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中國大蒜種植戶怎麼也沒有想到,如今居然能和華為、大疆平起平坐,一起上了美國的制裁清單。這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聊聊。
大蒜僅僅是歷史悠久的調味食材而已,在很多家庭的廚房和餐桌中隨處可見,而在近日,一則新聞卻讓人大跌眼鏡:美國國會竟然將中國大蒜列為制裁物件,稱其對美國食品安全構成“極大威脅”。一時之間,大蒜這一平凡的食材瞬間“科技範兒”十足,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說起美國人對中國大蒜的仇視,可以說完全到了瘋狂極端的境界。以此次美國對中國大蒜下達禁令來說,他們給出的理由依然是老生常談的“國家安全”。由於大蒜屬於食品範疇,美國人就從食品安全的角度入手,公然指出中國大蒜運用汙染水源實行灌溉,而且一些含有病毒的糞便作為肥料的不良行為。
一句話,美國人汙衊咱們的大蒜“不乾淨”而且“不安全”。也正是因為這番毫無邏輯和證據的分析,讓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在回應此事時忍俊不禁。的確,自從美國發起貿易戰以來,逮著機會就要對中國產業和企業咬一口,根本不在乎所謂的事實邏輯,這不由得讓人感受到無奈與諷刺。笑過之後,我們深入思考這一事件背後的深層次影響就會發現,這並非一場無關痛癢的鬧劇,而是一項已經透過法案、即將付諸實施的決策。可以說,美國打壓中國大蒜,就是出於“小院高牆”的保護政策。
美國農產業發達,大蒜出口貿易原本也是風生水起。只不過,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蒜出口國和生產國,隨著越來越多的大蒜出口海外,不僅動了美國的蛋糕,也讓美國本土廠家深受影響。為了保護本土企業,美國不止一次對中國大蒜加稅,在1994年中美關係緊張的時候,美國人甚至加稅到了376%。
即便如此,中國大蒜在美國市場的表現依然強勁,始終是美國最大的大蒜進口國。最新資料顯示,中國大蒜佔據了美國市場80%的份額。這一資料不僅彰顯了中國大蒜的競爭力,也反映了美國市場對中國大蒜的依賴程度。隨著拜登對華新一輪貿易戰的開啟,美國自然要打擊中國的優勢出口產業,進而以中國大蒜“傾銷”為由實施制裁,這一理由在表面上看似是基於市場競爭的考量,但深入探究卻漏洞百出。
如果結合WTO的國際貿易法則可以發現,對於美國政客所說的中國大蒜搶佔其本土市場份額,這顯然是一面之詞。因為每個人所說的“市場衝擊”完全是正常的國際貿易競爭,中國大蒜憑藉著價效比優勢贏得了美國市場,而美國本土大蒜產業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競爭力匱乏等問題。
據農業專家介紹,多年來,美國大蒜產業長期受困於種植技術更新緩慢、生產成本高昂等內在問題,因此難以和物美價廉的中國大蒜同臺競爭。在市場競爭中比不過中國,美國的反華政客就帶著狹隘的保護主義思維和短視的利益集團訴求,以行政手段干預市場,保護本國低效率的農業產業,這種違背經濟規律的行為實則丟盡了美國的顏面。
從大資料來看,國內市場大蒜的價格波動一直是個熱門話題。經歷了行業波動後,目前大蒜價格已經度過了低迷期,今年市場非常火爆。縱向觀察大蒜市場行情不難發現,大蒜價格如同過山車般起伏不定,也影響著整個行業的投入。一般來說,當大蒜價格高企時,種植戶們紛紛湧入市場;而當價格下跌時,則往往伴隨著蒜農的虧損和市場的冷清。這也意味著,如果美國對中國大蒜髮起制裁,受到外貿出口規模銳減的影響,大蒜價格短期內會迅速下降,而國內從業者也會及時調整產業規模,做好止損,受到的負面影響並不大。反倒是美國國內市場,在失去了中國市場後,將很難再找到物美價廉的供應市場,最終承受損失的還是美國消費者。
再從長遠來看,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對華髮起貿易戰時,我國就以對美國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加徵關稅的形式來反制美國。因此,即將重返白宮的特朗普捲土重來,聲稱上任後就要對中國加徵關稅,再加上近期的“大蒜”言論,這也意味著新一輪的中美貿易摩擦難以避免。既然美國出了先手,就要等待中國的反擊組合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