號,能起這個名字肯定是1958年以後。而他的兒子莊圖南1979年就中考上初一,應該是13歲。這樣一算,難道莊超英八九歲就生兒子了?他應該是1940年前後出生才對。還有,莊圖南的名字也有問題,“圖南”出自莊子的《逍遙遊》,他應該是1966年出生的,那是個什麼年代?怎麼可能會取這麼充滿封建糟粕的名字?那個時候大都是取“衛東”、“衛紅”這樣充滿昂揚革命鬥志的名字。當然,瑕不掩瑜,《小巷人家》是最近幾年非常精彩的年代劇,已經好多年沒有緊盯著追劇了。而且也讓老周有了穿越時空,重回80年代的感覺。雖然是發生蘇州,但距離上海不遠,還是很相近相似的。
圖9:《小巷人家》劇照,莊家和林家非常融洽地在一起吃飯盤點一下,這些年來,京味的年代劇有《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正陽門下》、《情滿四合院》,山東青島的年代劇有《父母愛情》,東北的年代劇有《平凡的世界》,甚至比連浙江義烏都有《雞毛飛上天》,唯獨沒有以上海弄堂為背景的年代劇,確實很遺憾,期待會有一步經典的海派年代劇。(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