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遞網 樂天 12月13日
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正發生改變,一方面是極越等新勢力出局,另一方面,、小米加速進入賽道,給蔚來等造車新勢力帶來了挑戰。
蔚來CEO李斌昨日在接受媒體群訪時說,華為、都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同行,他們進入這個行業是帶來更高維度的競爭,不管是技術研發的底氣還是營銷方面的能力,都是值得蔚來學習。
“但我們也看到,這個行業比的還是產品服務。手機行業也不是華為、小米就佔領了整個市場,手機行業也還有OPPO、VIVO、、蘋果等公司,很多公司做得都很優秀,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李斌說,要做好自己的事,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好,把自己堅持的堅持好,就是保持初心,此外,內功練好,向優秀的同行學習的同時,不妄自菲薄,也不自欺欺人,日拱一卒,久久為功。
“我在汽車行業都二十多年了,見過很多企業的起起落落,最重要的還是要給使用者創造價值。”李斌指出,蔚來接下來做的事情,不會有太多方向性的改變,但在執行上會去拼內功,拼執行,在這方面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盈利和虧損是一線之間的事
財報顯示,蔚來2024年第三季度營收為186.735億元,經調整淨虧損(非公認會計准則)為44.126億元(6.288億美元)。
由於公司遲遲未能實現盈利,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洗牌之際,蔚來關注未能撐多久。對此,李斌說,蔚來現在肯定能比2019年撐的時間長很多。當前,蔚來運營現金流是健康的,還有422億人民幣的現金,銷量在增長。2019年撐到現在都撐五年了,從現在看,(往後撐)肯定遠遠不止五年,這個大家不用特別擔心。
“當然,國際環境的變化肯定是我們需要去面對的,但這也不光一家企業,整個行業都需要去面對。”
有媒體表達了對蔚來經營狀態的擔憂。對此,李斌說,蔚來的財務狀況非常透明,財務政策非常謹慎,現金儲備充足,今年三季度運營現金流和自由現金流都是正的,銷量在持續增長,不用特別擔心(經驗狀況)這件事情。當然,追求合適的盈利是每個公司必須去完成的目標,但每個公司有自己的盈利時間表。
“汽車行業是非常神奇的行業,舉個例子,去年全球盈利最高的汽車公司(瑪莎拉蒂母公司Stellantis集團)今年CEO最近下臺了,就這麼簡單,盈利和虧損經常都是一線之間的事情。”
2026年盈利是不容有失的工作任務
蔚來在財報中透露,隨著明年銷量翻倍,整體經營會繼續實現正向增長,明年虧損預計收窄,目標2026年實現盈利。
談及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時,李斌說,公司在今年十年慶的時候寫得比較清楚,一是堅持初心,蔚來作為一家使用者企業,作為一家以技術創新為底色的企業,還是要堅持在技術、在服務、在各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專注行動,提高執行力,提高體系化能力、成本控制能力。
“我們已經推遲了盈利目標,我覺得2026年確實是一個底線,是不容有失的工作任務。”
李斌指出,蔚來每年的研發支出是100多億人民幣,會保持這麼個研發投入強度。現在很多研發的產出在明年、後年就開始變現,如果明年銷量增長,營收大概能增長百分之六七十,和今年比,毛利率如果能穩步增長,費用控制好,盈利的公式是很容易算的。
“2021年有個季度,我們只虧損5億,現金流是正的,全年運營現金流都是正的,其實那時候只有9萬輛的規模。所以我不覺得(盈利)是不能完成的任務,只不過這是階段的問題,我們在一個投入的週期。所以接下來兩年是變現的時候,接下來兩年對我們很重要。”
李斌認為,盈利是一個經營的結果,是把前面很多產品規劃做對了,供應鏈、管理、銷售服務體系都是高效的,盈利是一個自然發生的事情。“企業發展的問題不是主要實現盈利,還是自身的體系能力有沒有競爭力。我說的,有些盈利的企業很容易變成虧損,也有些虧損的企業很容易盈利,這是時間節奏的問題。”
蔚來要儘快跑出自身節奏
當前,新能源汽車領域高度內卷。李斌認為,在油車時代產品也同質化,最終比拼的是企業的綜合能力,產品定義的能力,運營的能力,質量、成本、效率、服務、銷售、營銷。汽車行業是個長跑(賽道),最終勝出的是那些能力比較全面,節奏把握比較好的公司。能力好,節奏把握不好,可能摔一跤也就結束了,或者就落後了。
“我認為,一方面要強化蔚來自己的能力,體系的能力,全方面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節奏和定力,每個企業要跑出自己的節奏,這一點非常重要的,我們到現在十年的時間,有的地方和我們預期是一樣,有的時候和我們預期不一樣。總體來說,我們希望找到自己的節奏,有時候可能被絆了一下,但我們也是儘快回到自己的節奏。”
截至目前,蔚來的市值不足1億美元,股價處於相對低迷的狀態。
對此,李斌說,股價每天都在波動,高高低低很正常,蔚來也有股價高的時候。(當前股價低)說明有一部分的股東對公司有更高的期待。網上有人統計,這不需要統計,蔚來每年虧損都在那兒。
“蔚來要做的事情是,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股價)回來也很快,因為我們都經歷過,對我來說都是正常的狀態。”
雷遞由媒體人雷建平創辦,若轉載請寫明來源。