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一些新聞評論區中總能看到有人憤憤不平,覺得搞航天是浪費納稅人的錢!覺得與其搞航天,白白浪費掉大把的資金,還不如拿來改善底層人士的生活。這真的是浪費錢嗎?
這類人,只能說是目光短淺!要想不斷發展,就要源源不斷的資源作為支撐。人類一直在拓展生存空間,過去數百年歐洲國家透過大航海殖民擴張攫取了鉅額利益,現在地球上的資源基本上都瓜分完了,未來只能從月球等其他星球獲取。不發展航天技術,怎麼先佔先得?
而且航天是現代尖端科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脫水蔬菜、紙尿褲等都是在航天發展過程中創造發明的,此外在太空中還可以進行太空育種等地面無法完成的試驗。如果不大力發展,落後於人,差距越來越大,未來再想趕上別人就十分困難了!
以SpaceX的星鏈為代表的太空網際網路專案也正在改變人類的通訊方式,真正實現整個地球表面網路全覆蓋。如果SpaceX不大力研究火箭回收複用技術,太空網際網路根本就實現不了!上世紀我國要是不勒緊褲腰帶,舉國之力奮力搞出兩彈一星,哪有今天的地位成就和發展?
據我國香港《南華早報》近期報道,自2022年建成天宮空間基本型後,我國就加快了對太空的利用,已在許多領域取得了技術優勢,現在的對手已經不是美國宇航局!
報道中指出,我國正在利用空間站在軌測試各種型別的晶片處理器,已有20多款28奈米到16納米制程範圍的高效能晶片透過測試,未來還將測試更多。而這些晶片全是由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測試晶片所使用的作業系統則是我國自主研發的Space OS,我國空間站使用的也是這個系統。據參與我國地外晶片專案的科學家稱,中國空間站現在已經可以同時測試100多個計算機處理器。
如果不是過去美國等西方國家不讓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專案,我國恐怕至今還不會擁有獨立建造運營的空間站。建造這個空間站,花錢肯定是免不了的,不過這錢花得值,“天宮”空間站已經是我國建成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給我國帶來了許多好處和便利。有了這個空間站之後,在太空中做實驗啥的都不用擔心洩露安全和技術機密!
那這些晶片在太空中主要是接受啥測試呢?其實就是測試各種精密晶片在太空高輻射、失重等惡劣環境下的效能表現,從而為晶片的最佳化提供具體的參考資料,這可比在地面進行模擬測試更靈活多樣、更靠譜。
一旦這些高效能晶片能夠承受住嚴苛考驗後,未來就會應用於衛星、太空探索、導彈以及其它極端環境。報道指出,在這一方面,我國已經領先其他國家,比其他國家正在使用的晶片技術先進很多!
以美國為例,其在太空中還用著落後的已有30年技術歷史的250納米制程晶片。就拿美國發射於2021年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來說,其中的RAD750處理器使用的就是製程老舊的晶片,時鐘頻率僅為118兆赫,遠不及現代智慧手機中的晶片效能。
相關領域的航天專家認為,雖然幾百納米制程的太空晶片還能用,但隨著太空網際網路等專案越來越火熱,未來幾年全球對高效能、低成本的 太 空級晶片的需求將呈爆炸式增長。此外,人工智慧技術已日趨成熟,未來必然會將人工智慧技術引入空間站甚至其它航天裝置上,這必然涉及到對高效能的需求,因此必須要提前佈局謀劃。
事實上,對於應用於太空領域的晶片太落後這一現狀,美國已經做出了改變,去年NASA就決定讓兩傢俬人承包商為其未來重要的太空任務設計和製造一種能夠在太空極端環境下穩定可靠地執行的高效能晶片。
有了高效能、低成本、穩定可靠的太空晶片的加持,像星鏈這種分佈在整個地球上空的衛星星座,如果未來每一顆星鏈衛星上面都部署先進的感測器,那將具備實時監測整個地球和太空的能力,當然這種能力我們也必須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