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訊息網2月4日報道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月31日刊登一篇文章,標題為《最新兩棲攻擊艦下水,中國的航母雄心繼續推進》,作者是彼得·蘇丘。全文編譯如下: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目前擁有兩艘真正的航空母艦,第三艘已開始海試,很可能在2025年底服役。不過,中國在2024年底還推出了第一艘“下一代兩棲攻擊艦”。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軍事分析人士認為,在中國力爭與競爭對手美國的軍力抗衡之際,這將為中國快速擴張的海軍增添一款“強大的先進戰艦”。
四川艦下水的畫面
據報道,新下水的076型兩棲攻擊艦以西南省份四川命名,排水量超過4萬噸,與美國海軍的“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相當。四川艦的大小也與法國海軍的“夏爾·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和印度的“超日王”號航空母艦相似,後兩者都是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
據中國海軍的宣告說,四川艦“設定雙艦島式上層建築和全縱通飛行甲板,創新應用電磁彈射和阻攔技術,可搭載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兩棲裝備等。該艦下水後,將按計劃開展裝置除錯、繫泊試驗、航行試驗等工作”。
電磁彈射器將使076型能夠搭載更大、更重的飛機。相比之下,美國海軍的兩棲攻擊艦搭載的是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固定翼飛機,如麥道航天裝置公司的AV-8B“鷂”式Ⅱ型垂直起降攻擊機或洛克希德-馬丁的F-35B“閃電”Ⅱ型聯合攻擊戰鬥機。
076型兩棲攻擊艦可以被視為中國海軍在075型基礎上實現的一次重大“飛躍”。
076型配備全縱通飛行甲板和多部大型升降機,以及可容納固定翼載人飛機和多架無人機的內部機庫。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此前在一份報告中警告說:“如果僅限於無人系統,中國兩棲攻擊艦的艦載機力量將非常強大。中國擁有先進且數量不斷增長的無人機,其中包括攻擊-11隱形作戰無人機、無偵-7偵察無人機和彩虹系列攻擊無人機等。”
除了無人機外,076型還可以搭載兩棲登陸艇。(編譯/馬丹)
延伸閱讀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艦載機聯隊指揮官紀堯姆·丹尼斯最近被印度記者問到“中國六代機”時的“尬聊”,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沒辦法,這名法軍指揮官說“配備有先進空對空導彈的‘陣風’戰鬥機能夠對抗五代機”“六代機還停留在紙上”等言論,實在與現實世界差得太遠。當然,老司機相信作為法國海軍的精英指揮官,他可能更多是迫於法國當前既搞不出隱形的五代機,更無法推進六代機的尷尬處境,而無奈說出這些話的。
而這種困境,也恰恰是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亞太之行的寫照。
法軍指揮官紀堯姆·丹尼斯接受採訪
在被印度記者問到法國“陣風”戰鬥機與六代機的區別時,丹尼斯說,“大概它(六代機)還在紙上”。但不死心的印度記者繼續追問稱,“但我們看到它(六代機)已經開始飛行了”。丹尼斯這才解釋說,“如果你一直在這個領域工作,你就知道做出一架原型機與一架完善的戰機之間有許多工作要做,包括所有系統,而不只是一個外殼,我們知道這裡面有很大的不同。有時候我們能看到一個原型,但你永遠看不到它成為真正的戰鬥機。”
這段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如果聯想到號稱未來戰鬥機的法國“神經元”無人戰鬥機專案從1999年啟動算起,2012年首飛,至今仍沒有下文時,就更能理解丹尼斯這番表態背後的辛酸淚了。
停靠印度港口的“戴高樂”號航母
美國海軍學會網站近日稱,“戴高樂”號航母編隊去年年底從土倫軍港出發,一路經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目前已經抵達印度,未來它將進入太平洋,並對日本和菲律賓進行“歷史性訪問”。報道強調,這是法國航母40多年來第一次部署到印太地區。相關分析認為,法國高調地宣傳“戴高樂”號航母亞太部署和盟友間軍事合作,是要向美國展示歐洲在亞太安全中的軍事價值和戰略立場,換取其對北約和歐洲安全的承諾;同時也是響應美國的號召,將航母派到該地區以聯合展示對中國的威懾——畢竟此前英國和義大利已經派出各自的航母展開了類似的“威懾巡航”,而在“戴高樂”號之後,英國還將派“威爾士親王”號再次展開印太之旅。
只是法國航母顯然很清楚自己的份量。在它出發時,美國媒體曾猜測法國航母將在紅海協助部署在當地的美國航母共同應對葉門胡塞武裝——畢竟2021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印太之旅時,也曾半路參與了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空襲行動。但沒有想到的是,“戴高樂”號航母編隊一路悄無聲息地就透過了紅海,完全沒有參合其中的意思。
更尷尬的是,“戴高樂”號航母還在半路上就聽聞了“076型兩棲攻擊艦下水”“中國六代機亮相”“福建艦完成第六次海試”等震撼訊息——看看中國的軍事現代化程序,再看看法國航母當前的困境,想要到印太地區幫美國“威懾中國”的想法怎麼看都可笑。
“戴高樂”號航母(上)與美國超級航母的噸位差距非常明顯
作為法國海軍的驕傲,“戴高樂”號航母排水量約4萬噸,屬於中型航母,可以搭載約40架不同型號的戰機(這次印太之行配備了2架E-2C預警機、24架“陣風”戰鬥機和4架直升機)。用現在的眼光看,“戴高樂”號的整體設計其實並不算成功,當年為了省錢,它直接照搬了核潛艇的反應堆,結果動力系統功率不夠,嚴重影響了航母的最高航速,連帶著也讓它如今沒有了改進潛力——因為新一代相控陣雷達、電磁彈射器和鐳射武器都需要足夠功率的電力供應。另外它在早期服役時發生了各種奇葩事故,例如出海時曾掉過螺旋槳,海試時發現飛行甲板不夠長,沒有辦法起降E-2C預警機,後來只能拖回去再補了一段鋼板等。儘管經過了多年磨合以及現代化中期改進,該航母的狀態有所改進,但噸位過小帶來的諸多先天不足仍無法彌補。
這也讓“戴高樂”號的印太之旅的威懾意圖成為笑話——面對解放軍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整體作戰能力,就連美國超級航母都要退避千里,“戴高樂”號實在很難說能夠“嚇住誰”——沒辦法,中國周邊地區實在太捲了,就連日本都拼湊出兩艘能夠起降20架F-35B垂直起降隱形戰鬥機的輕型航母……
英國航母當前的難題之一是湊不出足夠的艦載戰鬥機
事實上,這也是響應美國號召來印太地區“刷存在”的歐洲海軍所面臨的普遍困境——實在沒有啥威懾效果。例如之前來的義大利“加富爾”號航母排水量只有2.7萬噸,僅與日本“出雲”級輕型航母相當;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如今連護航艦艇都湊不出來,艦載戰鬥機還得找美國海軍陸戰隊幫忙……
這也讓老司機想到去年年底,時任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在離任前對西方的那段經典評論:“中國的外交政策是自己獨立自主也尊重別人獨立自主。但法國或西方不同,這和他們一直處於金字塔尖有關係,習慣了從上往下俯視別人。”
如今法國需要搞清楚的是,如今時代已經變了!希望這次“戴高樂”號印太之旅的“震撼教育”,能夠讓他們清醒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