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當IC卡電話剛出現在街頭時,憑著方便、快捷、安全性高的優勢,成為諸多市民在街上打電話的首選通話工具。在繁華地段,高峰時候,IC卡電話亭前排隊打電話是常有的事。
那時,許多人隨身帶張IC電話卡。而IC電話卡也隨處可見售賣,無論是街頭小店還是超市均可見其身影。
所謂IC卡,其實就是卡面上鑲嵌著一個積體電路(IC)晶片,尺寸如同名片大小,比電話磁卡厚。使用時,將IC電話卡插入電話機讀卡器,只有卡內有儲值,就能夠實現通話。
國內的首套IC電話卡,是中國電信1996年12月發行的黃河IC卡,在當時引起了社會關注。
2000年之後,運營商為了相互競爭,推出了各種201/301/17908/IP卡。這些卡沒有IC晶片,可以透過輸入卡號和密碼,進行消費,使用過程倒是不簡單。
各類卡片的普及,使得通話資費不斷下降。同時,隨著手機的普及,IC卡電話逐漸失寵,直至如今幾乎無人問津,公用電話亭也成了“擺設”。
由於 IC卡公話不是完全作為企業營利專案存在,它還承擔著公益服務職能,是一座城市必備的公共設施之一——一來IC卡電話可以免費撥打110、119、120、122等應急電話,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應急;二來方便一些還沒有手機的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使用。
所以,即便IC卡公用電話的現狀很尷尬,但它不會因利潤大幅減少而被完全撤銷。
此外,作為通訊技術發展的見證者,這枚枚小小的卡片和傳統電話磁卡一樣,還撐起了“郵幣卡”收藏市場的一片天。比如之前就有網友表示,花三千元收了三張面值共90元的電話卡。
那如果手裡的IC卡還有餘額,不想再使用也不想轉賣,能否找運營商退款呢?
這事,可能還有點麻煩。
近日,浙江省寧波市消費者趙先生反映,早些年他在中國電信購買了5張用於公用電話亭使用的IC電話卡,現在還有餘額共166.5元。因現在需求不大便計劃退卡,但沒想到過程很曲折。
據悉,這5張中國電信的IC卡,日期顯示是1995年12月至2001年11月之間,合計面值280元,卡面未標有效期。於是趙先生致電中國電信10000客服,被對方客服人員告知,中國電信發售的IC卡可以退卡,把對應的費用結算完,剩餘的錢在營業廳結算退回,“退回方式以營業廳受理為準。”
然而,待其去了某中國電信營業廳,工作人員卻稱只能更換新卡,不能退費到固定電話餘額中或直接退款。
換卡對其毫無實際意義,無奈之下,他只得透過12345熱線投訴。
隨後,寧波分公司透過平臺回覆:“目前IC卡業務並未退市,由於您手中的卡已購買多年,卡內具體金額已無法核實,故電信予以申請等額的201卡,原IC卡回收處理,已聯絡您說明。您直接退卡的要求無法滿足,雙方未達成一致處理意見……”
中國電信工作人員前後說法不一,令消費者趙先生十分疑惑:“之前中國電信客服人員跟我說去營業廳可以辦理退費,折騰一圈下來既不能查餘額,也無法換到固話中或退款。如果不能查詢餘額,那消費者在電話亭打電話時如何計算費用?扣款和所剩的餘額又該怎麼計算?”
那IC卡餘額是真的無法查詢了嗎?實際並非如此。
在一部還能使用的IC卡公用電話上,趙先生查到了5張IC卡的餘額,分別為50元、40.1元、34.8元、33.3元和8.3元,共計166.5元。電話機就能查到餘額,作為一家大型行動通訊運營商,卻告知使用者無法查詢餘額,屬實令人不解。
據中國電信營業廳的工作人員表示,因時間久遠,無法核實IC卡里面具體所剩金額,可申請更換同等面額的201卡(老卡上交)。根據工單記錄,可更換3張50元+1張30元。
相關法律專家表示,具有儲值性質的IC電話卡里面尚有餘額,只要不超過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限,消費者就有權將卡內餘額進行退卡退款。至於運營商給出的無法核實餘額的答覆,這種行為是一種不誠信的表現,畢竟在街邊的電話機中就能查詢到。而不支援退款,只提供更換201卡這一種方案,運營商涉嫌構成變相強制消費,侵犯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消費者有權拒絕。
專家建議,公話亭作為公共設施,在未全面取消的情況下,仍應當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各大運營商應及時對公話亭及電話卡的使用進行排查、檢修、維護、改造升級等,確保可以正常使用。同時,應當就電話卡的使用期限、更換、升級、退卡退費流程等作出統一告知。
編輯:cc
綜合來源:中國消費者報、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