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5G技術已經實現高速率、低延遲和大連線數的基礎上,人們對未來通訊技術的期待進一步升級。6G,作為下一代通訊技術,將這些效能指標推向新的高度。然而,6G並不僅僅是通訊技術的又一次迭代,它更是一場涉及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多個領域的技術融合與創新。
6G的目標是實現“無處不在的連線”。無論是在深海的探測、太空的通訊,還是在城市的密集網路覆蓋,6G都立志將網路觸角延伸至每一個角落。然而。6G的發展並非沒有挑戰。技術標準的制定、頻譜資源的分配、裝置的研發和成本的控制,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11月1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全球6G發展大會上發表了題為《6G多場景目標要求適配之策》的主旨演講,他指出,在制定6G標準的過程中,我們應重視滿足大眾基本需求的合理指標,而非僅僅關注那些特定的高要求指標。鄔賀銓強調,6G網路服務應以剛需為本,針對剛需應用提出合理的標準。對於6G的高標準小眾需求,可以透過部署Wi-Fi/專網和MEC(多接入邊緣計算)來應對。
相較於5G,6G將面臨更為複雜的應用場景和更高的目標需求。6G的七大目標需求涵蓋了更高的運動速度、峰值速率、區域流量、極低時延、高可靠確定性、高精度定位以及通感融合、大連線和星地互聯等多個維度。這些目標的實現,將對6G網路的設計和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
然而,鄔賀銓也指出,6G可能不會像4G那樣實現無縫覆蓋的網路。由於特殊場景是小機率事件,同一使用者不需要同時滿足所有需求,也不需要同一終端來支援。因此,6G網路可以透過不同頻段來適應這些需求,從而為使用者提供更加靈活和高效的通訊服務。
回顧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歷程,鄔賀銓提到,從1G到4G,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既源於需求又引導需求,目標相對單一,發展十分成功。然而,5G時代目標呈現多樣性,單一網路體系和頻段難以適應多目標,使用者體驗未能達到預期。“5G下行為4G的7倍,上行還不到3倍,5G與4G還未拉開差距。在一般的消費應用場景下,使用者體驗不出5G的優勢,市場上有一些需要5G特點支援的應用,但5G網路能力又顯不足。”鄔賀銓說道。
因此,在6G時代,我們更需要注重滿足大眾的基本需求,同時探索如何更好地應對小眾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全球6G標準化工作中取得了重要進展。9月12日,在全球通訊國際標準組織3GPP的會議上,由我國運營商中國移動代表擔任主報告人的6G場景用例與需求研究專案獲得透過。這是3GPP首個6G標準專案,並得到全球超過90家公司的支援。業內認為,此次標準透過,也意味著全球6G標準化工作進入實質階段。
6G關鍵指標
根據IMT-2030 (6G)推進組釋出的《6G典型場景和關鍵能力》白皮書,6G關鍵效能指標有使用者體驗速率、區域流量密度、峰值速率、連線數密度、空口時延、抖動、移動性、可靠性、覆蓋、感知/定位精度、AI服務精度。
6G的速率將比5G提高10倍以上
6G與5G相比最直接的體現則是速率的提升,6G峰值速率、使用者體驗速率、時延與5G相比都提升了至少10倍,其餘關鍵指標也均有明顯的提升。
6G是以太赫茲技術為基礎的超高速網路
6G技術的核心就發展太赫茲技術,並在此基礎上,強調“人、物、景”的相互關聯和切換。
6G總體專家組成員、中國電信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楊峰義表示,即使5G已經商用,2G網路和業務仍然為客戶提供服務,因此,5G仍然會繼續發揮作用。新一代系統需要多年建設才能達到老一代系統的服務質量,而老的系統經過多年發展後,產業鏈相當成熟,具備極高的價效比。此外,很多傳統業務並不一定需要高效能指標才能滿足,使用者可能沒有遷移動力。因此,6G的到來並不意味著5G會立即被取代。
無線行動通訊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表示,從行動通訊演進的邏輯來說,1G至4G追求的是單純的通訊速率,發展程序中需要逐步增加頻段,以提供更大的頻寬,到了5G要增加可靠性/時延和使用者數量/能效兩個通訊維度,以支撐工業網際網路,而6G不僅需要支援陸地通訊,還要支援空間通訊,拓展通訊空間並完善通訊智慧。因此,6G的最重要維度是無所不在的連線和無所不在的智慧。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5G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資料、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資訊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資料、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價效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