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總司令西爾斯基上將宣稱,在1月份被摧毀的俄軍裝備裡,無人機佔比66%;而使用無人機作戰效率最高的三支部隊,分別是第46空中機動旅、第3突擊旅和第80空降突擊旅。
現在,烏軍對各類無人機的使用可以說玩出了花,最新的技術進步,是烏軍已經可以用小型戰術偵察無人機為各類半主動鐳射制導彈藥提供引導擊中各類目標,包括移動目標,能夠引導法制AASM“鐵錘”制導炸彈、美製JDAM-ER制導炸彈和“銅斑蛇”制導炮彈等各類半主動鐳射制導彈藥,預計烏克蘭正在研發中的國產製導炸彈也可以進行引導。
據悉,烏軍做到這一點,花費了兩年時間,有軍事博主稱俄軍早就可以這樣了,或許是孤陋寡聞,我們倒是沒看到俄軍用小型戰術偵察無人機引導制導炸彈或制導炸彈的訊息,僅看到俄軍“獵人”無人機可以發射“短號”反坦克導彈的新聞。
不過,一來“獵人”本身並不是小型戰術偵察無人機,而是一種中型攻擊無人機,在戰場上使用極為受限;二來,“獵人”實際上是把“短號”帶到了天上,跟引導蘇-34投擲的滑翔制導炸彈或“紅土地”制導炮彈,並不是一回事。
在網上看到了一張有趣的烏軍無人機彈藥照片,這種炸彈的尾翼採用3D列印製造,並可以安裝慣性引信,彈體則具有很濃厚的蘇聯風格:內部裝填有大量鋼珠,外面還有一個看起來就讓人頭皮發麻的鋸齒環破片套,這種炸彈對付有生目標和無防護目標,如果俄軍步兵遭到這種炸彈攻擊,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此外,烏軍“巴巴雅噶”重型無人機,也被戲稱為“戰略轟炸機”,其所投擲的重型炸彈看起來也已經批次生產,不再僅僅是使用煤氣罐改裝,而是更加精密,這種炸彈重幾十千克,不僅能對付俄軍前沿據點這類目標,就算是主戰坦克捱上一發,估計也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