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 通航借鑑 空域
字數:4959 閱讀:20分鐘
通航線上『 通航借鑑 』專欄
薛灝,高階工程師,擁有CAAC飛機維修執照,及美國FAA PPL/sUAS /AGI/IGI /A&P (飛行私照/無人機商照/高階飛行理論教員/儀表等級理論教員/維修執照),杭州黎翔航空技術服務創始人,專業從事私人飛行諮詢、通航技術服務及通航飛行員特/複訓,通航線上『通航借鑑 』欄目主理人。
微訊號: 15397079808
上篇,聊聊何為C空域(參見,在我朝特指的,就是籠罩在通航機場的圓柱形空域,不同於米國的大量無塔臺機場,C空域是屬於塔臺管制。《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對C空域的服務內容做了明確定義:
在新版本之前,我朝的空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叫做A/B/C/D空域,對應高空、中低空、進近和塔臺管制空域。是不是非常陌生?
很多飛行員,甚至是第一次聽說,究其原因,目視和儀表的邊界感,在我朝並不是涇渭分明。實際上他們兩位,完全是兩個賽道的玩法。
不光是飛行員(通航或民航),即使是管制員,上篇提到的同窗ATC小姐姐,亦是對VFR目視飛行感到很困惑。過去的數十年裡,她指揮引導的,一直就是IFR儀表規則的噴氣飛機,數以萬計的架次,人生的分分秒秒,流淌在每次起落的守望中…
管制小姐姐說:“當前通航飛行,跟空管無影響的時候,是劃設了隔離空域它自己飛的,不需要ATC指揮。”言下之意,條件許可情況下,自己管好自己就好,ATC其實沒精力來照看哦..
小姐姐一席話,讓通航飛行回到VFR目視的本質,未來,需要面對幾個關鍵問題:
1. 隔離空域,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上下左右的隨意機動?
--目視巡航高度層規則的制定
2. 隔離空域裡,有沒有可能滲透進入IFR儀表飛行的高階小夥伴,譬如西銳和鑽石飛機?
--最低氣象要求的執行
3. 應急特情時,如何獲取ATC支援?
--121.5或區調頻率,實施雷達引導,或者伴隨飛行(FlightFollowing)
4. 隔離空域,意味著是ATC臨時給予的福利,有沒有長期飯票呢?
--Of course當然了。
我們最近會經常在新聞報道看到,很多省份出臺了低空政策,頻頻加亮關鍵詞“增加開闢**航線”。或許,這是協調溝通後,能做到的最大誠意了。
殊不知,對於真正的低空開放,航線並不是問題,空域頂層設計的執行、優質的低空氣象服務、便捷的報批流程,才是重點。
同步跟進的,需要我們從固有的低空思維裡解脫出來,重新認識這本《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尤其是E和C空域。
小姐姐說,你的上兩篇我看了幾遍,不是很懂呀…讓我意識到,可能大部分小夥伴,都遭遇到了這個問題。
不久前,我更加意識到大家對新空域的極不習慣、很不適應和本能排斥,源於與一位1500+小時教員的聊天,小哥之前是一位戰鬥機飛行員,之後成為直升機機長和運動類教員,妥妥老司機一枚。能夠到米國飛一趟,去巡視一番墨西哥灣,是他的一個小目標。
攤開這張航圖,不妨模擬一個場景,大致瞭解一下純粹的目視飛行吧。
自南向北,從A到B再到C,前兩篇作文,分別聊了E和D空域,現學現用、毫無違和。
沒有航線!沒有ATC!甚至可以沒有電臺!所以無需在GPS輸入航路點,直飛就行哦…
1) A機場KCGC出發,紅圈是700呎為底的E空域,紅圈外就是1,200呎為底(我朝規定E空域,統一以300米為底,以下的區域為G/W空域);
2) B機場KOCF是米國的有塔臺機場D空域(虛線藍圈,進入之前需要建立無線電通訊,標註頂部1,500呎。在我朝,稱為通航機場的C空域),外圍再被700呎為底的E空域包圍著(有意思的是,塔臺打卡下班後,D空域就會關閉消失,成為與A一樣的無塔臺機場,但卻都可以繼續承接24*7的飛機起降業務。遠端區調管制,可以對IFR釋出進近離場許可,機長透過電臺,可以啟用本場的跑道燈光,都是非常有想象力的,應該是我們的未來);
3) C機場X60與A機場KCGC同款,都是無塔臺機場,他們所處的空域,就是今天的正文主角:G空域,術語叫Golf Airspace。
教員小哥問,沒有ATC、沒有航路點的自由直飛,真的可以麼?飛機不會相撞麼?
對的,出發前把風擋擦乾淨,保持雲間距和能見度,保持目視巡航高度,瞪大雙眼,就一定能防止相撞哦…對了,既然說到巡航高度,你打算怎麼選?
這個問題,應該會難倒很多小夥伴,因為通常…我們沒得選…
在未來的E空域,我們將獲得6000米以下的自由選擇權,主要決定於兩個因素:避開雲層和順風航路。航空氣象學告訴我們,不同氣團內驅力,地球自轉柯氏力、山脈地形摩擦力,讓我們擁有不同方向的高空風。
前者,為了避開IFR飛機追尾,後者,為了提高地速省燃油!
大家可能會嘿嘿:巡航高度自由選擇?!想多了吧。
兄dei,自信點…不妨讓我們解讀《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非常重要的一段內容:“僅為…儘可能…”
別急還有:“…須獲得…並保持…不需要…保持守聽。” 字字珠璣,粒粒飽滿。
教員小哥迷茫地朝我搖搖頭,我知道他想表達的意思:雖不明,但覺厲。
尤其對於1500+的飛行履歷,當下的執行方式根深蒂固,要想三五分鐘解釋清楚,的確是非常艱難,也理解了同窗ATC小姐姐的困惑,這就是慣性思維的力量。
今天,聊聊通航飛行涉事的三大空域:E、C和G,最後的這個G。
Golf空域,稱之為非管制空域,看似簡單,在米國體系裡,卻比較複雜,我朝設計的應該叫G空域1.0版本,一刀切劃出300米以下的空域。不久前頒佈的無人機規則CCAR92部,就是G以內120米的W空域。
推薦Boldmethod好文,瞭解一下真正的G空域是如何的,或許G空域的5.0版本就是如此吧。
老規矩,正文進場,小結更精彩…
Class D Airspace, Explained
聊聊G空域,究竟咋回事?
https://www.boldmethod.com/learn-to-fly/airspace/class-g-airspace-rules-explained/ (原版對照)
在米國,G空域是唯一的“非管制”空域,航圖上無需標註,簡而言之,ABCDE之外的,就是G。要真正理解G空域,首先要了解E空域才好(參見)。
什麼是G空域?
如同E空域,我們可以直接飛掠機場所在的G空域,然後直接進入航路。由於G空域是非管制的,不論是VFR目視飛行,還是IFR儀表飛行,在G空域的飛行,我們都無需獲得ATC的許可。
(譯註:我們通常無法想象這段話,因為即使是一個粗糙的飛行營地,也會設立小塔臺進行調控。不妨設想一下,我在鄉下老宅門口的自留地,找軋路機整平一條600*20的瀝青跑道,儼然就是一座無塔臺機場,重點來了:位處300米以下的G空域,是非管制空域,無需塔臺,自由起降順理成章。如果細心回看模擬場景,上面的目視航圖裡,但凡標註®的,就是私人跑道或起降點,數量巨大。)
如何找到它?
但凡ABCDE以外的空域,就是G空域。用樸實一點的話,從地表往上走,直到E空域的底部。在航圖上,G空域的頂部,就是E空域的底板。注意,是不包括底板哦!譬如,E始於真高AGL700呎,那麼G的頂部就是700呎(不含)。
(譯註:上篇E空域介紹過,700呎與1,200呎之間的區域,稱為轉換區域,是基於過渡飛行的考慮,相當於在機場上空的E管制空域,繼續向下挖出一塊,讓ATC可以再守護一會兒,穿越700呎就徹底撒手拜拜了,關鍵詞:管制只負責IFR飛機,VFR從來不需要操心。我朝新規目前無此過渡的提法,300米!主打一個字:簡單、粗暴)
在航圖上,G空域是很容易被發現的,漸變的深藍色實線,圍起來的就是G邊界。這張圖表明,毛邊圍欄外面的E空域,事關飛行航路,故而底板始於1,200呎,顯然,下方的,就是G空域。(譯註:G空域怎麼還有水平邊界?繼續繼續…)
G空域頂部1200呎(不含)
邊界毛邊,對應的就是硬邊。在這塊區域,E空域始於14,500呎/4420米。(譯註:有點燒腦,700/1,200已經夠夠的了,咋沒完還搞更大的14,500呎/4420米?沒錯,米國有些區域的非管制G空域,可以高達4420米。注意標註,是修高MSL。與300米真高AGL,是有本質的區別的。繼續繼續…)
G空域頂部14,500呎(不含)
這種圍欄,在航圖上很有辨識度,但主要出現在西部地區,東部地區是不用的。
(譯註:我朝的隴西高原、黃土高坡,都是連綿山脈,海拔可達3000米,對於通航來說,不影響民航航路前提下,新規G空域條款,MSL6000米,直抵A空域!真高300米,比較適用於平原地區。感受一下)
G空域頂部700呎
如果E空域始於真高AGL700呎,那麼G空域就是從地表開始計,直到700呎(不含),稱之為轉換空域,目視VFR與儀表IFR飛機,在機場空域就可以輕易識別和避讓。(譯註:敲黑板!但凡進入G空域,不再有目視和儀表的區別,ATC撒手不管,才叫非管制哦…)
G空域頂部700呎(不含)
G空域頂部1200呎
圈外動圖部分,為底板真高AGL1,200呎的E空域,G空域就是從地表直到AGL1,200呎(不含)。
G空域頂部1,200呎(不含)
最低氣象要求
最低氣象的必要性,是為了我們能夠發現和避讓其他飛機,只需不進雲即可。但需要對不同的場景進行分類:
1) 真高AGL1200呎及以下(譯註:常規的G空域,但是有晝夜之分)
2) 真高AGL1,200呎以上,但修高MSL10,000呎以下(譯註:針對西部高原地區,分界線10,000呎,似曾相識,待後面解釋)
3) 修高MSL10,000及更高(譯註:到頂14,500呎,再往上就是A空域了)
為什麼要細分出不同氣象標準?那是因為夜間和白晝的飛行環境不同,還有速度限制原因。10,000呎/3000米以上,飛行速度可達250節以上,我們需要更好的能見度,還有更大的雲間距,可以有效地發現和避讓其他飛機。
速度限制
在G空域MSL10,000/修高3000米以下,飛行速度不可超過250節。透過該限制,可以有效發現和避讓其他飛機,避免出現空中撞機。
(譯註:上篇E空域,也是10,000呎/250限速要求,我朝同款。只是對於E空域,保持雲間距,更多防範的,是突然從雲團裡穿出的IFR儀表飛機。VFR飛機在E空域,是不受ATC管制和關注的,管制空域,針對的就是IFR飛機)
G空域的通訊
你聽到啥沒有?我也沒有啊。那是因為在G空域,我們沒必要強制配置無線電。即使如此,我們進入G空域的無塔臺機場,還是建議大家保持飛機位置自我通報的習慣。
(譯註:這個頻率稱為CTAF公共頻率。回到我朝自留地的私人跑道場景,或許有朋友的飛機到來,或者特情迫降的飛機,主打的,就是一個出其不意)
如果要進入G空域的無塔臺機場,我們是無需使用電臺呼叫的,但強烈推薦使用為好。注意幾個節點:
1. 距離機場10英里
2. 距離機場5英里
3. 飛越跑道(看情況,譬如為了檢視風標)
4. 三邊45度切入
5. 三邊、四邊和五邊
裝置要求
MSL10,000呎以下,無任何要求。MSL10,000呎以上,並且真高AGL2,500以上,必須配備C模式應答機。
(譯註:可以檢視我朝新規最後的表格說明,原則上無線電和應答機都是標配。二次雷達應答機和ADSB應答機,兩款裝置原理不同,在實際使用中,間隔控制是有區別的,當然這個是針對民航機場的儀表執行)
文末小結:
又是燒腦的一篇。
原以為非管制空域,就是撒歡地飛啊,卻不知,套路講究是一點都不少。
首先,我朝是首次正式提出G非管制空域,意義非凡,延申向上至E空域,真正接受管制的,只有儀表IFR飛機,E空域的目視規則加持,非常值得期待;
其次,先易後難,1.0版本只需知道300米/6000米的關鍵詞和出處就夠用,初期的版本,Bug多少是有的,但法規背後的底層邏輯,才值得回味;
第三,目視飛行,一直被忽視的重點,叫氣象。空域的最低氣象要求,不是擺設而是護身符。航前氣象評估不足、低估儀表氣象威脅、削減氣象裝置投入…一旦缺乏對G、E空域的基本尊重,就會應驗這句老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第四,G空域的提出,為自留地開荒,無塔臺的私人跑道/起降點,提供了無限可能,縣縣通、鄉鄉通,遍地開花,才是行業的高光;
第五,曾記否,管制空域機場的一款特殊目視規則SVFR,我曾戲稱其為"民航不會用,通航不會用",卻實用性極高,不論進近或離場,均可與300米G空域無縫絲滑銜接。使用場景很奇葩,特指機場的區域性氣象不佳,執行夜航的話,儀表資質是硬傷。如果強行濫用,最終買單的仍是自己;(參見)
最後,首尾呼應,開篇總圖,是1.0空域版本,結尾,不妨展望一下對標物件。三篇小作文,重點聊聊E、C、G空域,5.0版本拭目以待吧。
#通航借鑑# 專注傳遞通航安全新概念
之前的70餘篇作文,話題圍繞飛行安全、飛行技術、航理法規、飛機系統等話題。
聲 明:若是原創文章,歡迎聯絡獲取轉載授權,並註明來源通航線上;若是轉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更正或刪除。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本平臺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