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變革繼續,這次涉及的是實體零售。2月7日晚,針對阿里巴巴正考慮出售旗下百貨和購物中心運營商銀泰商業的訊息,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在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會表示,目前,阿里的資產負債表上依然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它們不是核心聚焦業務,退出是合理的。但考慮到當前的市場情況,退出可能需要時間去實現。 據瞭解,此前有訊息稱,阿里正考慮出售旗下的大潤發、銀泰和盒馬鮮生等資產,以剝離處於虧損中的非核心部門。此外,對於出售非核心資產,蔡崇信當晚還提到,2024財年至今,9個月的時間內,阿里完成了17億美元非核心資產,也在積極看上市股票如何退出,並且成立專門的團隊。新的週期,聚焦淘天和阿里雲兩大核心業務的阿里或將放棄更多非核心業務。
十年前入股,馬雲佈局“新零售”
早在2014年,阿里即入股銀泰百貨,斥資52億港元成為第二大股東。雙方將打通線上線下的未來商業基礎設施體系,並將組建合資公司。銀泰百貨由沈國軍於1998年創立,是中國傳統零售百貨行業巨頭之一。
2016年,馬雲提出“新零售”戰略,開始與各大商超“聯姻”。同年,銀泰商業釋出公告稱,接受阿里的換股。換股後,阿里成為銀泰商業的最大股東;年末,阿里又牽手百聯集團。百聯是上海市屬大型國有重點企業,店鋪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線下業態包括便利店、超市、購物廣場等;阿里還投資了三江購物。後者成立於1995年,主營業務為生鮮連鎖超市,門店分佈在寧波地區。
新華社資料照片
2017年,阿里聯合沈國軍將銀泰商業私有化,交易金額達198億港元。私有化後阿里成為銀泰商業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增加至73.9%。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收購中,馬雲給出了極高的溢價。據瞭解,阿里對銀泰的收購價為10港元/股,較銀泰停牌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7.03港元/股溢價約42.25%。
此外,2017年,阿里還宣佈投入224億入股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直接和間接持有高薪零售36.16%的股份。
實體零售拖累財報,退出“合理”
“新零售”戰略提出之時,阿里將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視為四大戰略之一,如今的阿里已發生鉅變。去年,阿里提出重新“創業”,聚焦淘天和兩大業務。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吳泳銘在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中再次強調,集團最高優先順序是讓電商和雲計算兩大核心業務重燃增長動力。
財報顯示,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不僅不再是核心業務,反而成為“拖累”。2024財年第三季度,包含高鑫零售、銀泰、盒馬等業務的“所有其他”營收470.23億,同比下降7%,經調整EBITA同比下降87%。財報稱,主要是供應鏈業務規模縮小及客單價減少導致的高鑫零售收入下降所致。
實體零售業務的虧損還拖累阿里的經營利潤。三季度,阿里經營利潤為225.11億,同比下降36%。主要是高鑫零售的無形資產減值和優酷的商譽減值所致。這無疑是阿里想要退出的一大原因。
新的週期,新零售不再被平臺頻繁提及。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告訴南都記者,新零售本身的“新”並沒有多大變化,除了自動收銀機等幾個新技術最終落地並在全行業推廣應用之外,其他仍是成熟零售業的經營模式。成熟零售業態的創新和變革非常緩慢,很難在短期得到突破。
實體零售寒意來襲。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共同釋出的《2022-2023年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提到,百貨零售業作為消費的主要場所之一,首先感受到壓力。調查顯示,76.9%的樣本企業認為消費力不足、增長乏力是百貨零售業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關店轉型成為實體零售的關鍵詞。家樂福、永輝超市、步步高等大量關閉虧損店鋪;大量連鎖超市選擇關店止損、收縮至區域市場,連上市公司也不例外。人人樂、步步高等傳統商超更是陷入退市、破產等境地。2024年伊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43家區域型連鎖超市樣本企業2023年的經營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從統計結果看,2023年區域型連鎖超市依然面臨較大的發展壓力,關鍵指標(除門店來客數)實現同比增長企業均不足五成。過半企業的發展戰略從2023年的鞏固既有市場向2024年的深耕區域市場轉變。
阿里的變革仍在繼續。對於出售非核心資產的問題,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在回答分析師時表示,2024財年至今,9個月的時間內,阿里完成出售17億美元非核心資產,“目前,阿里的資產負債表上依然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他們不是核心聚焦業務,退出是合理的。但考慮到當前的市場情況,退出可能需要時間去實現”。
採寫:南都記者 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