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承認與否,迴歸的速度都在加快,而如果華為全面迴歸實現王者歸來,那麼它對市場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其他手機廠商又該如何應對?下面我們結合市場的資料以及機構的預測,來說說自己的觀點。
首先我們根據canalys的資料,目前的華為迴歸之後,2023年的出貨量資料並沒有進入前五依舊排在vivo oppo榮耀小米之後,華為應該是位列第6名。換句話說,華為手機的2023年出貨量資料應該是低於小米的3,560萬臺的。
然後我們再看counterpiont的資料,2023年華為的銷量,市場份額是12.1%點,比對比起2022年的7.9%有所上升,同時我們需要注意到根據這一份資料,蘋果oppo vivo榮耀的銷量同比2022年都是有所下降的,換句話說,華為在此消彼長中實現了逆勢增長,而且增長的幅度還不小。
緊接著我們來看一下BCI的啟用資料,啟用量資料一直被行業認為是最接近於真實銷量的資料,因為只有激活了,才意味著他可能會被真正的使用了。而出貨量有一部分可能還壓在渠道商的手裡。我們從這一組資料可以看到,華為在2023年的啟用量資料已經達到了3,240萬臺,雖然位列第六名,但即便是距離第1名的蘋果的4,574萬臺也只不過是還有1,300萬臺左右的差距,距離第5名的的3,981萬臺,實際只有740萬臺左右的差距了。
從出貨量資料,銷量資料以及啟用量資料,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2023年的國內智慧手機前5名他們之間的差距實際上變得越來越小了,實力變得更加均衡,伴隨著整個智慧手機市場的疲軟,他們幾乎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與此同時,華為在快速的增長反彈,也就是說華為實際上在縮小跟其他手機廠商的差距。
如果我們再倒過來看2023年第四季度的中國市場排名資料,你會發現在這一季度華為的資料會更好看,啟用量排名已經來到了第3名,而銷量市場份額排名也來到第三名。
如果我們再把資料往前靠近一下,2024年的第1周到2024年的第3周,華為的銷量資料是排名第一的,直接超過了所有的手機廠商。換句話說,華為在近期甚至已經具備了短期內登頂的實力,雖然這個第一可能持續的時間並不會特別的長,但是你可以感知到華為他能做到這樣的事情了。
當然,如果我們再看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的市場份額資料,排名是蘋果三星小米OPPO傳音, vivo已經被擠出了全球前5。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發現2023年vivo在印度市場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第2名,超過了小米。
而另外一方面,我們目前還沒有看到東南亞市場的最新資料,我們只能以2023年的第3季度資料來看,可以看到,在東南亞市場上傳音的資料是超過了vivo的。
同樣,2023年度第三季度,非洲地區智慧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2%至1790萬部。其中傳音登頂,出貨量佔比近一半,達到860萬部。在這一份榜單上面,我們沒有看到vivo的影子。
我們看TechInsights所釋出的2023年第三季度拉美市場智慧手機報告,可以看到傳音在這一市場上的份額是達到了9%,同比暴漲167%,而在這份資料上也是沒有看到oppo和vivo的影子的。
在歐洲市場上,vivo和傳音也都沒有進入前五。
可以看到,傳音在印度市場沒有進入前五,在國內市場更是不及vivo,但是在非洲以及拉美市場對vivo是碾壓,而在東南亞市場也超過了vivo。換句話說,傳音之所以能夠超過vivo成為世界前5,主要是靠非洲、拉美、東南亞市場,而這三大市場也是國產手機在海外的主要市場。更簡單粗暴一點地說, Vivo之所以會被傳音擠掉全球前五,是在非洲市場,拉美市場,東南亞市場上的缺乏作為。
而從以上的幾份資料,我們也可以看到,華為並沒有進入任一海外市場的前5名,再加上他沒有GMS。我們可以非常大膽的下一個結論,華為目前的手機出貨量還是來自於國內,主要還是依靠國內。
華為在國內智慧手機市場的出貨量是沒有超過3,560萬臺,即便是加上海外市場零星的一些出貨量資料,最終可能出貨量資料也就是在4,000萬臺左右。但是華為在快速反彈,跟其他手機廠商之間的差距是越來越小,而其他手機廠商甚至處於下滑的趨勢,而且華為在近期甚至是可以一度做到國內第一,換言之,華為已經初具重新登頂的實力。
與此同時,有資料機構預測,華為在2024年的出任資料將會達到6,000萬臺左右,而2023年國內智慧手機出貨量資料為5,180萬臺的蘋果是位列第一,也就是說如果華為能夠實現6,000萬的這個出貨量目標,那麼華為是非常有希望回到國內第一的,同時在華為的擠壓之下,其他手機廠商會處於一種此消彼長的狀態,他們甚至可能會出現下滑,因為市場並不是無限大的,使用者的數量就那麼多,買了華為,短時間內大部分人他可能就不會再買其他品牌的手機了。
在談完了資料之後,我們再到產品上來看看。2023年華為釋出了華為p60系列,華為暢享60系列,華為Nova12系列,華為mate60系列,華為mateX5系列,華為nova11SE等手機。可以看到,華為主要還是依靠旗艦系列,而且即便是被認為是中低端機型的華為nova系列,它的定價實際上也遠遠高於許多友商同水準配置機型的定價。也就是說,華為主要還是靠高階為主,中低端有所發力,但是力度明顯還不夠大。可以想象,如果未來的華為在中低端市場上進行發力,那麼面對著目前整個智慧手機市場以中低端為主的基本盤,這將會是一種更有力的衝擊。
我們可以來看一下IDC所釋出的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價格段份額趨勢圖,可以看到600美元以上的高階智慧手機市場的份額在不斷的增長,目前已經增長到了27.4%,而200美元以下的低端機型市場也有所反彈,重新回到了27.5%。200~400美元之間的市場份額是34.7%。
國內高階智慧手機市場本來就是華為的主要優勢領域,如果中低端領域華為能夠進一步的增強,那麼最終的資料會非常可觀了,因為這也是目前最符合市場需求,佔據市場大頭的機型。
當然,如果你仔細的看華為手機的機型價格配置跟電商平臺上的資料,你可以非常簡單的就得出一個結論,華為目前主要的銷量來源應該是來自於線下市場,這也可以在資料上得到反映,我們可以看到,2023年國內智慧手機出貨量資料下滑的品牌其實大部分都是偏向於線下市場的。而影響這一資料的流言可能就是市場傳說華為將推出一個線上品牌——星耀。
在看懂了以上的資料跟預測之後,我們就可以下一些結論跟預測了:
1、華為目前主要是靠國內市場,靠線下、高階市場為主,這樣一來,加強線下渠道的佈局,增強對渠道的掌控力就成了必要,與此同時,高階機型的利潤較高,對渠道的吸引力也會更大。
2、華為已經初具了重新登頂的實力,但持續性坐穩得靠中低端市場,後續需要推出線上品牌。2024年的華為如果要重新登頂,市場份額應該需要達到20%以上,整個高階市場份額目前是27%左右,因此僅靠高階確實是遠遠不夠的,中低端佔比達到了6成以上,才是市場的基本盤。
3、華為目前在海外市場上依舊乏力,需要等待鴻蒙Next的到來,解決谷歌GMS缺失的問題。但華為在解決了中端製程的晶片之後,完全就能解決很多智慧硬體產品的晶片問題,因此,華為可以藉助智慧硬體來提前恢復市場。
4、華為的迴歸最終肯定是一種全面迴歸,不會停留在現階段的高階+線下,最終勢必是中高低端全面佈局,線上線下雙渠道發力,因此華為迴歸之後,對於線上渠道的建設以及中低端的建設都會在解決晶片問題之後,加快自己的步伐。
那麼,基於以上的判斷,我們認為其他手機廠商應該做以下的應對和調整:
1、守住線下渠道,同時加大高階品牌的建設力度。首先是需要建立可以抗衡華為影響力的線下渠道。華為的線下渠道優勢顯然會很大,需要提前防範自家品牌渠道受到過大的影響。在高階方面,除華為之外,其餘的幾大國產品牌在高階建設上並沒有做得很好,但可以看到高階市場的增長是最為迅猛的,而且還有持續增長的趨勢,廠商需要提升自己的高階市場競爭力,跟上市場趨勢。
2、中低端市場即將迎來激烈的廝殺。華為的中低端產品憑藉品牌號召力與線下渠道的優勢,會較大地區別於其他廠商的產品,尤其是在配置與價格上,可能並不會像其他廠商一樣拼價效比。但對於其他型別的廠商而言,如果用的都是高通、聯發科的晶片,很難形成差異化,一旦華為收復線下渠道並鋪設中低端產品線,那些依舊走“高價低配”策略的品牌將受到極大衝擊。
3、雙渠道驅動需要重新提上日程。線上+線下雙渠道驅動的模式在幾年前就非常流行,但後續由於華為的緣故,線下市場出現了一個非常巨大的空白,因此其他的手機廠商都在集中精力搶奪線下市場,但伴隨著華為線上下市場的強勢迴歸,其他手機廠商又感受到了來自華為的壓力。與此同時,目前華為還沒有重新拿出線上子品牌,一旦華為加速子品牌,那對線上自然又是衝擊。
4、海外市場將成其他國產廠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角逐點。即便是在國內市場完全空白的傳音,依靠著在非洲、東南亞、拉美市場的發力,依舊能夠擠進世界前5。而做得更好的是小米,在各個海外市場上都進入了前五,雖然已經沒有了登頂第一的那種氣勢,但整體而言,每個海外市場都很均衡,這也是為什麼小米最終能夠衝進世界前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