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在中國空間站執行任務已經超過了3個月了,而在過去的3個月之中,3位航天員做了什麼呢?
同時,針對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問題之下,神舟二十號乘組準備什麼樣子了呢?
我們就先了解一下神舟十九號乘組的情況,再來看看神舟二十號的情況。
神舟十九號乘組在軌超3月,做了什麼?
從時間上來說,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大約在空間站的任務週期時間約6個月。
而已經執行了超3個月的時間了,說明他們也進入到任務的後半程了,那三位航天員做了什麼任務呢?
這裡我就簡單梳理一下,比如:
在軌任務期間,三位航天員完成了以人腦類器官先進研究為代表的醫學細胞學實驗等,新一輪材料艙外暴露實驗已啟動。開展了全系統壓力應急演練、醫療救護演練等在軌訓練專案。最為重要的兩次太空出艙任務等等。
這裡就重點說明一下,太空出艙任務,我國是完成了兩次,而最值得引發熱議的一次就是首次太空出艙任務。
在太空行走之中持續了9小時6分鐘,是打破了世界最長的美國“紀錄”。
此前美國的太空出艙任務時間最久是8小時56分鐘,所以,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一長單次太空出艙任務時間的記錄者。
而在長達9小時6分鐘的時間之中,也看到不少人在說,這麼長的時間,我國航天員是如何維持的,特別是吃,難道這麼長時間不吃嗎?這裡我也就簡單提一下。
的確,在太空出艙任務之中,是不會出現類似於艙內一樣的食物食用,這是因為在執行太空出艙任務前,我國航天員們會食用很多高熱量的食物。
而在出艙過程中,雖然不會類似於主餐一樣,大規模的食用各種食物,但也會食用一些飲用功能性飲料來進行補充。
所以,就是這樣度過來的,看到這裡,不得不說航天員們還是挺辛苦的,這也說明了在任務實施過程中,需要航天員們精力高度集中,全神貫注地去執行任務。
當然,在眾多工之下,也就忘記了自己餓肚子的感覺了,就如很多人一樣,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甚至忘記了是什麼時間點了,必然也就忘記了肚子餓的這個過程。
所以,這就是長達9小時6分鐘之中,航天員出艙所面對的問題。
而在回艙以後,當然就會快速進行食物的補充了,從而緩解疲憊的身心,使得航天員們快速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不過,還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疑問來了。
太空出艙已經2次了,女航天員還會出艙嗎?
的確,在兩次出艙任務之中,我國第三批次唯一的女航天員王浩澤都沒有執行出艙活動。
這讓很多人都對她出艙有所期待,因為只要她出艙,就可能帶來我國空間站任務之中的新奇蹟。
所以,很多人在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前兩次出艙任務之中,沒有看到女航天員王浩澤出艙,期待還能夠出艙,那還有機會嗎?
從我國的航天計劃來看,是否有第三次出艙的計劃,我國並沒有說明。那麼,這也說明了對於女航天員王浩澤是否還有出艙的機會,沒有人知道。
所以,除非接下來我國還有這方面的安排,才有可能看到再次出艙的機會,如果沒有安排出艙任務了,就不會出艙了。
但就算是女航天員王浩澤沒有出艙,但在前兩次出艙任務之中,進行了太空任務的支援,也說明已經是協助出艙了,其功績也少不了。
而且,到底誰出艙執行任務,我國也是有相關性的安排,也不是大家說得一句話,誰去出艙就出艙,這完全是兩碼事情,大家要分開,這就是多說明的一點情況。
神舟二十號飛船也準備好了,待命中
在神舟十九號任務持續之下,接下來還將執行更多的任務。
比如,還將重點在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航天醫學、航天新技術等領域開展空間科學研究與技術試驗。
而在這種情況之下,其神舟二十號飛船也準備好了,這其實很早就準備好了,這主要跟我國航天策略存在一定的關係。
當執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任務的時候,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就在發射場之中,處於待命救援的狀態,這是為我國航天任務的安全著想。
當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航天員執行任務過程之中,需要緊急返回地球,作為待命救援的神舟二十號飛船,就會快速執行飛船待命救援命令,然後將三位航天員接回地球。
所以,我國都會提前準備飛船,就算是沒有用上,我國也可以將其準備到下一次任務之中。
而在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執行任務的時候,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也會全面準備好,等待一下任務的執行。
而在2025年初的時候,我國就說明了,預計神舟二十一號任務的火箭,將在3月出廠。
可以看得出來,其實也是為待命救援飛船做準備的,就是這樣以此迴圈下去。
雖然不一定用得上,我國航天任務非常穩定,但我國也是要做到“萬無一失”,不想出現美國一樣的問題,讓波音兩位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停留,沒有辦法返回地球。
你說,這要是中國遇到了,那還需要這樣等待嗎?完全是不可能的,直接將飛船發射升空,將航天員接回來就行,這就是其好處。
所以,中國的航天策略是非常完美的,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中國執行任務任務,都是為了確保所有的任務不出現任何的變故,做到百分之一百的“安全”,航天員是永遠的放在第一位,這就是與國際空間站現階段面對的情況,不一樣的點,這也是差距吧。
雖然中國載人航天起步相對較晚一點,但我國在不斷改變之下,已經做到了其他國家都無法做到的航天安全模式,體系,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