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廈門市區一路往東,經第二東通道或翔安隧道後再向南行駛一段路程,就進入了一片廣闊的在建專案地區。這裡佈滿了砂石土木,也洋溢著勃勃生機。遠遠地,記者看到了一片錯落鋼材勾勒出的龐大建築。再走近一些,一些吊車正在為其安裝藍綠色的外裝鋼板。豔陽下,這一簇鋼結構,以及正在向海的方向延展的藍綠色材料從不同角度反射著陽光,閃耀奪目。
這是正在建設中的廈門太古翔安新機場維修基地專案現場。根據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廈門太古)的公開資訊,該專案將在2025年底基本建成竣工。屆時,這座民航飛機維修機庫將能容納12架寬體飛機及6架窄體飛機,成為世界單體規模最大、跨度最長的民航飛機維修機庫。
從醞釀、籌備到而今的即將建成,專案的設計方、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規劃總院已經跟進、深耕了10年。進入設計、施工階段後,規劃總院團隊不僅根據客戶要求,進行了大跨度的創新設計,還深度參與施工階段,支援實現安全、高效的施工建設,並且在智慧維修、綠色節能等多個理念上作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規劃。
6座機庫、2座機庫與未來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民航需求,支援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多年來福建省政府和廈門市政府一直在籌劃廈門新機場的建設。2019年,廈門翔安國際機場(以下簡稱翔安機場)專案獲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批覆。2022年,翔安機場全面開工建設。根據廈門市相關規劃,翔安機場作為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航空樞紐,對於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廈門太古翔安新機場維修基地設計圖
隨著機場遷建工程的開展,目前位於高崎機場周邊的6座廈門太古民航飛機維修機庫也要與之協同搬遷。規劃總院負責設計的太古翔安新機場維修基地,正是廈門翔安國際機場的配套遷建專案之一。
基於遷建專案這一背景,設計團隊要滿足的核心需求,一方面是需要在有限的用地面積內,提供等同於目前廈門高崎機場附近共6座維修機庫的維修能力;另一方面,還要結合客戶的需求,為其未來的業務增長留下空間,透過科學規劃支援客戶實現效率提升。
為了做到這一點,規劃總院設計團隊在並不算寬敞的建設用地上設計了一簇外觀簡潔明快、風格內斂高效的建築群,這塊建築群的核心,是以中軸線為核心、分佈在兩側的兩座巨大機庫。
西側的1號機庫和東側的2號機庫背靠背坐落,中間以連廊聯絡。機庫北側的辦公樓和中央倉庫在中軸線兩側對稱佈置,面向園區主入口。輔助的小單體群建築,則結合功能、用地條件佈置在用地西北角,進一步實現土地的最大化利用。
飛機抵達翔安國際機場後,可以直接從基地南側的機場跑道駛入維修基地。機庫的內側,吊頂高度平緩降低,指示著飛機機頭的位置。兩座機庫一共設有12個寬體機機位、6個窄體機機位。12個寬體機機位中,未來有一個能夠滿足空客A380的維修要求。
該專案技術負責人臧文靜這樣介紹其設計理念:“我們基於對飛機入庫狀態的分析,對建築輪廓體量準確控制,實現了建築形式與功能、結構的統一。可以說這個專案的建築造型設計是剋制的、適度的,展現了巨大尺度工業建築美感的同時,也節約了投資。”
這樣的設計,使得翔安新基地的維修機位數量等同於高崎機場老基地,切實保障遷建專案能提供與既往一樣的維修能力。而未來更高的業務增長要靠更高的效率和更先進的技術來實現。
專案總監臧志遠詳細揭示了這座機庫面向未來的那些科技巧思。
兩座機庫背對背的中軸對稱佈局方式為各類車間和航材提供了互通共享的可能,極大提高了效率、縮短了動線。在機庫中軸上,人和貨物可以做到分層、分流。AGV智慧運輸機器人可以透過中軸線,將航材備件等貨物從中央倉庫運送到其需要的崗位上,實現貨物的無人運送。同時,整個基地也為5G等通訊技術的應用做了充分的預留方案。
此外,為落實低碳環保理念,設計團隊還結合專案特性和地域氣候條件,統籌採用了多項先進的節能環保措施,包括結合建築造型大面積鋪設的光伏發電系統、空調水蓄冷系統、餘熱回收系統、智慧照明系統、廢水處理及回用系統、廢氣處理系統、地下綜合管廊系統等。專案還建立了全面的智慧建築能源管理系統。未來,該專案的綠建節能目標是獲得LEED-NC(新建築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評級系統的金級認證。
30年前、10年前和不久後
從該基地的專案設計圖公佈,到而今的雛形初現,在被公眾所知道之前,這座機庫在國內空間結構領域就已經為人所知。無他,只因建築跨度巨大:1號機庫跨度255.6米+269.5米。這是一個驚人的跨度,要知道屋蓋還需懸掛1000多噸的移動維修裝置。機庫大廳內唯一的一根柱子,就是下圖中朝向停機坪一側,書寫著“三項資料世界第一”的這根。
如前所述,在廈門太古的公開資料中,翔安維修基地專案被表述為“世界單體規模最大、跨度最長的飛機維修機庫”。自然而然,這樣的說法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讚歎的同時,也有很多疑惑隨之而來。
對此,規劃總院副總結構師趙伯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超大跨度建設方案與其說是我們的工作成果,更實事求是的說法應該是,這是客戶對我們的要求,是該專案的一個輸入條件。”
為了在52萬平米的建設用地內提供業主需要的維修機位,1、2號機庫只能採用大跨度建設方案。大跨度建設方案雖說建造成本增加,但無疑會極大地提升維修效率,並支援業主提高營收和利潤。
採訪中,專案團隊成員屢屢表示:“能有機會實踐這樣的設計,是我們的榮幸。”而這種榮幸,除了基於多年行業內經驗鍛造出的硬實力,還來自“十年磨一劍”的堅持。
位於中國東海南端、臺灣海峽西岸的廈門有其獨特的地理、氣候和經濟特點。臧志遠已經數不過來,從2014年專案醞釀到現在,團隊面對過多少變化:“我們經歷過專案的暫停和重啟,經歷過建設規模的大幅度調整和增加,經歷過各種分期建設模式的討論,經歷過大量建築設計和消防規範的變化和調整……現在想來,每一次調整對大家都是一次提升。每一個人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專案變得更好,我們相信自己正在創造新的紀錄。”
臧志遠還記得,2016年該專案招標時,業主曾問專案團隊:“過去十年建一座機庫,和現在建一座機庫,有什麼不同?”當時,他與團隊以詳盡的設計圖進行了方案闡述。而今,這座閃閃發亮的機庫已經近在眼前。對比2016年,設計圖已經改了不知道多少版,但是面向未來、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卻從未變過。
自從20世紀80年代我國民航事業開始企業化改革,逐步放鬆市場進入後,規劃總院就開始進入民航機庫設計領域。近年來,隨著我國民航事業的高速發展,民航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也迎來一個又一個高峰。規劃總院參與設計了多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民航機庫專案。而在此次翔安國際機場的配套建設中,除了該維修基地專案外,還有其他6個專案,包括機務維修、航食配餐、航空貨運各型別,也由規劃總院承接設計並同步建設中。
作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專注諮詢設計建設的主體,規劃總院是國家級的規劃諮詢領軍智庫,是城市規劃、臨空經濟、通航產業、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的專業化領跑者。建立73年以來,規劃總院持續深耕航空主業、民航通航、市政環境、航空技術拓展、民用建築拓展、新興產業拓展等市場,在現代航空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經驗豐富,綜合實力雄厚,近年來更集中發力臨空經濟、低空經濟和“一帶一路”相關專案,集中支援國家規劃與相關產業發展。
待採訪結束,時間已近黃昏。眼前這座巨大的機庫、這個正在披上廈門太古標識的龐然大物,在夕陽下安靜不言,彷彿在等待“群鳥”的歸巢休整,也彷彿在等待來自世界的矚目。不久後,將有來自全球多個航司的多型飛機在這裡接受維修維護服務,這座坐落於我國東南沿海南端島嶼上的機庫,將以開放的胸襟為我國民航事業發展加註動力,向世界彰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