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有沒有這麼一款手機,讓使用者「既快樂又痛苦?」
答:自 Galaxy S20 系列之後的每一款 S 系列手機。
不同於那些常常為自己手機品牌「打抱不平」,常常在微博、酷安「全軍出擊」手機使用者,三星手機的使用者就像新生代的 F1 車迷,每天的樂趣就是想法子變著花樣「黑」三星的手機。過於熱鬧的自嘲,以至於「搞不懂為什麼還有人在用三星」這句話,一度成為識別三星手機使用者的判定最好標準。
玩笑歸玩笑,無論我們怎麼自嘲,三星在全球市場傲視群雄的銷量都足以證明三星在硬體方面的實力:三星自家的頂級螢幕,搭配的特挑超頻旗艦處理器,再加上 LPDDR5X+USF 4.0 快閃記憶體組合,在智慧手機「三大件」上,三星的硬體不僅從不落伍,甚至算得上是標杆。
但就像進口汽車品牌一樣,將重心放在「全球佈局」的 Galaxy 很難在細節上兼顧每一個市場的細分需求:歐洲使用者想要去 Google 化的作業系統,南美使用者想要輕量化的網際網路服務,亞洲使用者需要複雜的網路和 50 種不同語言的支援,中國使用者想要效能、拍照和快充,美國使用者想要 iMessage 的「藍氣泡」。不同市場迥異的使用者需求,讓三星這種“統規機”難於在不同市場中面面俱到,其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自然會被更懂消費者的「國產新勢力」超越。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三星也不是沒有反擊的機會。
2023 年風雲變幻的 AI LLM(大語言模型)技術為手機品牌帶來了一條全新的賽道——AI 手機。儘管各品牌在此之前也有自己的「AI 助手」,但在生成式 AI 面前,手機品牌宛如白紙。這種重新起跑的機會也給三星帶來了再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於是在 2024 年初,作為 2024 年智慧手機市場的第一槍, 三星Galaxy S24 系列以 AI 手機的名字, 再一次站到了消費者的面前。
好設計,可傳承
從外觀來看,今年三星設計風格較去年的 S23 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以小雷這次借到的 S24+ 為例:手機依舊採用直板直屏的機身設計,四邊等窄的鋁合金邊框包裹著一片顯示效果依舊出色的 1440P+ 頂級螢幕。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三星在 S24 系列的螢幕上「一視同仁」,都提供了1-120Hz LTPO 可變重新整理率和峰值 2600nits 的超高亮度。
除了 S24 Ultra 獨享的鈦合金邊框外,S24+ 在手感上還是做了細微的最佳化:手機邊框和背板接觸的地方新增了些許圓潤的過渡,讓手感沒有那麼生硬。但只在背面加入過渡曲線卻帶來了另外兩個「槽點」:手機邊框和螢幕的過渡依舊是那麼生硬,還有底部的電源介面看起來並不在邊框的視覺中線上。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如果拋開這兩個小遺憾,S24+ 在設計上依舊可圈可點,四邊等窄的邊框為螢幕帶來了極佳的視覺觀感。非要挑刺的話,我認為三星不在 S 系列中使用屏下攝像頭始終是一種遺憾。但考慮到 S24+ 極佳的螢幕素質,我認為攝像頭這些「小犧牲」不值一提。順帶一提,今年 S24+ 的螢幕在飽和度上終於有所收斂,不再像過去那樣長期過飽和顯示。
雖然從微博的評論來看,大多數網友似乎還是更喜歡三星以前那種「飽和炸彈」的顯示色彩,但在我看來,S24+ 的螢幕終於朝著「準確」而不是「討眼」發展了,這始終是一件好事。畢竟飽和拉爆誰都會,但恰到好處的精準色彩卻一機難求。
說到螢幕,S24+ 依舊保留了三星一貫出色的屏下超聲波指紋感測器。和光學方案相比,超聲波指紋感測器在安放位置上擁有更高的靈活性,不會像某些使用短焦光學方案的手機那樣,要把拇指伸到螢幕最底下才能解鎖。另外這幾年三星在超聲波感測器的演算法上也做出了一定的改進,至少小雷手上的 S24+ 不再像去年的 S23+ 那樣嚴挑鋼化膜了。但出於對安全性的考慮,我還是建議大家使用專為超聲波指紋方案設計的鋼化膜,或者直接不貼膜。
VC更大,效能更強了嗎?
就像剛剛提到的那樣,儘管不像國內手機品牌那樣在硬體堆料上登峰造極,但三星的年度旗艦至少在「三大件」上不輸國內旗艦水平,比如 S24+ 在安兔兔中就獲得了 202 萬分的成績,3D Mark 中也有 5000 分。那為什麼三星在遊戲方面的表現往往落後於國內品牌呢?這很大程度上和過於保守的效能釋放和有限的散熱配置有關。
圖片來源:雷科技
為了一改三星「散熱不行」的刻板印象,今年的 S24 系列均採用了更強的散熱控制系統,其中 VC 均熱板面積最高增加 1.9 倍,可以顯著延後手機效能「撞牆」的時機。半小時原神後,FPS 曲線沒有明顯波動,背面中央溫度只有 43 攝氏度。更準確的 3D Mark 20 迴圈壓力測試後,手機背面中央溫度 40 攝氏度,最高溫度 42 攝氏度。
圖片來源:雷科技
此外,手機效能並沒有像過去的三星手機那樣出現快速下降,反而是在第 4 迴圈開始穩定,穩定性為 62%。可能有人覺得這個穩定性和其他手機相比不算高。從數字上看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但要知道穩定性不僅取決於手機迴圈中的最低分,同時也取決於手機迴圈的最高分,即效能上限。在手機效能下限相近的情況下,上限越高,穩定性其實越差。但就 S24+ 的效能和發熱表現來說,我覺得 S24+ 作為 8 Gen3 的 Android 旗艦來說是絕對稱職的。
影像實力不止於「夜視儀」
說完效能,我想再聊聊三星的相機。隨著國產手機品牌開始在手機影像方面發力,國產手機已經「不屑於」和三星、Apple 等影像影片領域的傳統強機比拼,已經開始和徠卡、哈蘇等相機品牌合作,探索手機影像技術背後的人文領域了。
但作為對比,三星在手機影像領域卻一直沒有什麼在傳播上特別拿得出手的的宣傳口號。除了幾年前的「夜視儀」、小紅書上的「演唱會望遠鏡」外,三星在影像領域一直都不太為人所熟悉。
但這並不意味著三星在手機影像領域就真的落後於其他品牌。在 S24+ 上,三星同樣積極擁抱計算攝影和 AI 攝影,為 50MP 主攝、12MP 超廣角和 10MP 長焦相機帶來了不錯的細節和畫面純淨度。
圖片來源:雷科技
以綠葉的微距攝影為例,即使葉尖已經處在畫面邊緣接近角落的位置,照片依舊有不錯的細節和解析力,過近失焦處色散控制的也很好。此外在強光透射下,葉片也沒有像過去三星手機那樣飽和拉滿。此外在三星的傳統「死穴」——紅色花朵測試中,S24+ 也終於沒有像過去那樣一「爆」到底,花瓣上的紋理細節也得以保留。
圖片來源:雷科技
圖片來源:雷科技
夜景方面,S24+ 的照片畫質一如既往的乾淨。儘管在強光下畫面邊緣的地方些許色散,但整體敏感關係和畫面細節都控制的非常不錯。
圖片來源:雷科技
另外主攝像頭在夜景模式下對高光部分的堆疊處理也非常到位。不過超廣角的夜景表現就有些遜色了,不僅顆粒感更強,畫面中心區域的高光堆疊也有些許溢位。低光長焦部份雖然有明顯塗抹痕跡,但畫面整體還算整潔,僅線條邊緣處有些「肉」。
圖片來源:雷科技
圖片來源:雷科技
不過在體驗 S24+ 夜景拍攝時,不知道是不是借測裝置採用早期韌體版本的原因,我發現手機相機的拍攝策略還有一些提升空間:一般來說,在按下快門鍵的同時,手機會提供一次震動反饋,並開始拍攝。同時螢幕上會有經常曝光的倒計時。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有些時候,我明明已經按下了快門鍵,S24+ 也透過震動反饋告訴我我確實按下了快門,但手機卻會原地「愣住」兩三秒,之後再開始拍攝。在此期間螢幕上幾乎沒有對焦提示也沒有拉風箱的情況,更沒有拍攝倒計時,只有正常的取景介面,當我拿起手機檢查時才突然開始拍攝。希望三星能在正式的韌體中修復這個問題,儘量最佳化整體的拍攝體驗。
AI 很強,但可以更強
當然了,優秀的螢幕、強大的效能和出色的相機只不過是一臺旗艦手機的起點。但作為一款 AI 相機,S24+ 還需做得更多。這裡需要額外說明一點,海外銷售的 S24 系列 AI 功能在底層由 Google 的 Gemini 負責運算,該模型具有比肩 GPT-4 的能力。而國內銷售的 S24 系列則由中國合作伙伴提供 AI 能力支援。
在 S24+ 上,AI 功能被分為「效率」和「創意」大類,揉碎在各個系統 App 的設定當中。比如 S24+ 的通話就內建了雙向語音翻譯功能,開啟後設備可以自動識別語言,並在通話中自動翻譯雙方談話內容。雖然現階段的翻譯還需要的等待時間,還不能做到「句子剛說完譯文就出現」的速度,但好在結果準確,且內建在原生電話 App 當中,境外旅遊時用來和餐廳、酒店溝通正合適。
筆記助手和轉錄助手也是小雷非常喜歡的功能,只要在開會時開啟對應功能,手機就可以在後臺將多人對話轉錄成文字,甚至可以自動區分不同的發言人。唯一的問題是當前版本下的 AI 在處理多語言對話時,可能會混淆部分外文單詞,但配合錄音就能快速檢查修改。
至於在釋出會上重點介紹的即圈即搜,可能是之前已經見過太多類似的功能了,反倒沒給我留下什麼特殊的印象。
圖片來源:雷科技
「創意」方面,三星將 AI 和相機、圖片深度繫結,帶來了 AI 變焦,AI 夜景、智慧修圖、生成式編輯等一系列 AI 創意功能。其實在之前的手機中,三星就已經嘗試在取景階段加入 AI 構圖輔助。但創新的 AI 智慧修圖建議可以在圖片拍攝之後,對圖片進行重新構圖的智慧建議。
圖片來源:雷科技
編輯方面,內建的生成式編輯也可以對圖片內容進行符合使用者直覺的二次修改:點選 AI 星標,長按想要修改的畫面元素,就可以直接修改物件的大小、方向甚至是直接刪除物件。不僅處理效果迅速,而且在面對複雜紋理時,S24+ 的 AI 在效率和準確度上都更勝一籌。
只不過從目前 AI 運用來看,S24+ 的 AI 功能始終還是有些保守了。從 AI 功能的執行效率來看, S24+ 的 AI 完全還可以在更多的領域實現更大的價值,比如將 AI 文生圖直接植入在相機中,在拍攝前就實現完整的 AI功能。或者利用 AI 學習使用者原本的發音習慣,再將訓練完成的語音模型應用在實時的通話翻譯當中。
總結:AI 手機的「先行者」
一週的體驗下來,三星 S24+ 在我看來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臺合格的 AI 旗艦手機:它有著旗艦手機應有的旗艦配置和效能,同時也在探索 AI 的路上作出了許多的嘗試。但問題在於,如何將生成式 AI 有機融入到手機中已經成為了所有手機品牌當前的首要研究方向。三星用 AI 為手機「賦能」自然是好事,但現階段 AI 能做到的始終沒有「超出大家的預料」。
翻譯轉錄也好,物件移除也好,在生成式 AI 爆發之前我們就已經或多或少體驗過相關的技能了。生成式 AI 的出現只不過是提升了這些功能的「成功率」,讓這些功能從「能執行」進化到「好用」而已,距離真正的顛覆還有一定距離。
圖片來源:雷科技
當然了,三星也好國產 Android 品牌也好,採用相對保守的 AI 功能,其實也是考慮到使用者體驗的穩定性。手機裡的 AI 和愛好者電腦裡部署的 AI 不可同日而語,後者將講究的是創意,而前者需要將穩定的功能帶給儘可能多的使用者。
這也是我認為 S24+ 是一個合格的 AI 手機先行者的原因,S24+ 確實將 AI 手機這個概念帶到了國際市場中,讓更多的使用者瞭解到 AI 手機,認識到 AI 手機背後的可能性。
能讓 AI 手機這個概念深入人心,光是做到這一點,對三星 S24+ 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由雷科技MCN旗下賬號(雷科技/小雷嗶嗶/電車通/價值研究所/羅超Pro)聯袂出品的2024龍年春節“科技迎龍年,AI過春節”專題系列正在持續輸出內容ing,歡迎在雷科技(ID:leitech)等平臺訂閱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