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幹細胞市場門戶洞開?
被譽為“萬能細胞”的幹細胞,是生命科學領域極具潛力的研究物件,一直備受國家關注。此前由於技術、市場以及安全性等問題,官方並未明確允許國內企業從事幹細胞產品生產活動,也未向外資開放國內市場。
但前段時間相關政策調整,11月14日,首批從事幹細胞產業的6家外資在中國正式完成營業執照經營範圍變更,其中就包括人體幹細胞技術開發和應用。
外資正式叩開中國幹細胞市場大門,是否意味著我國生命科技乃至抗衰產業將迎來新的變局?
01 政策鬆綁,幹細胞即將開啟商業化?
幹細胞其實並不陌生,這幾年無論是名人打幹細胞針,還是醫學利用幹細胞復明,都為其打出極響的名聲。事實上自1998年,《Science》發表了世界上首個人體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後,全球生物學界對幹細胞的關注從未中斷。
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更是頒給了對幹細胞研究有里程碑貢獻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他開創性地將成熟的體細胞重程式設計為多功能幹細胞(iPSC細胞),不僅避免因提取人體胚胎造成的巨大倫理問題,還意味著人類或將不存在幹細胞枯竭的情況。
由於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多種細胞型別的能力,不少國家都將幹細胞作為器官恢復乃至抗擊老化的利器,並投入大量資金和人才。2018年山中伸彌團隊成員澤芳樹進行了世界首例iPSC細胞攻克心臟病的臨床實驗,並於2024申請製造銷售開始商業化運營。
截至2021年10月,我國經過衛健委備案的幹細胞臨床研究機構數量達到了133個。不過由於國內市場並不成熟,此前國內流行的幹細胞針或者諸如萊復隆一類的口服幹細胞產品,基本都是透過跨境電商方式流入國內。
而變局就在此次外資被准許在華經營,9月7日官方釋出《關於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的通知》: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從事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以用於產品註冊上市和生產。
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外資企業可以直接在華設廠經營,國內幹細胞產業的商業化或將正式開始。
02 幾十萬的幹細胞針,是否迎來平替?
一項社會調查顯示,不少消費者在瞭解幹細胞後,仍然會對外部注入的方式感到不安;此外相當一部分人聲稱:一針高達幾十萬,根本用不起。
不過自山中伸彌發現人體成熟細胞可逆轉為多功能幹細胞後,其成員澤芳樹在與Cellerator等日本生科企業合作時,亦發現人體內其實本就有大量幹細胞,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深度靜息狀態。
此後他們在臨床實驗中發現,透過讓試驗者口服Revistem專項因子,能在體內增加HIF-1(一種蛋白質)來啟用造血幹細胞、表皮幹細胞等原始細胞,並促進體內新陳代謝,達到延緩老化的目的。2018年,該企業將Revistem融入到旗下“萊復隆”中,標誌著口服類幹細胞製品正式問世。
相對於國內嚴格的市場監管,日本、美國等海外市場相對寬鬆,如萊復隆等幹細胞製品在2019年入駐“亞洲最昂貴的地方”——日本東京銀座,與知名的再生診所GRAND ETERNIT建立深度合作關係。
而隨著今年官方對幹細胞市場放開,外資大規模進駐中國市場,也將讓這些原本只能透過京JD東等跨境電商進入中國市場的幹細胞製品,進一步擴大在華市場規模,並服務國內有相關需求的人群。
業內人士認為,相比幾十萬一針的幹細胞注入,或許另闢蹊徑選擇萊復隆這樣依靠喚醒和啟用人體原始機能來修復機體,要相對安全的多。
據該品牌負責人表示,在過去的電商活動中,有消費者花費幾十萬屯了一年的量,“效果並不差,3萬2一瓶,價效比更高,關鍵是無風險、放心”,令人咋舌。
03 千億市場來臨,又將是一片藍海
在2024年的前六個月,國內共有21家公司提交了幹細胞新藥的臨床試驗申請,或者已經獲得了IND(研究性新藥)的批准。9月,官方正式批准我國首個可以上市的幹細胞新藥。
研發端的加速也進一步提振了幹細胞市場的預期。根據novaoneadvisor的行業研究,全球成體幹細胞市場在2023年的規模達到了131.9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將增長至384.8億美元,這意味著從2023年到2033年,該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將達到11.3%。
智研諮詢釋出的《2024-2030年中國幹細胞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也顯示,我國幹細胞市場的規模從2018年的474.26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800億元。
可以看出,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市場,幹細胞產業已經蓄勢待發,將有望成為下一個商業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