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幾年一直存在著爭論。其實,轉基因作物要經過科學評價和正式審批才能上市,確保科學家研究出來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轉基因技術專業性強,瞭解和認識需要過程,更需要我們用科學的態度去面對。那麼,到底什麼是轉基因?為什麼蟲子吃了抗蟲蛋白會死,人吃了沒事呢?
什麼是轉基因?
關於轉基因的爭論這幾年一直存在,要討論這個問題,還是要回到轉基因的原理上,只有在瞭解科學原理之後,才會有正確的判斷。其實,轉基因就是科學家利用工程技術將一種生物的一個或者幾個基因轉移到另外一種生物體內,從而讓後一種生物獲得新的性狀。
但是,基因的表達也是有“方言”的,隨便轉移的跨物種基因是不能有效表達的,轉基因必須符合受體生物的基因表達語言。所以,科學家要在實驗室中對轉基因做符合受體生物的必要調整。
比如,將抗蟲基因轉入棉花,培育成對棉鈴蟲具有抗性的轉基因棉花。這種技術在國際上叫做基因改良、基因修飾、基因工程等,國內在翻譯時就形象地譯成了“轉基因”。
吃了轉基因食品就會被轉基因?
我們對轉基因最早的誤解就是“吃了轉基因食品會被轉基因”,這種誤解直到今天也依然存在。這樣的誤解跟“人吃了豬肉就會變成豬”或者“騾子不育,人吃了騾子肉也會跟著不育”毫無二致。
所以,在WTO建議的轉基因安全評估框架裡,沒有所謂“人吃了會不會被轉基因”相關內容,因為這個說法是不具備必要生物學知識的部分人群的臆想,並不是科學問題。
食物中本來就有成千上萬個基因,轉進去的一個或者幾個基因與另外成千上萬的基因一樣,在胃裡很快就被消化掉,它們根本沒有任何機會去“動”我們的基因。
為什麼蟲子吃了抗蟲蛋白會死,人吃了沒事?
這個想法可能和我們對化學農藥的印象有關。很多人認為,化學農藥既能殺蟲,也能使人中毒。但其實我們身邊很多東西都是其他物種無福消受、人類卻視為美食的東西,比如巧克力,對我們人類來說是美味,但是如果貓、狗吃了就會中毒。正是因為不同動物的消化能力不同,導致攝取的食物不同,這是自然界的普遍現象。狗吃太多巧克力會中毒,是因為狗代謝巧克力裡面的可可鹼很難,而人卻很容易,但並沒有人質問“巧克力狗都不吃,人還能吃嗎?”
至於為什麼蟲子吃了抗蟲蛋白會死,這就是為啥抗蟲蛋白之所以叫做抗蟲蛋白的原因。 抗蟲蛋白只對特定的害蟲有效,對人和其他哺乳動物完全沒有作用。因為哺乳動物體內沒有這種蛋白的受體,而且酸性的胃腸環境能夠將這些抗蟲蛋白降解吸收。
受複雜因素影響,關於轉基因的爭論可能將長期存在。縱觀科技發展史,每次重大顛覆性理論和技術突破,都可能引發激烈的爭論。轉基因技術專業性強,瞭解和認識需要過程,更需要我們用科學的態度去面對。
圖源 | 《三農未知數》截圖
編導、後期|趙崇竹
編輯 | 宋銳
主編 | 蔣琳 張瑋
監審 | 鍾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