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觀察者網 賴家琪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上週在節目中直言,“烏克蘭戰爭的一切都與金錢有關”,特朗普將“達成協議”,讓烏克蘭用稀土資源償還美國的“戰爭投資”。
“這場戰爭是關於金錢的。人們很少談論它。但你知道,全歐洲稀土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是烏克蘭。價值2萬億到7萬億美元的稀土,這與21世紀密切相關。”格雷厄姆11月20日在美國福克斯新聞的一檔節目中告訴主持人肖恩·漢尼提(Sean Hannity),烏克蘭準備與美國交易,而不是俄羅斯人,“因此確保俄羅斯不會接管這個地方符合我們的利益”。
格雷厄姆還盯上了烏克蘭的糧食。他宣稱,烏克蘭實際上是發展中國家的糧倉,運往非洲的所有食品中50%都來自烏克蘭,“我們可以與烏克蘭建立經濟關係賺錢,這兒的和平對我們非常有益”。
美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的線上雜誌《負責任的治國之道》11月25日稱,這並不是格雷厄姆第一次公開表示美國可以從烏克蘭的自然資源中受益。他在今年9月的一段影片中說,“(烏克蘭)坐擁價值萬億美元的礦產,這些礦產可能有利於我們的經濟”,當時他就站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旁邊。今日俄羅斯“RT”報道稱,11月初,澤連斯基的顧問米哈伊爾·波多利亞克(Mikhail Podolyak)也呼應稱,烏克蘭擁有“鋰和鈦等稀有礦產,我們可以(與美國)共同開發”。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右)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左) 烏克蘭新聞社
不過,美國保守派媒體“The Blaze”在11月25日的報道中補充稱,格雷厄姆今年早些時候告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資料有所不同,當時他稱烏克蘭“坐擁價值約10萬億至12萬億美元的關鍵礦產”。
格雷厄姆還強調,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在將此類資源轉換成現金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特朗普建立了一個貸款系統,“烏克蘭必須向美國還錢”。“特朗普將達成協議,拿回我們的錢,充實我們的稀土儲備。這對烏克蘭和我們來說都是一筆好交易。”格雷厄姆稱。
當被問及烏克蘭是否可以償還美國在戰爭中投資的“數千億美元”時,格雷厄姆回答稱,“這只是杯水車薪”,同時再次重複說烏克蘭是歐洲礦產最豐富的國家。
他還以己度人,聲稱“這就是俄羅斯現在在那裡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投資新聞網”(investing news network)今年4月釋出的資料,俄羅斯稀土儲量高達1000萬噸,位居世界第四。
拉踩了俄羅斯,格雷厄姆也沒有忘記美國現任總統拜登。他聲稱,如果烏克蘭在戰爭早期被授權使用遠端導彈,烏克蘭今年年底的情況會“好得多”。
特朗普經常批評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他多次表示,如果他是總統,俄羅斯絕不會“入侵”;如果他重返白宮,他將結束戰爭。格雷厄姆則站在辯論的另一邊,他希望烏克蘭不惜一切代價繼續戰鬥,“憑藉美國的武器和資金,烏克蘭將與俄羅斯作戰到最後一個烏克蘭人”。
在他看來,美國幫助烏克蘭“贏得”戰爭並找到“解決方案”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事情。格雷厄姆反覆宣揚他的“烏克蘭坐在金礦上”的論調,聲稱烏克蘭決不能被允許走向俄羅斯或中國。
《負責任的治國之道》頗具嘲諷意味地指出,格雷厄姆的言論是在說,美國可以從一個“飽受戰火蹂躪的國家”獲益,他的話表明烏克蘭人的利益和有意義的和平在他那兒並不具有優先順序。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的報道,已有超100萬人因俄烏衝突死亡。而對於格雷厄姆來說,“為了爭奪烏克蘭的自然資源,這樣的死亡似乎是一個可以接受的代價”。
來源|觀察者網
延伸閱讀
當地時間24日,烏克蘭政府邀請少數媒體檢視俄軍發射的新型“榛樹”中程導彈殘骸,這也是外界首次得以一窺這種曾震驚世界的新武器——雖然只剩下燒黑的少數部件。烏克蘭方面希望透過對這些殘骸的研究,找到未來的應對之策。但現有跡象現實,俄羅斯宣稱的“榛樹”中程導彈無法攔截,對於當前防空反導能力薄弱的烏克蘭而言,恐怕是糟糕的現實。
外媒相關報道截圖
路透社稱,這些燒燬破碎的導彈部件目前存放在一家武器研究機構內,但出於安全考慮,未公開具體位置。烏克蘭專家正透過研究殘骸,以探明俄羅斯的軍事供應鏈、生產模式,並評估制定反制措施的可能性。烏克蘭當局透露,這款高超音速中程導彈在飛向第聶伯羅的過程中,最高速度達到每小時1.3萬公里。這與俄羅斯聲稱的“榛樹”導彈飛行速度達10馬赫基本吻合。報道提到, “目前仍有許多事情尚不清楚,包括導彈造成的破壞程度。烏克蘭很少披露對軍事目標的損害,擔心這些資訊會對莫斯科有所幫助”。
新型“榛樹”中程導彈殘骸
烏克蘭國際文傳電訊社透露,基輔正在尋求獲得美國“薩德”反導系統,或升級其美製“愛國者-3”反導系統。但從技術指標上看,目前這兩種美製反導系統都無法應對“榛樹”導彈。現場影片顯示,“榛樹”導彈攜帶的多枚分彈頭分別擊中目標,外界猜測它可能配備了洲際導彈使用的“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烏克蘭缺乏中段攔截能力,現有的反導系統僅能執行末段攔截,MIRV正是專門為此設計的,在進入飛行軌跡末段時會分別釋放多個彈頭飛向不同目標,末段反導系統相當於需要同時攔截多個分彈頭的襲擊,導致攔截成功率極大降低。
更糟糕的是,烏軍可以獲得的末段反導系統效能也不足以對抗“榛樹”高超音速中程導彈。例如 “愛國者”系列反導系統中的最新型號是“愛國者”PAC-3 MSE,它採用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和更好的感測器,具備更大的攔截範圍和更精準的直接撞擊殺傷能力,但總體上仍屬於末段攔截系統,僅具備攔截中近程彈道導彈的能力,無力應對“榛樹”這類新型中遠端彈道導彈。
而“薩德”反導系統號稱是唯一可以在大氣層內和大氣層外同時實施攔截的反導系統,最大攔截高度達150公里,可以與“愛國者”系列反導系統組成高低多層攔截網。但“薩德”反導系統也只能對付射程3500公里左右的傳統中程彈道導彈,尚無力攔截具備機動變軌能力的新一代中程彈道導彈。更重要的是,目前美軍總共只有7套“薩德”反導系統,在全球部署中早已處於“不夠用”的狀態。不久前,五角大樓決定向以色列增派一套“薩德”系統,就引起多名美軍高階將領的擔憂,認為美軍全球戰略對於反導系統的需求猛增,這種抽調會影響美軍在其他地區,尤其是太平洋方向的導彈防禦能力。因此美軍很難再從其他地方抽調“薩德”系統增援烏克蘭。此外,與面積有限的以色列不同,烏克蘭地域遼闊,一兩套“薩德”系統能保護的範圍非常有限,俄軍“榛樹”導彈憑藉射程優勢,可選擇其他缺乏防護的目標。
烏克蘭地域遼闊,一兩套“薩德”系統能保護的範圍非常有限 資料圖
不過俄羅斯普京的電視講話證明,目前“榛樹”導彈處於試驗階段,還沒有正式服役和量產,這意味著俄軍暫時還無法將其大批次投入戰場。根據俄羅斯媒體與西方情報機構的公開資訊,“榛樹”中程導彈是RS-26“邊界”洲際導彈的衍生型號,而後者與俄軍現役RS-24“亞爾斯”洲際導彈關係密切——總的來說,它就是一款可以攜帶高超音速戰鬥部的準洲際導彈,這種先進效能的背後,決定了至少在短時間內,“榛樹”中程導彈不太可能像其他戰術彈道導彈那樣被大規模投入戰鬥。
據介紹,洲際導彈通常配備威力巨大的核戰鬥部,因此在設計上會不惜重金地堆砌先進技術,以增強其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由此帶來的是洲際導彈的生產速度慢、成本極其昂貴。例如美國新一代“哨兵”洲際導彈的單枚成本已經高達1.62億美元。而採用常規戰鬥部的彈道導彈需要大批次使用,就必須具備更快的生產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例如美國“陸軍戰術導彈”(ATACMS)成本不到100萬美元,新一代“精確打擊導彈”為350萬美元;俄軍“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成本也只有數百萬美元。因此由RS-26“邊界”導彈發展而來的“榛樹”中程導彈的生產速度和成本將是它大規模投入實戰的主要障礙,而非烏克蘭心心念唸的美國反導系統。
越來越多西方媒體注意到“榛樹”根本就不是為烏克蘭準備
事實上,越來越多西方媒體已經注意到,“榛樹”中程導彈根本就不是為烏克蘭準備的,英國《每日郵報》稱,俄羅斯這款新型導彈可以攜帶多枚核彈頭,若發起打擊,“倫敦將在20分鐘內化為灰燼,而柏林將在不到15分鐘內被擊中”。挪威奧斯陸大學武器專家法比安·萊內·霍夫曼稱,俄方發出的訊號是:“看,今晚的打擊我們沒使用核彈頭,但你要知道,你要再接著搞下去,下次沒準就上核彈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