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創客公社 吳昊鈺
曾賣掉2套北京房子創業,一位中科院女博士來到江陰後,4小時便決定落地發展,如今已填補國內空白,帶著中國的技術走向世界。
她便是江陰貝瑞森生化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瑞森”)董事長顧銘。
作為中科院博士、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生物醫學中心博士後,顧銘自1995年開始,就一直專注生物科學研究。為了讓自己的科研專案真正落地,她毅然投身創業,甚至賣掉2套北京房產。
2010年10月,已輾轉北京、天津、浙江、山東、廣東等地考察的顧銘,回到祖籍無錫,4小時便決定落地江陰,只因“當地各級政府部門辦事的高效和真心打動了我。”
次年1月,貝瑞森正式在江陰成立,專注貽貝粘蛋白對於燒傷、燙傷、手術等造成的皮膚、黏膜修復功能研究,2014年便獲得第一張醫療器械註冊證,成為全球首家將貽貝粘蛋白生物醫用材料應用於醫療領域的生產和供應商。
如今,貝瑞森還引進諾貝爾獎得主本特·塞繆森(Bengt Samuelsson)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為減少激素使用,專注第四代的研發和應用。
從科研“烏托邦”到闖入創業“江湖”、幹出全球第一,顧銘曾感慨,“作為一名女性,在39的年紀才開始創業,基本上就是後半輩子的事情了。但她並不後悔。”
如此,顧銘究竟是如何闖出一片天的呢?
為了改變依賴進口現狀
中科院女博士毅然創業
近年來,我們時常能看到不少教授、學者創業的成功案例,但其實,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做出創業的選擇並不容易。
在創業之前,顧銘曾在2004年獲得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的博士學位。同年,她幸運拿到瑞典Uppsala大學生物醫學中心完成博士後研究、做訪問學者的機會。
也正是在此期間,顧銘在導師Jan-Christer Janson教授的帶領下,與貽貝粘蛋白專案結下了不解之緣。
什麼是貽貝粘蛋白?
通俗來說,貽貝粘蛋白是一種存在于海洋貝類體內的物質,透過現代生物技術提取後,可以當作生物膠水,作為醫用粘合劑,用於燒傷、燙傷、手術等造成的皮膚、黏膜、神經受損修復等。
但當時在國內,貽貝粘蛋白只能依賴進口。顧銘的創業想法也由此漸漸萌發:她想離開中科院,讓專案真正落地,填補國內貽貝粘蛋白產業的空白。
圖源:無錫女性
不過,親朋好友卻被她的想法嚇到了:進中科院搞科研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夢想,真的要放棄?
透過之前十幾年的研究,顧銘已先後獲得了國家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獲得授權中國發明專利5項,發表論文70篇,其中23篇發表於SCI收錄的英文期刊。
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看似一步之遙,實則是隔了千山萬水。顧銘很明白這一切,但她心裡總有一些不甘心。
“我特想知道自己這輩子到底能不能做出一個經得起市場考驗、真正被大家用在專業醫療領域或日常生活中的優質產品。”帶著有這份不甘心,顧銘毅然決定走出實驗室,創業出發了。
賣掉2套北京房子
4小時決定落地江陰
然而,創業從來都難言一帆風順,尤其還是在生物醫藥這一投入高、週期長、門檻高的賽道。
2010年,為了落地貽貝粘蛋白專案,顧銘在全國輾轉了北京、天津、浙江、山東、廣東等多地後,來到江陰,4個小時便決定在此紮根,成立貝瑞森。
原因有二:一是,江陰是全國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她明顯感受到了江陰各級政府高效優質的服務;二是,顧銘的祖籍是無錫,在江陰讓她感覺迴歸了故里,因此,她希望在故土創業。
然而,儘管江陰市提供了創業啟動資金、風險投資、擔保銀行貸款等一系列資金扶持,顧銘在當時還是面臨不小的資金缺口。為此,她毅然決然地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兩套房,將賣房所得全部投入公司的運營,而遠在北京的家人只能租房住。
對此,顧銘曾坦言,“賣房並不是一件壞事,它讓我徹底離開了北京,全身心地投入貝瑞森的事業。”
隨後用時2年,貝瑞森在2014年便突破了全球僅將貽貝粘蛋白作為生化試劑的局面,獲得了第一張醫療器械註冊證,產品也成功推向市場,進駐各大醫院的燒傷科,幫助患者減輕痛苦,縮短癒合時間。
此後,貝瑞森先後獲得6張醫療器械二類產品註冊證和10個醫療器械一類產品備案。貽貝粘蛋白的臨床應用也從皮膚擴充套件到粘膜,擴增到化妝品、消毒產品等20多個品種,解決了燒傷瘙癢、慢性難愈性創面、黑色素沉著、婦科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等關鍵臨床和應用問題。
圖源:企業官網
隨著貽貝粘蛋白系列產品逐漸開啟市場後,顧銘又決定涉足創新藥研發領域,想為改變醫藥工業長期依靠仿製藥支撐的局面做出一番努力。
對此,她不僅在瑞典設立了生物醫藥海外孵化器,將高附加值醫藥專案、高層次人才引到江陰加速產業化,還引進了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獲得者本特·塞繆森教授投資貝瑞森,並擔任公司首席科學家。
塞繆森教授是三代非甾體抗炎藥的發明人。激素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拯救了上億患者,但激素也存在副作用,為了減少激素使用,塞繆森教授主導貝瑞森新藥研發,正開發能替代激素的第四代非甾體抗炎藥。
無錫生物醫藥產業強勢崛起
事實上,在無錫,如貝瑞森這樣從幼苗期開始培育的生物醫藥企業還有很多。
例如迪哲醫藥,是無錫第一家本土創新型生物醫藥公司,由畢業於哈佛大學,曾任阿斯利康資深科學家、全球副總裁的張小林創辦。目前,由其自主研發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舒沃哲”獲批上市,成為肺癌領域首個且目前唯一獲中美兩國雙“突破性療法認定”的國創I類新藥。
再如海斯凱爾,創始人邵金華在2010年清華大學博士畢業,便來到無錫創業,期間獲得80萬元啟動資金、辦公場地3年免租、人才公寓3年免費等政策優惠,如今公司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產品——無創肝纖維化診斷系統,已在國內細分領域已經做到了全國第一。
近年來,無錫將生物醫藥產業列入全市“465”現代產業叢集中的四大地標產業之一,持續推動產業集聚成勢。
資料顯示, 2023年,無錫生物醫藥企業有2158家,營業收入2009.26億元,同比增長5.2%。生物醫藥叢集近5年產業平均增長率超過13%。截至2023年11月,無錫國產藥品批准上市數量898個,I類新藥批准上市數量7個,獲批創新醫療器械數量1個。
從創投資金市場來看,2023年底,總規模50億元的無錫市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完成首期基金工商註冊。此外,根據創客公社原創制作的,2023年度,無錫醫療健康賽道共計有25筆公開融資,融資總額25.07億,賽道平均單筆融資已過億,持續的資本投入,也進一步保障了無錫生物醫藥行業的不斷創新。
未來,我們也期待,以顧銘為代表的創業者將在無錫這片創業熱土加速競跑,進而讓無錫生物醫藥產業更加“生生不息”。
文章來源:
無錫女性:《“她”聲嘹亮 錫蕙芬芳 | 優秀女性風采展:顧銘-2023年度江蘇省三八紅旗手標兵》
江蘇省科協:《【創客風采】顧銘:讓中國的貽貝粘蛋白走向世界》
科普江蘇:《帶著“烏托邦”裡的成果闖世界丨創新爭先先鋒》
無錫先鋒:《把最好風景留給最優秀人才——無錫持續引才聚智擎起生物醫藥產業“地標”》
歡|迎|聯|系
文稿相關問題反饋,請聯絡: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讀者群,請聯絡:chuangke-jun
文章轉載,請後臺留言或聯絡:chuangke-jun
【重磅報告】
丨 丨 丨 丨 | 丨
【江蘇創投圈年度活動】
丨 丨 丨 | | |
【江蘇高校創業圖譜】 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