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一家名為“Insta Group Oy”的公司,與烏克蘭專家合作,專門為烏克蘭特種部隊研發了一種新型多旋翼無人機“Steel Eagle ER”,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具備抗干擾能力的自殺式無人機,但它的戰鬥部不是對付裝甲目標的聚能戰鬥部,而是內部填充有大量鋼珠的殺傷戰鬥部,一種飛行的“克萊默”地雷,專門打擊有生力量,還能夠打穿輕型裝甲車輛的頂部裝甲,空炸,目標在空曠地帶幾乎無處可躲。
關於這種飛行的“克萊默”地雷概念,之前就看到也有美國公司在搞,並獲得了五角大樓的青睞,但如今看,還是芬蘭公司在烏克蘭專家的幫助下領先一步,戰場需求加快了研發速度。
這場戰爭催生了諸多新戰術和新武器,同時也被各方積極學習借鑑,烏克蘭這邊仿製了俄軍戰場表現出色的“柳葉刀”巡飛彈並發展出了改進型,俄羅斯那邊同樣也有類似動作,這種飛行版“克萊默”地雷估計也會很快出現在俄軍手上。
當然,相比“Insta Group Oy”,那些大型防務企業在這場戰爭中發揮的作用更大,比如歐洲地面武器工業巨頭萊茵金屬。
據Politico報道,北約證實俄羅斯情報部門計劃暗殺萊茵金屬CEO阿明·帕佩格,這是俄羅斯情報部門針對歐洲防務企業高管的廣泛計劃的一部分,但這起暗殺企圖已被美國和德國情報部門聯合挫敗。
關於俄羅斯情報部門要暗殺萊茵金屬CEO阿明·帕佩格的訊息,我們之前就說過,估計有些朋友應該還記得,不過,迄今為止,此事尚未得到華盛頓、柏林或莫斯科的官方回應。
在公開報道中,我們沒有看到相關國家公佈俄羅斯情報部門破壞西方軍工業的具體證據,只看到不斷有西方防務企業發生爆炸、火災的訊息,不過,最近這類資訊也很少看到了,如果真是俄羅斯情報部門製造了這些破壞活動,那麼,極可能是西方反間諜部門採取了應對措施,畢竟,執行這類人物的俄羅斯情報人員本身就素質不高,大多數時候還是由僱傭的當地犯罪分子執行。
考慮到情報戰的特殊性,西方很難抓到有價值的俄羅斯情報人員,即便是抓到,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公之於眾,而是進行秘密交換:俄羅斯的軍工企業也在不斷髮生爆炸、火災,這些破壞可不都是烏克蘭自殺式無人機所為,烏克蘭情報人員在執行破壞任務時,誰也不知道是否獲得了西方同行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